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货郎: 第 42 章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小货郎》 第 42 章(第1/5页)

    第42章

    荆夫子笑∶”你们家开的刺绣坊,她开的是织布坊,怎么就能提意见呢。”

    荆夫子明显是在开玩笑,毕意大家都知道引娘的意思,明显是要带着荆在刺绣坊转转,带她看看刺绣坊的规模。

    纪彬自然也跟过去,见引娘成功把荆姐带过来,冲她鼓励笑笑。

    他们的宴席是在刺绣坊院子摆的,两侧的房间深三米,长十米,可以说非常大了。

    左侧房间摆着适合的桌椅板凳,桌子上还有专门放蜡烛的地方,而看那个缝隙,估计蜡烛会有拳头粗。

    这样的蜡烛照明效果都很好,看来是专门为绣娘们准备的。这里宽敞干净,窗户也多,有自然光的时候,也会很舒服。

    左侧房间走过去,然后是中间的房间,这里面朝南,阳光充足,摆了不少防潮的架子,可以用来放丝线,放布料,一切都摆得整整齐齐。

    但凡刺绣需要的东西,这里都能找到。

    南面房子的中间以及右侧,还是跟酿酒坊一样,布置成厅堂,可以用来会客。

    这里摆着精致的花瓶,还有装裱起来的刺绣,屏风上的团案都是刺绣的经典图样,如果把喝茶的东西撤开,又能在这吃饭。

    可以说想得很全面了。

    这也是引娘上次在酿酒坊招待过客人之后,特意收拾出来的。

    然后是右边的房间,还是跟左边一样,宽三米,长十米,里面的物件也一样,都是给绣娘们布置的。

    至于门口的角房,以后则用来堆些杂货,烧烧水什么的。

    纪彬介绍道∶”我们的刺绣现在分为二十二档,最好的就是李裁缝所做,刚刚厅堂裱起来那幅刺绣就是她的手笔,一套绣品约莫五块刺绣,工费二两,也就是四千文钱,这是现在的最高档。”

    ”二十一档还空着,如果有的话,那就是三千八百文,然后依此往下。””直到第二档,一块刺绣为一百文,第一档,五十文。”

    ”再往下的五文,十文,二十文,也就不归档了,全是些小玩意,也不会送到春安城,而是在杂货店卖。”

    现在看着复杂,但却把每个档次分得清楚。

    绣娘能做哪一档的绣活,就说明自己的能力在什么位置,想要往上升,那就要提高技术。也是激励人进取的一种方式。

    这样的制度也是引娘跟纪彬琢磨好几天定下来的。

    荆姐也觉得不错,别的不讲,她的织布坊里,蚕丝布料也要分档次,刺绣分档可太正常了。

    荆姐道∶”是了,这每档之间的布料丝线,也应该有差别,总要符合要求才行。”

    纪彬跟引娘对视一眼,这不就说到他们心坎了吗。而荆姐主动说了这话,那就摆明了,同意跟纪彬合作。

    踏上纪彬家的石子路之后,再走到刺绣坊,现在又转了一圈,听了纪彬的讲解,她现在已经信任刺绣坊能做出不错的东西出来。

    如果把自己货物提供到纪彬这里,是可以保证质量的。

    纪彬笑着请荆姐回到厅堂,引娘他们两个一起同荆姐商议订货的事。

    谈了半个多时辰,写好的契约书装到各自口袋里。

    不过荆姐有个额外的要求,那就是十七档以下的刺绣,不能用荆高庄的丝线跟布料。对应下来,也就是工钱在三千文以下的绣工,不用使用。

    这对纪彬来说完全没问题。

    毕竟荆高庄做的就是高档丝线布料生意,太次等的绣工,确实配不上荆高庄的布料。

    等他们三个从厅堂里走出来,不少人都看出来,这笔生意是成了。

    特别是李裁缝,这几个月对她来说震撼很大。

    她年轻的时候是学过刺绣,也有些天分,但成亲之后就没怎么做过。

    毕竟整个邑伊县对刺绣的喜爱程度就很低,这也跟邑伊县,春安城以前比较穷有关。只有有钱有闲的人,才会注意到刺绣这样的富贵物件。

    像邑伊县,春安城以前的日子,谁家也不会花大价钱买刺绣穿在身上。所以她的手艺也没什么用。

    如果不是纪彬跟引娘做了刺绣买卖,她还在帮其他人裁衣。

    当然了裁衣也是赚钱的,可对比现在的刺绣生意来说,简直不值一提。

    现在的李裁缝,先不说纪彬每月付的一两夫子费,她自己做套刺绣都能拿到十两左右的工钱。一套刺绣里面有四五块绣品,可不就是十两银子吗。而她手头快点,两个月就能绣完一套。

    也就是说,她两个月里,就能赚十二两银子。教她刺绣的师傅,估计一辈子都没拿到过这么高的价格。

    若是邑伊县,春安城早些富起来,早些有个纪彬,她相公的病可能就治好了。

    不过说这些也没用,她现在不仅有两个乖巧的徒弟,还有这么好的营生,走到哪都有人捧着敬着,这样的日子真是谁也想不到。

    就连儿子也跟着她好过很多。

    村里人那些妇人们,更是不敢在背后笑话她是寡妇。寡妇怎么了,寡妇照样能挣钱,挣得比他们全家都多。

    李裁缝在考虑纪彬跟引娘的提议,问她愿不愿意来刺绣坊,刺绣坊有专门的房子,能提供给她和孩子居住。

    若是李裁缝同意,那月钱可以涨到二两银子。因为常在刺绣坊的话,更方便指点刺绣坊的绣娘们。

    李裁缝自然知道,纪彬跟引娘是喜爱她手艺,所以能开着这么高的月钱。但是带着孩子过来,她还是有些犹豫。

    引娘此时正巧过来,低声道∶”李嫂子,我跟你说个好消息。

    见李裁缝看过来,引娘继续道∶”方才纪大哥跟荆高庄的坊主还有荆夫子说了,若是刺绣坊的人愿意,可以把孩子送到荆高庄读书,每日雇车马,在纪滦村和荆高庄来回。”

    这话让李裁缝瞪大眼睛。读书?!她怎么把这事忘了。

    自己孩子快五岁了,若是能读书?

    李裁缝看看纪彬,这就是个读过书的,若是读了书能有他半分本事,那儿子就没白养。然后又看看宣家三女婿,这也是个读书的,是个秀才老爷,见知县可以不拜,什么都不做朝廷都给粮食。

    最后是引娘。

    李裁缝跟宣老娘相熟,算是看着宣家几姐妹长大。

    引娘在出嫁前沉默得很,虽然有些机灵,可远远不如现在这般落落大方,说话办事就跟官家小姐一般。

    引娘现如今也是读书的啊。

    这三个读书人就是跟别人不同。若是她家孩子能从小读书呢?

    引娘道∶”一般来说五六岁启蒙正合适,邑伊县倒是也有私塾,只是太远了,就算雇马车一天也要来回五个时辰。所以不如荆高庄合适,纪大哥跟荆夫子还有荆姐谈了,是同意的。”

    五六岁?

    她家孩子不正是五六岁吗。

    李裁缝下定决定∶”好,我搬到纪滦村,方便工作,也方便把孩子送到私塾里。她现在书人还有富余,怕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