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罪奴她又名动天下》 第11章 中秋拜月(第1/1页)
瞧她两个孩子这点出息,不就是一盘菜吗?
肉入口,赵氏愣了。
这味道果真比她做的强太多,她平日里做菜,基本只要煮熟了放一点点盐即可。寡淡,没啥味。可楚丫头这盘菜,莲藕丁吃到嘴里也带着肉味,满嘴流油。
真香啊!
到底是怎么做到的?明明她刚才一直在旁看着,为啥味道就这么不同?忽略这丫头笨手笨脚不会生火添柴之外,下厨做菜倒真是有那么点天分。赵氏当即决定,啥也不会干的楚丫头,以后负责做饭。
事实证明,赵氏还是太高估了楚颜。
炒菜她在行,和面、蒸窝窝头她压根学不会,更别提让她烙饼了。在浪费了不少粮食后,赵氏破口大骂之余痛定思痛。
最终决定,只让楚颜负责炒菜。
譬如炖鸡汤,她就能炖得香而不腻,炒鸡蛋,她也能炒的鲜嫩可口。至于面食之类,那就真的是一场灾难。
中秋节,就在楚颜的各种厨艺尝试中,迎来了最重要的时刻。
中秋拜月。
这是李家村的习俗。
案上摆着鲜果和糕点,四周点着火把。族长带领村民们,三跪九叩,虔诚祈福百姓可以安居乐业。
月饼,寓意团团圆圆。
中秋有吃月饼的习俗,没想到青龙国也是如此。原来那半斤白面,是赵氏拿来做月饼的。
身在陌生的环境,能吃上一块月饼,居然是如此幸福的事情。
楚颜不仅回忆起前世,餐桌上也会摆一盘,各种馅料的月饼,只可惜在满桌子的鸡鸭鱼肉海鲜大餐面前,那盘月饼毫不起眼。
每回,她也象征性吃一个,从来没像今儿这样,觉得如此美味。
不知道爷爷爸爸妈妈哥哥姐姐他们今年有没有吃月饼?有没有因为她缺席而伤心难过?看着李家一家其乐融融,楚颜不免有几分黯然神伤。
她极力隐藏自己的情绪,不愿在这个团圆的日子里,让任何人看出端倪。
既来之,则安之。
爷爷,爸爸妈妈,请别担心,无论我在哪里,都会照顾好自己,快快乐乐活着,不给你们丢人。你们也一定要好好的……
李家村摆起了长桌宴,热闹非凡。
家家户户早就备好吃食,鸡鸭鱼肉,也是不缺的。偶尔还能吃到平日里吃不到的糕点,比如枣糕、糖包等等。
“开席——”
楚颜拉着囡囡,跑来跑去,囡囡咯咯笑个不停。
村子里会酿酒的只有李三爷,他老人家贡献出了许多坛子自家酿的果酒。铁柱叔首个去抢酒喝。村民们吃得开心、喝得尽兴,孩子们也是欢声笑语不绝于耳。
夜已深,众人才各回各家。
李辰房中却还亮着烛火,男子手执一卷书翻看,女子拿出针线,正连夜缝新衣。
夫唱妇随的场景,格外温馨。
次日。
三个孩子醒来后,发现每个人枕边整整齐齐摆放着一套新衣。
楚颜穿越后的首件新衣。
以前穿的都是赵氏的旧衣服改了又改,补了又补的旧衣服,每次穿出去她都嫌丢人。
这更坚定了她之前的想法,发家致富,带着李家一家子脱离贫困。
她要让自己的恩人全家,日日有新衣穿。
中秋节后。
楚颜还和以前一样,整日满山跑着找药材,偶尔也和大牛下山去卖。
换了银子,尽数上交。
赵氏每次看着到手的银钱,心情都无比复杂,“行,老娘先收着,留作日后你们成亲之用。”
“阿娘。”大牛满脸通红。
楚颜却嗤笑:“这么点哪够娶媳妇?‘开源节流’重在‘开源’,首先得有赚银子的门路才行。小姐姐,当守财奴是没用的!”
“臭丫头,你又没大没小。”赵氏抬手欲打。
楚颜转身溜了,跑得贼快。
李辰冷不防插了句:“她说的在理。”
赵氏挑眉,“你也跟着起哄?我一个妇道人家,只懂相夫教子勤俭持家,哪懂什么门路?”
楚颜的话,赵氏左耳进右耳出,李辰却上了心。
近日,村里发生了一件怪事。
村民们发现,李家买来的儿媳妇,不知何时俨然成了李家村的“孩子王”。
村里二十六个孩子,个个对她言听计从。楚丫头说往东,这些孩子们绝不往西,比亲爹妈的话都管用。
村民心中犯嘀咕:楚丫头莫非会什么妖术?
她才来村子里多久?
三个多月。
这些孩子咋全像着了魔似的,天天往李家跑不说,有时候还大半日见不到人影。各家父母逮住自家娃,一番盘问,孩子们说法诡异般的一致。
“爹,楚姐姐会给我讲故事。”
“阿娘听过西游记吗?里面有个孙悟空,神通广大,会七十二变。”
“爷爷,我以后也要像葫芦娃一样好好孝顺爷爷,打坏人,保护爷爷。”
“奶奶,您听过喜洋洋和灰太狼吗?我给您讲讲……”
原来不是什么妖术,只是会讲故事呀!
村民们放了心,觉得穷人家的孩子没钱读书,听听故事也能长见识,便也听之任之。
此后,再也没人拦着自家娃去找楚丫头。
楚颜可不仅仅只是讲故事,也教了李家兄妹一套军体拳和格斗术,还教给囡囡如何区分灵芝和蘑菇。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太行山绵延何止数百里,最不缺的就是野生药材,像党参、酸枣、蒲公英、何首乌、连翘等等等等,皆采天地之灵气,集日月之精华,纯、天、然、无污染,且遍地都是。
只不过李家村村民多以打猎为生,懂医术的只有族长一人,能鉴别药材的人几乎没有。
不是说,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嘛。
楚颜闲来无事就拿着《本草经》教囡囡,村里的女娃娃们也跟着学。
三岁的囡囡不懂药理,楚颜教的话却整日挂在嘴边:
“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久服不伤人;
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无毒有毒,斟酌其宜;
下药一百二十五种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多毒,不可久服。”
赵氏听到了十分惊奇,追问:“囡囡,这是谁教你的?”
风行一世说
更新时间:早上7:00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