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拿了女主剧本的咸鱼秀木成林: 第12章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错拿了女主剧本的咸鱼秀木成林》 第12章(第9/13页)

救上一救。

    她和苏燕是被送出来了,可苏棣陈氏还在里头呢。

    但最后没搞成。

    哪怕她是医学生,系统学习过所有相关知识,由于家学渊源,她还涉猎过药理,但现今的科技水平,说了也是白搭,器械药物等等方面都不到位,知晓再多的理论也没用,不行的。

    比如外科手术,苏瓷最多就搞搞肌腱缝合,像开颅开胸之类的大手术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事。

    所以苏瓷评估过,她有可能完成的,相对容易着手但效用和作用最大的,就是尝试培育抗感染的霉素。

    苏瓷之所以选择青霉素,是因为当时她手边刚好有柑橘皮。

    但这个所谓容易着手,也只是相对而已,实际操作起来还是一点都不容易。

    苏瓷断断续续折腾了大半年,菌群培养了好多代,也进行过动物实验,但效果一点都不理想。

    这玩意真不是像某些剧里演的一样,随随便便穿越到古代试着做一下就能做成的——举个例子,肉眼看起来一模一样的青霉,除了青霉素还有展青霉素,展青霉素比前者还抗菌,不过却是有毒的,毒性还很大很顽固。

    原始菌株很重要,不求高产也必须无毒,现代每个公司的成熟母株都是保密级的,重要程度可见一斑。否则搞这个就是耍流氓,治死的人绝对比治活的人多太多,剩下那个治不死的,绝对是他自己命大。

    苏瓷用柑橘皮弄出来的青霉也不大行,这么埋头搞的话运气不好估计一辈子都搞不出合适的菌株,动物实验失败之后,她眼睛就盯到外面去了。

    外面有她想要的菌株吗?

    很可能会有的。

    《本草纲目》寡妇床头灰,可治疗吐泻筋痛肚闷。因寡妇睡床清冷久不挪动懒擦拭,久而久之床头就积了一层灰尘,但其实霉菌就热爱生长阴暗带潮的地方。

    另外还有陈芥菜卤,这个流传久远,最早明确记载是明代,“常州天宁寺以大缸储芥菜,置院日晒夜淋使芥菜霉变,长出长长的绿毛来。僧人再将大缸密封埋入土中,愈十年,再启用,谓之‘陈芥菜卤’,专治高热伤寒、肺病脓血,有奇效”。

    这就是最早的口服青霉素了,比西方还要早得多。

    前者有点意识流,但后者却靠谱得多,苏瓷盯上的就是后者。

    苏瓷现代的母亲舅舅都是中医,姥爷更是中医国手,这个她很小就知道了,更知道这陈芥菜卤在有明确记载之前,民间就应该存在了很长时间。

    虽然换了个时空,但很可能也是有的。

    这么一代一代培养出来的菌株,可比她自己埋头折腾靠谱得多了。

    高产肯定高产不起来,但足够她和她家安身立命了。

    苏瓷以前想过让人出去找,一开始倒央父亲派了两个人,可后来家里外面都乱哄哄的,姐俩躲在外面身边就一个龚叔,根本不可能再增加人手,所以就没找到。

    现在吧,现在全家狗带的危机算过去了,而杨延宗这边却将他的医营交给她,这可是个好机会啊——苏瓷来了,她就不打算走了,她可不想当个猫在后宅生孩子的女人。

    所以吧,陈芥菜卤的需求就变得必须和迫切了起来。

    苏瓷原来还再过两天就央阿爹再给她两个人的,不想瞌睡来了送枕头,杨延宗这问得好啊!

    他出手比他爹还有力多了,不用她再琢磨着怎么去大海捞针!

    “我想试着制一种新药。”苏瓷原本想说如果制成了会有大用,但想了想,她现在连陈芥菜卤都不确定有没有,这话还是先不说了。

    杨延宗点点头,问了几句关于这个陈芥菜卤的,他答应下来。

    “你喜欢学医?”

    “算是吧,我喜欢研究这个!”

    两人并肩往外走,地方认了,苏瓷也不用天天过来,她要想来的话明天再开始不迟。

    他淡淡说了几句注意事项,苏瓷一听就明白了,就是最近这段时期要低调些嘛,她懂!

    “我改天换个衣服再来,穿裙子也够不方便的。”她够举一反三吧。

    “也不必太拘束,院里都是自己人。”至于这一片,都他部下的驻扎区域。

    “哦。”

    最后杨延宗瞥了她一眼,道:“最近情况复杂,没什么必要,别外出。”

    苏瓷秒懂,她摸摸脸。

    好吧,姐的美貌是有目共睹的!

    “我懂,我懂。”

    苏瓷心领神会,一时心情超好,具体表现在唇角微微往上翘,步履变得格外轻盈。

    杨延宗斜睨这小丫头一眼,长得倒也过得去,但也用不着这么得意。

    他用鼻子哼了一声。

    只不过,不得不说,和这丫头处了这一会,从进城后就一直紧绷带凌厉的情绪意外放松了不少。

    身侧的人格外娇小,只到他肩膀,身高不是他钟意的,但阳光照在她的侧脸,明媚得像会发光似的。

    成家,家是个放松的地方,从前没想过,现在有了实际的人选,他想想,倒也不错。

    “我送你回去。”

    ……

    杨延宗把苏瓷送回去,随即就离开了营区,这人据说昨晚半夜才回来,一大早隔壁院子就有人进出,大中午又出去了。

    苏棣也不知哪去了,回到家里林亦初提着个包匆匆往外走,碰上苏瓷揉了揉她的发顶,叮嘱道:“别到处跑,婶婶和阿燕在屋子里呢。”

    陈氏撩起门帘招手,西厢房有摔摔打打指桑骂槐的声音,陈氏只当没听见,牵着两个闺女进屋。

    苏松今年十六,身材单薄还是个没长成的少年,但林亦初十六岁时已跟在苏父身边了。但话又说回来,林亦初是从小兵当出来的,他十四岁就进营了,表现优秀被挑出来顺利成章。而白姨娘不愿意苏松当小兵,拖拖拉拉到今年,但再不甘不愿,最后还是不得不让儿子领了亲兵的差事。

    所以现在一个守院子,一个跟着苏父身边历练。

    白姨娘差不多每天都会不忿一遍,陈氏她们都习惯了,只当听不见。

    苏燕被硬按在炕沿学刺绣,才一会功夫手指头就被戳了十七八个洞,一见妹妹回来犹如见了救星,赶紧把绣得歪歪扭扭绣棚子团吧团吧往后一扔,凑过来。

    陈氏瞪了大闺女一眼,苏燕紧紧巴着妹妹装看不见,说得太多了陈氏没好气,顾不上搭理她,摸摸小女儿柔软的额发:“大中午的去哪了?”

    她想说的其实不是这句,刚才杨延宗送苏瓷回来虽没进院门,但陈氏还是看见了,她俩闺女都不小了,陈氏有几分感慨和不舍:“等把你杨伯父杨伯母也找回来,你和大郎就该成亲了。”

    苏瓷笑容僵住了,时隔大几个月好不容易再喝上的茶水也不香了。

    姐妹俩对视一眼,苦哈哈笑了一下。

    好不容易把亲娘糊弄过去,回到闺房也不用装了,姐妹俩直接把绣鞋一踢,爬上炕,面面相觑一会儿,苏燕想了又想,最后还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