您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小货郎》 第 43 章(第1/5页)
第43章
引娘花钱的烦恼一直持续到第二天早上。
现在宣老爹他们已经回堰河村,纪彬自然又住回侧屋,柴力还在之前仓库收拾出来的客房休息。因为柴力嘴严,纪彬知道他不会说出去。
柴力甚至都没问两人为何不睡一间房,因为在他眼里,东家做事,肯定有他的原因。
这种护卫,纪彬觉得给他一个月五两都太少了!
反而是柴力觉得自己没事做,今日出发帮着纪彬去各处收绣品。
上次刺绣坊开业之后,有二十个绣娘拿了五文钱的绣品回去,现在估计已经绣好。按照纪彬跟引娘看来,这些绣娘的水平肯定不错,否则不会跑到纪滦村接活。毕竟五文十文那些绣品,实在不值当跑这么远的路。
三人吃了早点后,柴力立刻出发去各村以及邑伊县取绣品。纪彬则送引娘去路口准备上学。
此时在路口的,还有一群热热闹闹的孩子们。
他们之前被家长带去荆高庄拜夫子,如今已经到了入学的日子。
纪堂叔看到纪彬,笑着展示自己的新牛车∶”看,这牛漂亮吧,我喂的可是酒坊的酒糟。”这都是他平日里卖刷子,做苦力挣来的。健壮的牛,漂亮的木车,真好啊。
纪彬也觉得好看,刚想开口,引娘就道∶”不要买牛了,咱家有马有驴,买牛也没用啊。
确实。
纪彬遗憾道∶”那就算了。”
昨天算完账之后,引娘已经决心要省钱了。不能随便买东西!
当然了,纪大哥给她的五十两不在范围里,她想花钱想得头疼。
纪堂叔笑着道∶”瞧你们感情,可真好。”
引娘不好意思笑笑,领着孩子们上牛车。牛车上一人一个小板凳,谁的都不缺。
这是纪滦村的孩子们头一次去上学,这会个个都很兴奋,就算年龄小的小孩们,也被哥哥姐姐们的情绪感染,好像要去的地方很好玩一样。
一共十二个小朋友,最小的就是李裁缝的儿子,还有一个月才满五岁,也要去上学了。
李裁缝从未离开孩子这么久,眼泪都要掉下来了。
还好周娘子家的十二岁的小子拍着胸脯∶”婶娘放心,我一定会照顾好元宝的。”里长家十三岁的小姑娘也道∶”是啊,我们都会照顾他的。”
在纪彬的吩咐下,大孩子坐车头车尾,然后拉住中间小朋友们的手,而且坐的是牛车,最稳当不过。
还有纪堂叔赶车,村里另一个婶娘,大伯跟着车走,基本不会出问题。
更别说引娘最熟悉去荆高庄的路,哪的路不平,哪好走,她带路绝对没事。
在十二个小孩家长的注视下,纪滦村的”校车”发车了。他们都要去荆高庄读书了!
估计等他们回来,就知道什么是上学。那就是写作业写作业背课文写文章。
想退出那是不可能的,家长们早就交了束惰!
送走孩子们,家长们有的去刺绣坊,有的去酿酒坊,都是同路。纪彬则跟着去了酒坊,看看有没有研究出来新酒。
而刺绣坊这边都是女子,以李裁缝为首,一起在院子里干活,毕竟上午阳光好,,一起晒太阳,起做刺绣,还能聊闲话,家里的糟心事暂时跟他们没有关系,多好啊。
李裁缝觉得,这仿佛回到自己还没出嫁的时候,每日就是做做绣活,聊聊天,时间过得很快。不过真说起来,却是不如现在的,毕竟那时候的月钱没这么高,她也没有可爱的儿子。
如今她在这个刺绣坊里技艺最好,大家都捧着她,若不是知道自己只是矮子里面拔将军,估计早就飘飘然了。
但李裁缝却知道,以纪彬的能力,肯定知道她绣工没那么好,一个是比周围人强,二是纪彬的绣样活灵活现,所以才能卖出高价。
可纪彬跟引娘却仍然给她高价,为的应该是吸引更多绣娘?
李裁缝虽然不懂这些,但她却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
原本以为搬过来之后会不适应,可村里的妇人们对她跟孩子都很好。就算是为了学技术,那她也领情的。竟然比在原来村里还有快活。最重要的是,手里有钱,心里就不慌。
她师傅曾经讲过一个故事,什么寡母养出状元郎的故事,如今凭她的本事,若是能养出一个秀才郎,也是不错的吧?
以前她都把这些故事当传说听,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也能离这些传说很近。
而且李裁缝也想明白了,抱着手艺是没用的,用手艺给自己换更好的生活才是真的。她多指点一个人,就多一个徒弟,就会让她跟孩子的生活更好点。
别的不说,虽然她不教别人吧,儿子元宝去上学的时候,大家还会照顾,但不会像现在那样照顾啊。
李裁缝看了看拿过来的绣活,稍微指点几句,立刻得到一连串的称赞。旁边的王大娘看到她杯子里的水没了,立刻过来添。如果说这样的日子不够好,那什么日子够好呢。
刚刚被李裁缝指点的绣娘大家都喊她周五媳妇儿,跟周娘子算是有些远亲。但她接触刺绣时间不长。
以前连缝个鞋面都不会的,毕竟她娘家穷,多余的布料都没有,哪来的东西让她学刺绣,顶多给家里人的衣服做个补丁,做补丁这活她是熟的。
等嫁到纪滦村,她也没怎么摸过针线活,大多时间就是洗衣做饭,下田干活。
她的手跟其他娘子们的手都不一样,虽然农村人的手都糙吧,但她的手背还有几道裂痕,都是干活干的。
当初看到周娘子在做针线活的时候,她试着问了几句。
估计是沾着远方的亲,周娘子就把不用的碎步给她,让她慢慢练习,棉线也是剪剩下的,绣两针就要重新穿针。
但周五媳妇儿不嫌弃,在家烧火做饭的时候,她没时间就做两针。被婆婆嘲讽也不管,她是想做的,能赚钱就行。
她相公好吃懒做,整日不知道去哪,小女儿看别人吃饴糖都直流口水。别说饴糖了,连鸡蛋都吃不到。
婆婆看她看的特别严,去哪都要带着她,生怕她嫌兼家里穷跑了,动辄还打骂她。嘴里都是什么,你别想跑,敢跑把你腿打断。
又或者穷就是穷命,你家不穷吗?我家穷那是当初娶你的时候变穷的。反正就是把自家穷归到她身上。
现在看她做针线活,虽然也嘲讽,倒是没有阻拦。
毕竟现在整个纪滦村里,谁不想做针线活。可周五媳妇儿知道,这家人懒得要死,怎么肯做。
但她不懒,她要给女儿买鸡蛋,说不定还能买饴糖。
女儿已经一岁了,去年冬天她用稻草给孩子弄了个还算能保暖的小被子,今年她要赚钱,要给孩子穿上厚衣服,不能让她再长冻疮。
抱着这样的想法,周五媳妇儿慢慢练出来,谁知道她这么粗糙的手,竟然有些天分。她头一次去找引娘的时候,还有些紧张,就怕漂亮跟花儿一样的引娘嫌弃她。
没想到引娘看了她的绣活,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