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麒麟: 4、风浪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风起麒麟》 4、风浪(第2/2页)

情,曹爽后脚便即刻上奏征西伐蜀,一切也太过巧合了罢?

    小皇帝曹芳坐在御案后,一脸茫然地看着下面。

    他今年才十二岁,尚未完全亲政,仅是每日按时上朝,遵循君臣之礼听取众臣议事而已。自他登基以来,章奏表疏等事务皆交由尚书台处理,大事则在早朝议定。

    但他毕竟还是个孩子,哪里懂什么军国大事,既没兴趣,又嫌繁琐。因此凡事都是听群臣商议,再凭辅臣裁夺。

    不过,今日提出奏议的便是身为辅臣的曹爽,似乎有些不同寻常?

    小皇帝朝曹爽脸上看了几遍,都没看出个所以然来,只得把目光再放到群臣身上。

    他煞有介事地咳了一声,开口问道,“众爱卿,对大将军所奏,可有意见?”

    “臣附议!”五兵尚书邓飏随即出列,高声称颂附和。

    他为人张扬惯爱出风头,毫不避讳地跟在曹爽后面附和表态,“大将军此奏深谋远虑,不仅是为了我朝边境稳固筹划之大计,更是为民请命之举,边线安定乃民心所向。我等拥护,皆愿效力疆场。”

    邓飏这几年是爬得最快的曹党红人之一,从名不见经传之辈迅速爬到朝廷中枢尚书台。身为五兵尚书,手中掌着中外五兵,品级虽在九卿之下,却常伴君侧,出入宫廷与闻朝政,因此不少人对他争相巴结讨好。

    继邓飏高调表态之后,一些青壮派的新晋朝臣也随后纷纷附议赞同。中领军将军曹羲、掌管禁军的武卫将军曹训、司隶校尉毕轨、洛阳令李胜等人俱都在列。

    “臣附议!”

    “臣也附议。”

    ……

    殿中一时群情沸腾,不少武将和年轻气盛的轻壮派都跃跃欲试摩拳擦掌!

    一些老臣们听着看着,却不免有些心惊。莫非,当真准备西征打仗了?

    在魏国,一提到“征西”,上了年纪之人都不免倒吸一口冷气。他们至今仍对上一场征西之役心有余悸,记忆犹新。

    上一个带兵征西的将军,也已不幸作古多年——此人便是曹爽的父亲曹真。

    近十几年间,魏国与吴、蜀之间有大小征伐近百起,其中最惨淡的便是明帝太和四年的这趟征西之役。魏国一代战神曹真英雄盖世,所向披靡胜仗无数,唯一的败绩便是这次征西,几乎是命丧于此。

    当年明帝曹叡正是年富力强之时,对此次征西志在必得,派出的是大司马曹真,和老将司马懿。这趟伐蜀之役几乎集结了魏国所有的精兵强将,饶是如此,仍是天不遂人愿,走到半道便铩羽而归……

    事隔十余年,曹爽贸然重提征西,底下一片称颂附议之声。

    看着诸人群情激昂踌躇满志的模样,莫不是当真以为胜仗指日可待吧?

    旁的不说,想要西征,面临的第一个大难题就是地形障碍。虽然大魏国力远胜西蜀,军事实力也更兵强马壮,但是在历来的对蜀作战中却很少讨到过什么便宜,为何如此?首先地势就不占优势啊!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两国间的地势西高东低,人家蜀国居高临下,占了地理便宜;你魏国想要西征的话,却恰恰相反,在地理位置上完全处于劣势。

    在这种地形劣势下,若选择主动出击远途作战,对魏而言,怎么看都称不上划算的买卖。因此,这些年,魏国在西线一直都是采取积极防御的对策。

    今日曹爽却突然提议征西,实在有些令人费解……

    不过,老臣们大都是些见惯世面的老狐狸,虽然在心中腹诽,却只是在暗中悄悄盘算着。明面上依旧风雨不动安如山,选择暂时观望明哲保身,谁也不愿作那出头之鸟,先提太和四年之事。

    “卫司徒,不知老爱卿对方才大将军所奏之事,有何看法?”

    文臣队首的司徒卫臻须发皆白,一直微闭着眼站在前列。他是四朝老臣,年近七旬,平素在朝中并不多言,也不爱掺和事,不偏倚哪边,是一些中立派老臣的首领人物。

    “大举征伐,非同小可,臣以为,需谨慎计议。”卫臻言毕依旧微闭了眼,对眼前热闹似是司空见惯视若无睹。

    卫臻的家底非一般人可比,他祖上资产雄厚,其父卫兹曾以百万家财资助曹操起兵,在朝内地位超然。以他的资历,说什么做什么,也无人敢奈他何。

    愁人,真有些愁人呐。小皇帝心道,这些大人们说话为什么总喜欢咬文嚼字云遮雾绕呢?谨慎计议是个什么意思?行还是不行,你倒是给个准话啊。

    哦。他半懂不懂地眨了眨眼,目光又从前面几排大臣中划过去。

    卫臻的身后,向来沉默寡言的尚书令司马孚却是一反常态地几次抬头望向御案,竟似是有话要讲?

    小皇帝瞧了他一眼,不禁感到几分诧异好奇,“爱卿?”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