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 (种田): 16、第十六章 宿敌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人家 (种田)》 16、第十六章 宿敌(第1/2页)

    第十六章

    陈家族人逃荒至丰柏村时,这些丰姓守柏人早已在此定居了近五十年。

    但他们丰家子嗣尤为单薄,近五十年的繁衍,也只得七八户,加起来不过三五十人。

    而陈家,却恰恰相反。历来人丁兴旺、子嗣众多。

    当年,陈贵山三兄弟分完家后,逃荒过来的陈氏族人也不过九户,但已有七八十人。

    到如今,经过五十多年的繁衍,陈家氏族在丰柏村已有五六十户,七百多人口。

    两三代人在此出生长大,成家立业。陈家子娶四方,陈家女嫁百村,姻亲关系遍布十里八乡,意味着陈氏族人深深地扎根在此,并形成了不小的亲缘网。

    如今的丰柏村,陈是第一大姓——得益于陈家人能生。

    而第二大姓,是丰——得益于丰家人扎根早,毕竟定居百来年了,再子嗣单薄到如今也有了一二十户人家,百来人口。

    这两大姓就占了丰柏村农户的七成,剩下的二三十户是近几十年陆陆续续迁来的——毕竟大乾朝建立前后那一二十年,世道一直都不算安稳,各地多有灾祸发生,从祖地逃荒出来的人家也不少。

    在陈家人来之前,这片山坳可谓是由丰家人独占。

    一是因为这片山坳当年也算是重灾区,后来虽有人搬入,但一直未做大的修整。因此,生活多有不便。

    二是丰家祖上是守陵人,很多农家人忌讳这些,觉得晦气,多不愿和丰家人相交,更不愿和他们同住一村。

    但陈家人当年对丰家的历史根本不了解,只觉逃荒过后能有一落脚地即可。

    因此,听从了衙门的安排落户在丰柏村。

    ***

    虽说也在一个村子里住了五十多年,但丰家人和陈家人一直都颇为不对付。

    毕竟一个来得早,一个人多,都有在村子里当老大的能力,当然得争一争。

    在丰家人看来——你们陈家是后迁的外来户,能逃荒到这丰柏村定居下来,都是沾了我们祖辈的光。结果你们不说来我们丰家拜码头吧,竟然敢仗着人多压我们一头,这是什么道理?

    而在陈家人看来——你们丰家也就比我们早来几十年,有什么光可让我们沾的?说到底大家也都是外来户,还敢搞什么欺生排外?再说了,我们陈家人多,这村里的事儿我们没少出力,你们难道没沾我们的光?要不要点脸呀?

    两家人的斗争持续了几十年,其中最激烈的就是每十年的里长和里老推选。

    大乾朝实行里甲制,每十二户为一甲,每一百二十户为一里。

    这一百二十户中名下田地最多的十户为甲首,每一甲首负责一甲,主要处理甲内事务,包括督促服役、调查户口、课植农桑......

    而每次换代后,这十个甲首还要互相商量,再从中推选一个里长。

    里长的职责是——轮年应役,催办钱粮,勾摄公事。等于说里长要总领其余几个甲首的工作,这一里的赋役、户口、农事里长都要监管、负责,此外里长还要监察不法之事,维护里内的治安与稳定。

    而里老,也是随着甲首换代时推选出来的,只选一个,标准也只有一个——德高望重。

    里老的职责有两个,一个是“导民善”,教导百姓向善;一个是“平争讼”,调解人们的诉讼纠纷。

    丰柏村如今一百零三户,有八个甲首,一个里长,一个里老。

    这一代的甲首刚在位两年,其中三个姓丰,三个姓陈,一个姓宋,还有一个姓高。

    丰家虽人少,但他们扎根早,因此地不少。再加上他们丰家子嗣薄,分家也不会造成田地过于分散,因此,代代甲首都少不了他们的。

    而陈家则是因为人多户多,开垦的地也多,代代甲首也能占几个。

    不过,如今的里长却是姓丰,他原也是甲首之一,在九个甲首的内部推选中脱颖而出,成为里长。

    显而易见,九个甲首,四个姓丰,他们又联合了姓高的,于是,这一代里长花落丰家。

    不过里老却是姓陈,也就是陈贵山——据说他已经当了二十多年里老了,估计能在这个位置上干到寿终正寝。

    陈家和丰家争得激烈,互相看不上眼,却都把对家的祖宗十八代翻了个底朝天——要不说最了解你的永远是你的敌人呢。

    两家互相都掌握了对方最大的痛点——只要一戳这痛点,那简直是一骂一个准,一打一个疼。

    陈家说丰家——祖上是干守陵这晦气事儿的,阴气重,克子克孙,怪不得子嗣单薄,没福气。

    丰家说陈家——再炫耀自家祖上出过举人,以耕读传家也没用,就天生是个泥腿子的命。要不怎么这几十年了,再没出过一个有功名的读书人。数百子孙,连一个考过县试的都没有。

    要不说是宿敌呢,争了几十年,丰家确实了解陈家。

    后代举业再无所成一直都是陈家最大的痛点,最难翻越的关卡。

    陈家刚到丰柏村的时候日子难过,哪还顾得上读书的事儿。

    不过,近一二十年,世道安稳,风调雨顺,家家户户的日子都好过多了,年年也都能剩些钱。

    因此,丰柏村的陈家氏族几乎每家都有一两子孙被送到学堂读过书。

    这么些年,也有不少子孙下过场,县试考了两三次的也不在少数,但无一人县试得中,更别提后面的府试、院试甚至乡试、会试了。

    所以,陈家至今,连一个童生都没有。

    陈举人为陈家改换门庭的遗志,也不知猴年马月才能实现?

    这一次县试,整个陈家氏族有七人参考,其中,有四个都是曾经下过场的。

    陈书恒虽说今年是第一次下场,但他敏而好学的美名不知被吕氏、张氏在族里和村里宣扬过多少次了。

    总之,大家对陈书恒的期望还是很高的,都说他是最有机会得中的。

    陈家族人就等着陈书恒得中后一雪前耻,将丰家人的脸打得啪啪作响。

    ***

    陈鸣进也在等着陈书恒县试取中——不仅是为打丰家人的脸,也是为了在陈家氏族扬眉吐气。

    陈举人的三个儿子当年落户丰柏村后境遇各不相同。

    老大陈贵山,年龄最大,在陈举人临死前也得了他最多叮嘱。因此,陈家族人定居丰柏村后渐渐以陈贵山为首,推举他为族长,也几乎事事听他安排。

    陈贵山逃荒前就已有三个儿子,逃荒路上不到一岁的小儿子去了,但大儿子、二儿子还有妻子都跟着他平安到了丰柏村。后来,落户后,妻子又给他生了一个儿子,和一对双胞胎女儿。

    一家人踏实肯干,慢慢攒出了不少家底。

    陈家出的三个甲首,就有一个是陈贵山的大儿子陈鸣立,他现如今还是陈家氏族的族长。

    陈鸣立今年五十九岁,有两个儿子,两个闺女,孙辈九个,其中最大的孙子已成亲三四年了,大重孙都两岁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