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金身: 23、【第二十三章】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劫金身》 23、【第二十三章】(第2/3页)

明正大,而是我们的王权不够完整。”子孤熙轻声道,“我有些疑惑,贺仙帝当年为什么要建造贺仙宫?”

    贺仙宫是一座崭新的建筑,算得上即墨城最年轻的宫殿。

    现在,贺仙宫只有过两任主人,一位是贺仙帝,另一位就是子孤熙。

    二十年前,贺仙帝在位期间,号称有位仙子从东海而来,化为仙鹤,祝贺东极盛世。于是宫中就建立起了贺仙宫,仙子在贺仙宫里藏了从东海的宝贝。

    “贺仙宫里藏着东海里的宝贝?”子孤熙想了想,然后饶有深意地回答,“您说——国玺会不会还在贺仙宫里?”

    皇帝想起了二十年前宫变的那一日。

    当日他杀贺仙帝子允时,向贺仙帝索要青铜宫国玺。

    平朝的帝王象征:一座青铜宫,一柄龙心剑,缺一不可。

    但青铜宫一向被贺仙帝妥善保存,连近侍内臣也不知道国玺究竟被藏在了哪儿。可无论如何,他都需要那个能让他承天命的宝物来捍卫皇权。

    贺仙帝躺在龙床上奄奄一息,面对着他的质问,贺仙帝冷笑:“朕把它收了起来,留给配得上他的君王!”

    他还未登基,却已经换了自称,“朕已经是皇帝了!”

    “哈哈哈哈哈——”贺仙帝大笑了起来,仿佛听到了什么笑话,“皇兄说什么胡话,朕口中君主另有其人!”

    之后,他搜遍了贺仙宫也没有找到传说中的国玺——那座青铜宫下落不明。

    “我有预感,国玺一定还在贺仙宫里!”子孤熙看着父亲时,眼睛里神采奕奕,“我一定能把它找出来,让这把龙心剑承认我们父子二人。”

    他的父皇半倚榻上,看着眼前爱子的脸。

    在午后的仲春季,郑王熙像是一柄明镜,日光为他镀金。年轻的脸颊上,轮廓边一层淡淡的金色绒毛,只有在逆光时才看清。

    这是他的爱子,是他的传承,是他的血与骨。

    皇帝盯着子孤熙很久,如同看镜子里的自己,他可以半分百信任这个儿子。

    是,君王不会信任任何人,除了他自己。

    但子孤熙就是他自己。

    皇帝说:“阿熙,我信你。”

    话音回响在殿阁之内,子孤熙睁大了眼睛,许久……他朝着父皇轻轻一笑。

    不同于他以往嚣张磊落的大笑,横指扬眉的爽朗。这个笑容有点拘谨,还有些愧疚。

    子孤熙扯了扯嘴角,那个笑容还是挂不住了:他还是骗了自己的父皇,玷污了本来坦荡的内心。刚才他大言不惭说的那些话,最多只有两分真,剩下八分全是假。

    “郑王私藏国玺?!”宋王拍案而起,简直不能相信自己刚才听到了什么。

    “难以置信?”张太傅冷笑着用茶,“若不是亲眼所见,我也不肯信!”

    从郑王那里探听到的秘密太过惊人,宋王忍不住王用手撑着桌子,调整着自己的喘息。

    等他心跳终于缓下来,他用一种试探地眼光看向张太傅:“郑王处事直截了当,但……我觉得他还不会把头等机密轻易展示。他从哪里得到的国玺?”

    张太傅淡淡道:“郑王跟我说,他清扫殿阁时,在贺仙宫的右飞檐上无意间发现的。看来当年贺仙帝将国玺藏在了飞檐上,怪不得陛下搜了整整二十年,都没有查出端倪。”

    “右飞檐?!”宋王懵然在地,他突然想起来自己那日在贺仙宫的多嘴:那个他觉得蹊跷的贺仙宫飞檐上,竟然是国玺?

    “殿下不知我看到了什么,我看到金莲助长,扎根在龙椅之上!”张太傅看向宋王,“郑王这种狼子野心的皇子,不配做帝王!”

    宋王忍不住皱了皱眉,过了许久他才轻声问:“老师,我比郑王差在哪里?”

    “殿下,你什么地方都不差。”张太傅笃定回答,“论才华,郑王不过一介武夫;论功绩,殿下你造福万民;哪怕是论出身,那也轮不到郑王!他的母家崂郡弋氏,发迹于拥兵造反,难登大雅之堂。而您的母系——即墨常夏可是千年名门!”

    “但在我父亲的心里,我永远比不上郑王熙。”宋王开口,伴随着几声无奈的笑,“他才是正统、是熙光金莲、是我父皇命定的继承人、我未来的君。”

    “可是……”宋王拽紧了老师的袖子,身体颤栗着,又忍不住诉苦,“哪怕不是为了我,为了我们的国,我也不能认同郑王啊!”

    张太傅安慰着他,就像是看待亲孙子那样——是啊,宋王皓有什么地方比不上郑王?

    郑王号称雄姿英发,可宋王殿下在才貌上都不输他。

    宋王生了一副美人骨,眉眼上颇像他那位宠冠六宫的母妃。

    这正是文人墨客们追捧的“灵秀神清”,只是比郑王稍显文弱。

    张太傅缓缓道:“是,平朝不需要郑王。并非他不好,而是他生错了时代!他不该在这个强弩之末的时代出现。”

    张太傅的心中太清楚不过了:朝代是有寿命的,历朝历代都不例外。

    而平朝已然步入老年……二百余年的历史了,正是大部分朝代的尾末时期。

    平朝建立在绝对强盛的武力和兵力上。

    前期的每一任皇帝都类似郑王,是那种好大喜功的君主:吸收外来民族,推行从军福利,纵容商贸自由,留给中后期数不胜数的弊端。

    且统治者性格急躁,想要一步登天。

    只有宋王这样精于内政的人,才能让平朝从每况愈下的国情中缓解下来,移除那些二百年来留下的巨大糟粕。

    现在的平朝,只是临死前的回光返照。

    在假大空的升平假象里,就连张太傅都曾蒙蔽其中。

    直到四年前,十五岁的宋王翻出了户部每年的收支表和民生表,总结了一份表文。

    张太傅看着那精简洁练的赋论,忍不住啧啧称奇。

    但更要命的是他仔细推论,竟发现这个十五岁的孩子,所有的观点全部正确:军人数量大于农民,生产业开始中断滞慢;商业自由化,官商勾结压榨百姓;过度的人文共通,让子民们缺乏对国家的认同。

    等等……数不胜数。

    平朝就像一条皮毛漂亮的雄虎,可身体内部早就没有真的力量了,前期与各国搏击的旧伤正在发作。

    病痛缠身,器官老化。子民正们卖血榨髓,供养着纸醉金迷的首都,以及郑王的征战野心。

    它需要清洗,需要滋养,需要被救治。

    也就是那一刻,决定颐养天年的张太傅决定回归朝野——他要捧宋王上位,无论这是多么艰险的路,九死一生的结局。

    “是啊,郑王不是这个国家所选的。”良久,张太傅说道,“您还记不记得,当初月泉战报传到即墨城中时,城内西域裔的子民们反抗激烈,示威甚多。”

    宋王点了点头。

    张太傅淡淡说道:“郑王当时在朝堂上怎么说的,您还记得吗?”

    当时子孤熙站在堂中,听完张太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