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酸枣树》 29、住宿窑洞受抬举 得知烟种有来历(第1/2页)
队长家里也是一排三间窑洞,靠左手的一只窑洞看来是专门留作外面来的客人住宿的,打扫得也还算干净整齐,炕上有个小炕桌,地上还有两个长条凳,靠窗是一张柴桌,窑洞中的一面大炕足能睡下五六个人。中间的窑洞最大,是主人一家住宿的,靠右手一间既是厨房,也是仓库,灶台还连着一个土炕。队长安顿好他俩之后,又去了村公所。
李九此刻坐在炕沿上看着黄红天,黄红天就说了他跟了赵员外在秦安县城的所见所闻,以及当时的想法。完了又补充说,和他关系最要好的董承嗣大哥就在西安“万顺马”的商铺里办事哩。李九沉思了一会儿说:
“看来这确实是难得的商机,从这里到西安要比云南近多了,如果这烟叶真的是云南品种,货色和云南烟叶一样的话,我们就当成是云南烟叶卖,贩运到西安肯定能赚大钱,这比我们刀口舔血的营生要把稳的多,我们不如改行做商人吧!”
黄红天连连点头称是。
李九说:“晚上我们再和这位队长好好谈谈,摸摸他们的底细,再做决定。”
晚饭就在中年队长家吃的,看来队长婆姨很费了一番功夫,两尺见方的一个小炕桌上摆得满满当当:炕桌中间是高高的一盘煮得开了花的洋芋,周围依次是一小瓦盆炒胡麻面拌的苦苣酸菜,一碟卷心菜根腌的咸菜,一碟腊肉,一盘醋溜白菜。每人还有一碗放了红枣的小米稀饭。通过这几天的西北之行,在这样的地方,这算是很丰盛的饭食了,李九也清楚这是主人把他两当做重要客人招待了。
吃过晚饭,李九和中年队长山南海北地聊起了大天。李九把他知道的山东青岛,东北,上海一带的的见闻说给队长听,那队长听得津津有味,心中暗暗佩服李九的见多识广,心中觉得他是一个有本事的商人。
队长说,他们陕北自从、谢子长、闹革命,建立根据地,贫苦百姓分到了土地,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了。前年又来了红军,革命力量一下壮大不少。只是本就贫穷的陕北山区,一下来了这么多人,要吃要喝要生活用品,各方面都显得紧紧巴巴的。尤其是食盐、火柴、西药、布匹等等生活必需品都成了稀缺品,有钱也买不到。就如我们村子,做饭还用原始的火链打火,每到要生火做饭的时候,大家都要走出门外看看谁家的烟囱冒烟了,然后就拿上一束麦草,到冒烟的人家去要一点火种,卷在麦草里,一路小跑的放入自家的灶膛里,再用嘴吹燃起来。以前隔三差五常有小贩来村里,我们用头发、甘草、柴胡、猪鬃、猪毛之类的东西换取这些日常用品。可是,自从张学良带的东北军驻扎陕西后,他们封锁通往陕北的各条道路,我们的日子就更加难过了。
李九此时最想了解清楚的是他们这里种出云南烟叶的事情,就问了一句:
“听说云南烟民对他们的烟种保护非常严密,你们是怎样种出云南烟叶的啊?”
那中年队长沉思了一会儿。李九忙补充说:
“这要是秘密的话,不说就不说吧,你对我这么信任,又如此仗义。你这个朋友我交定了,烟叶的事,我一定想办法卖出去,换回你们要的东西。”
中年队长就说:“这个说了也无妨,只是说来话长啊!”
李九说:“反正夜很长,我们就当是听你讲古经吧!”
队长说:“你们不嫌麻烦,我就说说吧!”
“那要从我们这位说起了,我们现在的这位姓杨,是一个老红军,前年他带了一支队伍,又把我们十里八乡的民兵组织起来,解放了我们县城。组织上就因为他年纪大,身体又有伤病,不适合在打仗的部队奔波,就安排他当了我们县的,还兼着县武装队的总司令。他常来我们村,天晚了回不去就住在我们今晚住的这个窑洞。给我们讲革命的道理,指导民兵训练。他看到我们这里的人生活很苦,经常吃着少油缺盐的饭食,手头没有一分钱去买东西。不过,他又发现我们这大山湾里有人种的土烟长势很好,就觉得这个地方适合种烤烟,让我们先试试。
过了几天,他亲自带来用一个小布袋装着的烟种,说这是云南烤烟种子。我就问他怎么来的云南烟种?正好他那天晚上兴致很好,这窑洞里我们村的几个基干民兵都在,就给我们讲了半晚上他的故事。
杨说,他在云南老家的时候就是一个种烟的烟农,他们几十个人为当地一家大户种着五六百亩的烟田,他专门负责留种、育苗和烤烟的技术活,每年光烤烟一项就能给东家赚来上千块大洋。可是,东家却经常找各种借口克扣他们这些烟农的工钱。有一次,他连续在烤烟炉干了几个通宵,实在熬不住就打了个盹,结果把一炉烟烤糊了,东家就把他吊打了一顿,还让他们几个负责烤烟的人赔偿这炉烤烟的损失,要赔偿这一炉烟的损失,就要我们几个人白干三年活,拿不到一分工钱。这不是把人往死路上逼吗?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正好听说红军打到了云南,他们专收穷苦人,为穷人出气打天下,他就暗暗和另两个关系好的伙计商量着去投奔红军。他们开始想着偷了东家的枪,当作投奔红军的见面礼;可是,东家住在深宅大院,又有家丁守护,还养着大狼狗,实在没有下手的机会。
思来想去,最后他们就在一个夜晚,每人偷拿了一小袋烟种,背了几斤上等烤烟,放火烧了东家修在村外,离烤烟炉不远处专门存放烤烟的大仓库。就在库房燃烧起的熊熊烈火照映中,他们仨连夜启程投奔红军去了。
红军收留了他们后,他们几个就跟着红军一路来到了陕北。在长征路上,他们仨带的烟叶可发挥了大作用,过草地的时候,好多红军战士喝了不干净的水,吃了生冷食物,闹起了肚子。由于实在没有什么药物可用,有个红军大夫就把他们的烟叶收走,让闹肚子的战士嚼服,说来也够神奇的,那些闹肚子的人嚼服了烟叶后,都渡过了难关。剩下的一点烟叶在爬雪山的时候也发挥了作用,他们在雪山上缓不过气来的时候,每人换着抽上两口,呼吸竟然顺畅不少。那两个伙伴带的烟种都在饥饿难忍的时候和在野菜里当口粮煮着吃了,只有他带的这袋种子,缝在贴身的衣服里,再怎么饥饿他也没有舍得吃一粒。
现在的这些烤烟都是杨带着我们,亲自指导种植、培育、收获和烤制的。”
李九听了中年队长讲的烟种故事,彻底放下了心,也非常感动,觉得这个老红军非同一般。如果能接通西安水烟厂的销售渠道,把烤烟贩卖到烟厂,再从西安进一些食盐、火柴、布匹、西药之类的货物贩运到陕北,这一来二去可就赚大发了,何况西安还有黄红天的异姓大哥董承嗣能指点门路,引荐关系。
想到此处,李九简直就觉得这是上天专门给他安排下的发财机会。他对中年队长说:
“明天走的时候,那两头当坐骑的牲口我们就空出来,驮上两驮烤烟,先试着往西安贩卖一下,如果这条路行得通,你们的烤烟我就全部包销了,如果行不通,我也就没有办法了!”
中年队长接过话头说:“你只要愿意帮这个忙,我们就很感激了,至于成不成,在这兵荒马乱的年代谁又能打包票呢!”
李九说:“有你这话,我就放心了,至于明天要驮的货物,两匹牲口最多也就驮个二百斤,不知该付你多少钱合适?”
中年队长说:“我们也吃不准该卖多少钱,你们做生意担的风险很大,干脆你们到西安把烟叶卖出去以后再说吧!”
李九:“那怎么成?你们这么不容易,不能不给钱,何况这一去不知道还能不能回来呢!”
中年队长:“那就按当地土烟的价钱多少给一点吧,当地土烟二百斤也就买上一块大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