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麒麟: 34、阳谋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风起麒麟》 34、阳谋(第2/2页)

。小皇帝顿觉有些六神无主,不好办了,毕竟是十几岁的孩子,有些着慌露怯。

    “那……”小皇帝又看向尚书台的几位,“何爱卿?”

    尚书台是魏国朝政中枢,常伴御侧上传下达,小皇帝和他们更熟悉一些。几个尚书中,吏部尚书何晏为诸尚书之首,又称“大尚书”。

    何晏掸掸衣袖,应声出列,“陛下,臣一介书生,对军务之事知之有限,不敢妄言。朝廷若有用人之需,臣身为吏部尚书,必将尽心效力选拔贤才,以备朝廷之用。”

    他是经曹爽推荐才坐上了吏部尚书的位子,虽一直与曹爽过从密切,但如今的身份毕竟是“天下座师”,又是曹操继子皇室宗亲,自持宗族身份,也要顾全脸面。

    众目睽睽之下,不愿给人以太过明显的攀附印象,于是说了一通不痛不痒之辞。

    大人的潜台词和话中话永远令人琢磨不透。

    听了几人冠冕堂皇的一番话,小皇帝有些摸不着头脑,他拧着小眉头,在龙案后正发愁该怎么说时,蒋太尉又适时开口,再度春风化雨一般出来替他解围了。

    “陛下,老臣以为,今日早朝,诸位同僚推举的王公渊、陈玄伯、司马子元等人,均为我朝才俊。只是良材甚多,如何优中择优,需要进一步精心甄选。中护军乃重中之重,慎重起见,不妨暂缓几日,再行计议……”

    早朝后,蒋太尉与儿子蒋秀同辇而行,回府用膳。

    太尉府距皇城不远,坐着马车,约摸三柱香的功夫。

    眼看马车驶出皇城一段距离,蒋秀才问,“父亲,您为何不愿我到中护军任职呢?”

    “俊英,秦灭六国之际,王翦率兵伐楚求封之事,你可知道?”

    “先前翻看秦史时,略有所知。”

    王翦乃秦国名将,秦灭六国的功臣之首。当年,在王翦率六十万秦军伐楚之前,秦王嬴政率群臣,亲自送至灞上。但是大军临出发之前,王翦一反常态,竟当着群臣之面,请求秦王多赐良田宅地于他,理由显得俗不可耐,啼笑皆非:“老臣年迈,求些良田屋宅,不过是为子孙后代打算。请陛下体恤。”

    甚至,当秦军行至关口后,王翦又专门五次派人回朝询问,念念不忘其所求封赏之事是否兑现。前前后后,煞费苦心,可谓做戏做足了。

    “王翦何以如此?无非是因秦王性情多疑。举全国兵力交于王翦,必会日夜忧虑难安。只有多求封赏,使秦王以为其志在钱财,不过是个胸无大志见钱眼开之辈,才能彻底打消秦王疑虑。”

    蒋太尉由衷感叹道,“为将不易,兵权瞧着诱人,有时却成也是它,败也是它,宛如烫手山芋啊……”

    “执掌朝廷门户,如此干系重大之职,若是曹家有合适人选,恐怕也轮不到旁姓他人。为父侍魏多年,曹家列位君主也算厚待于我。在明帝朝曾掌过中护军,正始初年又管了几个月中领军,在众臣中,算是格外优遇了。但是秀儿,你要始终记得,咱们父子毕竟不姓曹。这些年,为父一丝未敢掉以轻心,忘了自己姓甚名谁。”

    马车沿着官道轱辘轱辘向前行驶,他们所经之地多是繁华街巷,行人众多,因此马车行速不是很快。

    蒋济挑开车帘,朝外看了看,指给蒋秀,“你看看这外面,万千世人,每人都有一张嘴,想说点儿什么传点儿什么,可是太容易了。”

    “百姓们多道蒋济贪婪好敛财,呵呵,上头真正在意的哪是这些小事,而是你是否和他一条心。至少,上至天子,下到文武群臣,无人怀疑我蒋氏对朝廷有二心,这就够了。”

    “儿子,不是为父轻看于你,朝廷水深,不是好趟的啊!”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