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在年代文里搞扶贫》 110-120(第11/17页)
说不遗憾,是假的。不过往后的日子长着呢,说不定有什么机会就又见到。
陈秘书倒是想得开,“走吧,去县里汇报工作。”
这边火车离开了长缨生活六年之久的地方。
所有的人都在慢吞吞的向后移动,逐渐的变成了模糊的一团,黑黑的一点,直到最终完全消失在视线里。
“长缨,大家送了你那么多东西,要不咱们先收拾下?”
徐立川喊人,他想要用这种办法来缓解长缨的情绪。
别说长缨,就是他要离开家乡,心里头多少也有点忐忑不安。
平川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生活习惯文化习俗还有方方面面都需要去适应,而且还要工作,谁知道。
面对诸多的未知数,徐立川心里头不安,但现在最重要的是把心情调整过来。毕竟还要在车上待上几天,一直压抑着情绪可不好。
长英离开车窗边,回过头去才发现这节车厢堆满了东西,便是列车员也忍不住的多看了一眼,“你们这老乡挺热情的呀。”
“是啊。”长缨顺手递了一包饼干给她。
列车员有些不好意思,毕竟无功不受禄嘛。
她连忙帮着整理东西,“我去给你拿几个编织袋装东西,不然回头你怎么拿走这些。”
就东西愣是堆了小半节车厢,不规整起来俩人肯定带不走。
长缨感谢了一番,顺带着和列车员闲聊起来。
从沂县到平川一共要换乘三趟车,其中第一趟列车的终点站就是上海。
当初长缨颇是轻装简行的乘坐这趟车离开上海,如今又要乘坐同一班车离开沂县。
只不过和她知青下乡那会不同,现在列车提速了一些,只需要两天一个半夜就能够抵达上海。
不过要在车上待将近40个小时也是一种很大的折磨。
“长缨你还要回家一趟吗?”
过去这几年,长缨从来不曾在过年的时候回去,仿佛那里压根不是她家一样。
这次虽然接道上海只是为了转车,不过回去一趟的时间倒也有。
富贵不归故乡,如锦衣夜行嘛。
长缨的爸妈不是一直都不喜欢这个女儿吗?如今长缨可是成了市里的一把手,论职务比傅国胜还要高半级呢。
徐立川觉得有必要回家一趟,回去炫耀下嘛。
“到时候再看看吧。”
收拾了一通后,列车员拿来的编织袋都装满了东西。
列车员十分震惊,“你这是要去卖货吗?”她还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
长缨哭笑不得,“不是。”
只是儿行千里母担忧,老乡们实在是太热情,连新棉被都准备了两床,更别提床单、枕巾和四季换穿的衣服什么的。
恨不得给她整一个家。
好在这会车上人少,她这边占了位置也不碍事,没有其他乘客说什么。
火车走了没多长时间就到了中午的饭点。
徐立川已经和列车员混熟了,拿着那一饭盒的红烧肉去餐车热了下。回来的时候,还带来了一碟咸菜。
“他们这个咸菜还挺好吃的,就是红烧肉和吕大姐烙的饼,真不错。”
“好吃那就多吃点。”
徐立川吃了个半饱放慢速度,“长缨,咱们这次去平川,你估摸着要在那里待多久呀?”
“不知道。”长缨说的是实话。
运气好些的话,兴许四五年就能再往上升一升。如果运气不好,犯了什么错误,说不定还要降职呢。
徐立川难得听到长缨这般不确定,“没事,不管待多久,我都跟着你。”
他像是一个忠实的田园犬,随着自己的主人走南闯北。
“立川,你比我大两岁是吧?”
“三岁半。”
“三岁半。”
那就是二十六岁了。
这个年龄放到寻常人家已经谈婚论嫁甚至孩子可能都会打酱油。
而徐立川唯一的桃花却并没有维系多久。
长缨想了想,“等到了平川那边,我看能不能给你寻思一个合适的对象。”
“找什么对象呀,我这工作还不够耽误人呢。再说了,我这出身就别耽误孩子了。”
他到底背负着地主家兔崽子的骂名,不想再把这骂名留给孩子。
“人这一辈子不是只有结婚这回事儿。你也说过。这么多年的革命,不只是要推倒压在大家头上的那些座大山,还要拔出心里头、骨子里的那些大山。”
“我跟着你去平川,是想做一些为国为民的事情,你不用操心我的事情。”
他又没爹娘催着,没那些压力。
“这倒是我流于俗套了。”
“就是。”徐立川难得占到上风,丝毫不客气的还嘴。
不过这个话题聊两句就是了,徐立川又聊起了未来,“我之前还特意跟村里的老支书打听了一下,他说平川是当年咱们的老苏区。那边条件也不太好,而且山脉还特别多。你说要是发展那里,是不是可以借鉴咱们发展沂县的经验呀?”
到底是要去工作的,闲聊了几句,两个人就是聊起了未来的工作计划。
只是前路漫漫,两人谁都没有去过平川,如今能聊的也不过是得到的一些消息罢了。
“还不完全一样。北方主食是面食,以小米和小麦为主。南方则是以大米为主,面食吃的就相对少了许多。所以咱们在沂县总结的农业经验没办法套到平川那里。”
这好办。
“那再回头不行就打电话问问魏东来,看他在农科院有没有什么认识的关于水稻种植的专家,咱们从他们那里找点高产的种子。”
不管到哪里,发展的第一要务都是要大家吃饱。
吃饱的前提则是地里的粮食高产。
北方是玉米小麦,到了南方则是水稻水稻。
小麦种子不行,那就去找水稻。
长缨觉得徐立川现在可是能举一反三学会思考,是一个很不错的秘书,“嗯,到那先看看情况再说。”
上了火车的第二天,车上开始热闹起来。
个别车厢多才多艺的乘客已经开始唱念了起来。
沙家浜自然是经典桥段,以至于听得久了,便是徐立川都能念上两句。
列车抵达上海已经是后半夜。把东西寄存在火车站这边,长缨想了想,带着人去附近的招待所住下。
“要不你明天白天回家看看,反正咱们是晚上的车。”
徐立川又补充了句,“哪怕不是为了看爸妈呢。”
长缨在沂县这些年,那个大院的邻居倒是挺关心她,时不时来还会送一些东西。
牛奶公司的那个程经理逢年过节的也会给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