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代文里搞扶贫: 30-40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在年代文里搞扶贫》 30-40(第7/17页)

女知青,而女知青里,她的家庭状况是最差的,家里人便是有心也使不上劲。

    换做刚来到大湾村时,长缨不见得会劝郭春燕,但此一时彼一时。

    “去吧,等你毕业后能做的事情更多,说不定到时候还得我有求于你。”

    郭春燕怔怔的看着劝说自己的人,“那你为什么不去?”

    “我走不开啊,你走了我可以让艾红梅,让高建设顶上你的缺,实在不行我抽空都能教那些孩子,可是我走了谁来主持这些工作?我知道你舍不得孩子,我也舍不得这刚开始的工作,你别觉得我是官迷,村支书才多大点官,我不稀罕,我只是想做事有头有尾,让村里人真的过上好日子,到时候我该走自然会走。”

    总之,不是现在。

    郭春燕忽的觉得眼前有无数个傅长缨,她抹去脸上的眼泪,上前抱住这个老同学,“长缨,谢谢你。”

    长缨拍了拍抽泣的人,“好好读书,毕业后好好工作,别忘了初心就成。”

    她的要求,也就这么多。

    ……

    整个沂县一共有三个名额。

    下面的公社递交上来一堆名字,相对来说,洪山公社这边的递交的材料就有意思了。

    一共两个名字,而这两个被推荐人的家庭情况,政治思想表现以及近期的表现都一五一十的罗列上来。

    “怎么,洪山公社那边没漏了人?”

    陈秘书回答道:“没有,我特意问了,小傅同志说她要继续留在村里做工作,不着急去读书,把机会让给其他人。”

    乔主任听到这话后笑了下,“她倒是举贤不避亲,这个郭春燕是她老乡吧?怎么没这思想觉悟,她不是还在当公社的老师吗?”

    陈秘书笑道:“是,不过小傅同志说了,郭春燕即便是去读了大学,也有其他知青能接班当老师,不会耽误公社里的孩子们读书认字。”

    “她倒是安排的周全。”乔主任看了看资料,“这个巩江是怎么回事?”

    “是洪山公社的一个小木匠,贫农出身,工作一直都很积极,我问了小傅同志,她说这是洪山公社的牛书记和她都推荐的人。”

    乔主任又是看了眼两人的资料,“行了就这俩吧,至于另一个名额,你看着来。”

    陈秘书连连应下,看着来看似把选择大权交给了他,实际上只是让他做筛选工作而已,其他被推荐人中,哪个是干部子弟。

    若是干部子弟多,那就再继续选,谁的父母职务高一些,谁的希望就大一些。

    不过瞧着巩江和郭春燕这俩名字,陈秘书对傅长缨那叫一个佩服——其他公社和单位怕得罪人,推荐了一大帮子人,谁还有耐心一个个审查呀。

    瞧傅长缨这事前工作,都已经把这俩被推荐人调查的一清二楚。

    别说是乔主任,就算他选,也是首选这两位。

    七月中旬,县里头给了通知。

    郭春燕被沂县革委会推荐去北京读大学。

    好消息传到大湾村,村里人悲喜交加心情复杂,尤其是孩子们哭成了泪人。

    “哭什么?我也走,你们怎么不哭?”曹盼军的一句话让长缨愣了下——

    “你要走?去哪里?”

    作者有话要说:

    我觉得我剧情飞快耶!

    就是更新有点慢(悲伤)

    第35章 还钱

    为了尽可能的拿到这个指标。

    长缨优中选优, 最终选择的是贫农+知青的组合。

    从结果来看,她的决定无比英明。

    鱼口坝的小木匠巩江同样也得到了去读大学的机会。

    材料是长缨亲自送过去交给陈秘书的,绝不可能夹带曹盼军的资料。

    何况这家伙也没报名啊, 他走什么?

    长缨脑子里转了一圈,很快就意识到曹盼军的意思——

    “你要去部队?”

    工农兵大学生招生的初衷无可厚非, 从工人、农民、战士中来,在大学里培养过后再到工人、农民和部队中去,这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培育过程。

    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很快一些干部就找到了法子,让自家孩子拿到这个指标名额。

    当兵就是最常见的一种办法。

    送到部队里去,回头在招生时,再运作到学校中去。

    这也是长缨为什么要郭春燕今年走的原因, 越往后越难走。

    曹盼军家到底是水利局大院的,父母帮这个儿子运作下, 把人给弄到部队去也不算什么麻烦事。

    曹盼军还没回答,其他知青已经七嘴八舌的问了起来。

    “行呀, 你怎么也不说声?”

    “往后可就是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指战员了。”

    “对了长缨,你哥不是在部队吗?老曹你去哪个军区呀,说不定能碰上。”

    曹盼军忽然间又觉得没那么高兴, 人家郭春燕是凭本事取得了傅长缨的赏识, 被推荐去读大学的。

    自己呢?

    这个千年老三还得靠父母。

    他觉得傅长缨看自己的眼神都透着瞧不上,以至于连回答都变得有几分赌气, “怎么可能碰上?”

    ……

    大湾村一下子要送走两个知青,这是个大事。

    村长找长缨商量, “要不给小郭老师和小曹知青办个欢送仪式?”

    前者是去上大学, 好事。后者去部队,成为子弟兵也是好事。

    双喜临门, 怎么也值得庆贺下。

    长缨笑了下,“春燕那里不用那么麻烦,她等开学前直接去学校报道,至于曹盼军,要不村长你去问问,看他什么意思。”

    “你们年轻人,你去问问。”怎么还把这事推脱到他头上了。

    “行,那我去问问看好了。”

    曹盼军的手续好像已经办齐全了,他一直都不喜欢这乡下地方,大概是巴不得走吧。

    说不定已经走了呢。

    长缨寻思着这样倒是省事,不过天不遂人愿。

    老同学还在,听说村长打算给他办欢送仪式,十分高兴,“好啊,办个呗。”

    曹盼军答应的很是爽快,尤其是在看到傅长缨脸上那微微的郁闷后,心里头就更畅快了。

    看到傅长缨吃瘪,他就是高兴。

    这欢送仪式比一年前的知青欢迎仪式还要盛大些,当初村子里穷,拿出家底来才凑了那一盆肉。

    现在不一样,造纸坊赚了钱,今年夏粮丰收,大湾村家家户户吃白面馒头的次数都增加了不少。

    从村里公账上出钱,鸡鸭鱼肉该有的都有,甚至还弄来了几瓶酒。

    吃吃喝喝了个干净,村里人撤退,其他知青们也喝倒了一片,勾肩搭背的回去,满嘴都是胡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