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449 《自然·能源》文章,尘埃落定(求订阅)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449 《自然·能源》文章,尘埃落定(求订阅)(第2/3页)

达到了惊人的117次。
    扣除掉自己课题组自引的20多次,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文章他引数量已经接近100次了,还是非常强的。
    这篇工作有很大的几率能够成为千次引用级别的文章,不过估计要等几年,毕竟有机光伏领域的盘子有些小,热度不算高。
    要是放在石墨烯之类的热门领域,取得与“开发出itic材料”相当的学术成果,估计过不了两年就能达到千次引用。
    其实,从功利的角度来看,许秋转行到锂电之类的应用型领域,或者石墨烯这种热门的科研领域,是比有机光伏更有“钱途”或是前途的。
    不过,他还是选择暂时坚持有机光伏领域。
    一方面,他毕竟还是学生,转领域会受到诸多的限制。
    另一方面,他在有机光伏领域有着大量的积累,现在已经成为了走在最前面的一小撮人。
    如果更换领域的话,就需要放弃这一切,重头开始。
    与其这样,还不如把这个领域做到极致,再考虑其他。
    虽然冷门领域相对困难了一些,但未尝就不能逆袭。
    周五一早,许秋刚走出寝室门,正打算去和韩嘉莹一起早锻,就接到了魏兴思的电话。
    魏兴思开门见山的说道:“刚收到邮件,《自然·能源》的文章被正式接收了!”
    许秋淡定的回应了一句:“好啊。”当然,他的内心其实也是有些小激动的。
    之前虽然觉得这篇《自然·能源》文章大概率没什么问题,但没有被正式接受,心里总是悬着的,担心出现什么状况,现在终于尘埃落定了。
    这篇《自然·能源》的发表,不仅是许秋突破了自我的极限,也带着魏兴思一起跨过as这个档次,达到了正统的《自然》大子刊的档次。
    现阶段,《自然·能源》的实时影响因子已经达到了42左右,甚至还超越了38左右影响因子的《自然》主刊。
    从影响力和关注度来看,《自然》大子刊与《自然》主刊虽有差距,但这个差距其实并不算大。
    毕竟《自然》大子刊创刊的初衷,就是因为科研圈里细分领域越来越多,科研工作者也越来越多,而《自然》主刊每年只能收录1000篇左右的文章,很多高档次的,具有开创性的文章,只是因为研究领域比较冷门,才被划分调剂到对应的《自然》子刊中。
    换言之,《自然》大子刊的诞生,是为了解决“日益增长的高档次科研工作数量和s收录文章数量有限之间的矛盾”。
    可以用网文领域进行近似的类比。
    起点男频有都市、玄幻、奇幻、仙侠、科幻、武侠、军事、现实、历史、体育、悬疑、轻、体育、游戏等类目。
    其中,都市、玄幻等属于比较热门的类目,而悬疑、现实、军事等属于比较比较冷门的类目。
    月票总榜前十相当于发表《自然》,各个类目月票榜前十相当于发表《自然》子刊。
    热门类目下的月票榜前十,不比月票总榜前十差太多,对应于《自然》大子刊。
    而冷门类目下的月票榜前十,可能和月票总榜前十差距就比较大了,对应于《自然》的普通子刊。
    当然,这只是近似的类比,因为文章是不能同时发表在《自然》和它的子刊上的,而网文榜单可以双榜齐上。
    魏兴思在电话中,继续说道:“邮件我已经转发给你了,发表一篇《自然》大子刊,值得庆祝一下,今天刚好是周五,晚上我带你们出去吃吧……”
    “还有,你通知其他人今天就不要做实验了,我们把实验室一起整理一下,打扫打扫,毕竟下周要开大会嘛,其他学校的老师们免不得要来我们实验室参观,得给他们留下一个好印象。”
    “另外,我们课题组的网站,可以稍微改一改版,我觉得可以设置一个‘代表作’栏目,选几篇我们组最具有代表性的工作挂上去,比如这篇《自然·能源》,还有你之前两篇大满贯的a文章,还可以标注一下文章的亮点,比如列出实时引用次数,标出封面文章、热点文章、高被引文章等等。”
    “好的。”许秋应和道,现在组里的文章变多了,确实有必要把工作整理一下,突出一下代表作。
    电话挂断,许秋看到魏兴思在课题组的微信群聊中发了一个pdf文件,正是他的《自然·能源》文章。
    顿时,另外一个魏老师不在的课题组群聊沸腾了。
    陈婉清先起了个头:“恭喜许秋喜提《自然》大子刊[庆祝]。”
    吴菲菲紧跟其后:“恭喜许秋喜提《自然》大子刊[庆祝]。”
    后面其他人也都直接复制,保持了整齐的队形。
    ‘总感觉他们在暗示着什么。’许秋内心嘀咕了一句,然后给众人发了一百块十个的拼手气红包,接着通知了一下晚上聚餐,以及打扫实验室的事情。
    之后,许秋关闭微信,登录邮箱,查看起了邮件。
    这篇《自然·能源》文章,果然如许秋之前所料,再次被送回给那五个审稿人重新二次审稿了。
    上次修改时,五个审稿人意见中有两个是“建议直接接收”,三个是“建议修改后接收”,现在经过许秋的修改以及对审稿人提出问题的回应,五个审稿人的意见,均变更为“建议直接接收”。
    因此,编辑也就没有再把文章打回给许秋他们继续修改,而是直接就接收了文章。
    经过一次修改后的文章,如果编辑把文章再次送回给审稿人,他们是可以看到彼此给出的意见以及作者回复的。
    这时,假如第一次的所有意见都是偏向正面的,没有完全负面的意见,且作者改的确实也不错的时候,审稿人一般不会选择做恶人,而是会让文章通过。
    当然,凡事都有例外。
    之前许秋听陈婉清说,她硕士的时候,组里就遇到过一次奇葩的事件。
    当时她的一个师兄投了一篇j。
    遇到了三个审稿人,第一次审稿意见中有一个审稿人建议“直接接收”,另外两个审稿人建议“大改”,最后编辑给了个大改。
    等大改完了重新投回j,没过多久就收到了消息。
    之前两个给“大改”的,一个变为建议“直接接收”,另外一个又提了些意见,建议“修改后接收”。
    这两个都很正常,而之前建议“直接接收”的那个审稿人居然态度发生了180度改变,给出了拒稿的意见。
    结果,j的编辑采纳了那个“变卦”的审稿人的意见,最终出具了拒稿意见,就很迷。
    上午九点半,许秋来到材一216,他和课题组小伙伴们吹了一会儿牛逼,享受了一波来自小伙伴们的膜拜,这才开始忙今天的工作。
    首先是打扫实验室的事情,因为邯丹的实验室很小,只有三十平米左右,所以任务并不重,课题组十几个人分摊下来,不到一个小时就搞定了。
    接下来,许秋开始进行魏老师之前提到的,课题组网页新增“代表作”栏目的事情。
    代表作的选择方面,他主要参考了上次申请基金时的十篇代表作名单,又额外新增了最新的几篇文章进去,加起来一共十五篇。
    网页建设方面,这回要创建一个新的栏目,和之前更新课题组科研成果不太一样,稍微有些麻烦,可能需要新建一个文件,然后多写一些代码。
    关键许秋之前并没有接触过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