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学子的科举路: 第39章 第 39 章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寒门学子的科举路》 第39章 第 39 章(第1/2页)

    第三十九章

    木轮年年增,农家的日子过得不紧不慢,转眼间,已过四年,又是一年春时。

    ……

    ……

    才是五更天,公鸡打鸣,天边也只是微微泛光。

    知晓今日有要事,樊凡起了个大早。

    青袍加身,带上巾冠,樊凡从当年的小胖子长成翩翩少年,模样长得端正,尤其是那双黑亮的眸子透着精光。

    遗传了樊父高大壮实的基因,樊凡身子比同龄人高了半个头,若是不熟知,怕是会被认作十二三岁。

    院子外头已有打水哗啦啦的声响,厨房里亦透着火光,自是樊父樊母在忙碌。

    不一会,饭桌上端上了一大碗面,外加几道小菜,张氏趁着樊凡吃面的时当,一头替樊凡收拾书箱,另一头又絮絮叨叨地说着:“多吃点,今日到县学里考校学问,听夫子说,这次是督学老爷亲自主持,估摸得站上半日,也不知道何时能吃上午饭,吃饱了不挨饿。”

    “娘,知道啦。”樊凡应道,果真把一大碗面吃得干净,这时,樊父已把马车赶到了院子前。

    登车出发的时候,张氏又叮嘱道:“好好应答,咱也不是为了让督学老爷瞧上眼,总归县里的许多学童都去了,肚里头有的学问,也该拿出来晾晾。”

    原来,今日樊凡要代表樊氏族学去往县里,接受督学老爷的考校。

    督学,也就是学政,掌管一省教书育人和科考选拔的官员,说得通俗一些,便是学子从录取童生到中举此间,都由朝廷委派到本省的学政说了算。

    原本学政到各州各县视察,多数是考校生员(秀才)的学问,谁料今年学政不按套路出牌,早早便说了此番下来,只考学童,不见生员。

    如此,倒是绝了许多生员想趁机讨好卖乖的想法。

    故张氏叮嘱樊凡看重此事,好好表现,倒也正常。

    ……

    ……

    到族学门前的时候,陈家笙也正好赶到。夫子昨日定了,先在族学前碰头再一同出发去县学。

    樊凡与陈家笙均换乘到夫子的马车上,紧忙往县里头赶,要在日头出来前到地方。

    陈家笙应是紧张了,手里提着一卷《论语》,仍在絮絮地低声念着,眼圈又黑又重,怕是昨晚点灯熬夜背诵了一宿。

    也无怪他,他今年十四了,到了科考的年纪,得此机会到一府督学面前,自然是想好好表现的。

    樊凡则不然,他明白,得一人赏识青睐,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科考一道上,靠着上头的青睐,一路通关上榜的例子不是没有,但却不多,终究要看的是学识、本事。

    如此想来,樊凡无他求,故只是把此当做普通的考核,乐得轻松。

    夫子看到陈家笙和樊凡二人截然不同的表现,颇是满意。

    一个是心中有求,为此下了苦心,孜孜不倦,是好的;另一个天资聪慧,遇事镇定自若,更是难得。

    ……

    ……

    来到县学外头,只见大门处已经挤满了人,其中多是想来碰运气见到学政大人的生员们,个个都穿着崭新的秀才服,不料全被官兵挡在了外头,进去不得。

    当然也有童生及以下的前来凑热闹,例如,樊凡的大伯,樊明仁。

    这家伙,仗着身材高大,一路从最外头挤到了最前头,众秀才当中,穿着童生服的大伯尤为扎眼,简直就是鹤立鸡群……哦不,是鸡立鹤群。

    如此算下来,樊明仁也算是成功了,甭管是谁过来,第一眼定是能瞧到他。

    故樊凡一下马车,就认出了人群里的大伯,微微皱了皱眉头,单纯不喜此人罢了。

    与此同时,刚好转过头来的樊明仁也瞧到了樊凡,像瞧到了救命稻草一般,欣喜万分,又是一路猛挤过来,有这力气不去种田真是可惜了。

    “好巧呀,侄儿,在这碰到了你,你是要进去参加考校?”樊明仁道。

    樊凡心里暗道,巧个头,分明是你一路猛挤过来了的,我又不瞎……明面上,众人面前,樊凡只好道:“伯父好,侄儿正是要进去。”

    得了肯定的答复,樊明仁一阵狂喜,从怀里掏出一封皱巴巴的书信,全然不顾樊凡答不答应,硬生生就塞到樊凡手里,嘱咐道:“侄儿,一会你进去看到了学政大人,务必将此书信交到大人手中,并且报上伯父的大名,务必,谨记谨记,伯父的前程可都指着这封信了。”

    满目期盼。

    “若时机合适,侄子自然会帮伯父此忙,只是……”樊凡抖了抖手里皱巴巴的书信,为难道,“上交大人的书信不该是平平整整的吗?如此皱巴,太过儿戏罢?”

    大伯瞬时投来鄙夷的目光,解释道:“小儿岂懂其中深意!此文乃是伯父熬费苦心,殚精竭虑,字字斟酌,几易其稿,方能大成,如此几经波折才得的好文怎么可能是平平整整的呢?若是平平整整,岂不说明轻易得来,必定不值斤两……学政大人是过来人,见了此书信,定能明白我的苦心。”

    听了伯父的“黑理论”,樊凡想笑却又不好意思笑,毕竟公众场合,心里暗道,谁瞧不出你这是故意揉皱了做旧,这般看起来邋邋遢遢的东西,只怕学政大人瞧了,拿去引火都嫌扎手罢。

    应付傻子的办法便是让他继续沉溺在傻子的世界里,培养成大傻子,千万可不要与他理论,傻子怎么可能听得懂道理?于是樊凡应道:“侄儿谨记,不负伯父所托。”

    不过假应下,樊凡可不会真替樊明仁去干这等傻事。

    樊明仁达成目的,自然满脸笑嘻嘻,一旁的其余人皆投来羡慕地目光,樊明仁回过头,连忙对着众人“谦虚”道:“鄙人淡泊明志,让小侄转交书信,志不在功名,不过是瞧这民间疾苦,胸中所怀大才,若不替大人分忧,实在是浪费……”

    樊凡实在尴尬至极,赶紧掩着脸走开,跟上夫子,一同进了县学里。

    ……

    ……

    县学里头,可比普通的私塾气派许多,毕竟县学是县里生员深造的地方。

    普通的私塾大则为三进的小院,小则几间房屋,可县学里,亭宇小桥,清河假山,书楼庭院……一应俱全,比一般富贵人家的院子还要气派几分。

    由此可见大明对科举、对授学的重视程度。

    一是朝廷上头会下发银子修整县学,二则是县学的好坏直接与县令的政绩挂钩,掌权者自然会集力将县学修整得体面。

    樊凡三人向把守的官兵报了学院和大名,自然得进。

    进去后,有专门安排的人员带领,夫子被带去了另一处,樊凡和陈家笙则被引到了另一处庭院,所有参加此次考校的学童都在此处。

    樊凡和陈家笙算来得晚,到了之后只见里头三五成群,聊得正欢,樊凡瞧众人所穿的衣物,判断此内十之八-九是富贵人家的孩子,年岁多在十二至十五间。

    陈家笙知晓家中二弟陈家钰在县里的玉龙书院念书,此次也来了,于是一进院子便开始四处张望,找了好一会,才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