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441 叠层器件打破世界纪录!(二合一大章,求订阅)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441 叠层器件打破世界纪录!(二合一大章,求订阅)(第2/3页)

成,同时她还汇报了上周的实验进程:
    “上周合成了ptq1给体材料,这个材料的主要优点是合成步骤少、分子结构简单,同时做了基础的表征测试,ptq1的禁带宽度约17电子伏特……”
    “ptq1的光电性能同样较好,与基准非富勒烯受体材料,包括itic、idic、iei等结合,均表现出较高的器件性能,可达11以上,和idic-4f结合,效率更是可以达到128……”
    邬胜男上周主要在撰写文章,ihic和4tic两种材料,目标期刊分别是jca已经写好投出,4tic的的进度也完成了四成。
    莫文琳继续做三元体系,当前体系是j2:pce10:iei-4f,性能还不错,器件效率可以达到12以上。
    她之前的三个三元体系都是基于一种给体,两种受体的,现在这个体系为了不和之前的体系重复,则是采用了两种给体,一种受体材料。
    让自己现在做的工作和过去做的工作有所差异是很重要的。
    假如莫文琳继续做一种给体、两种受体的体系,虽然不至于发表不了文章,但原先本来可以发a了。
    同时,她也汇报了一下上周帮许秋做的“四终端法”叠层器件结果。
    因为“四终端法”的制备工艺相较于“两终端法”复杂的多,所以她做的体系并不多:
    底电池统一选择了当下性能最佳的j2:idic-4f体系(效率135),顶电池则则尝试了四种不同的体系。
    其中,最佳的叠层体系中,顶电池的有效层材料是pce10:iei-4f(效率123),器件效率可以达到125。
    看起来“135+123=125”,效率没有突破原有单结体系的高度,和之前“二终端法”的“12+10=9”、“13+10=10”差不多。
    似乎这次的尝试又失败了,但其实不然。
    因为人们在看待叠层器件的时候,其实也是把叠层器件当做一个整体看待。
    并不是特别关注原先器件的性能是怎么样的,只会在同一个细分领域中,也就是和其他叠层器件进行横向比较。
    而有机光伏叠层器件的制备门槛比较高,研究的课题组比较少,再加上之前也没有什么好的材料,受体几乎只有pcb10等少数几个给体材料能拿的出手。
    因此,现阶段叠层体系的世界纪录只有1228。
    也就是说,许秋让莫文琳尝试了一下叠层器件,顺手走了一步闲棋,一不小心又把有机光伏一个细分领域的效率世界纪录给打破了!
    这样一来,他只好改变之前定下的策略。
    本来许秋是打算让莫文琳把叠层器件先做着,自己去把y系列受体材料给合成出来。
    而现在看到叠层器件有崛起的希望,他便打算同时跟进。
    许秋现在对有机光伏领域的了解程度很深,很快就想到了五种可能的“叠层器件的优化思路”,并把这些想法全部丢给高级模拟实验人员进行摸索。
    接下来,本科生四小只汇报,他们申请的两个项目都已经完成了开题答辩。
    魏兴思宣布组会结束,同时把许秋单独叫到了办公室。
    关好218的门,魏兴思也没藏着掖着,直接说道:“文章奖金的事情,等下我给你转1w,不过我觉得之后咱们课题组需要改一改规则,按照一个影响因子200块有些太贵了,现在组里的劳务费都快没钱了,新的项目还没有申请下来,穷啊……”
    魏兴思话锋一转,继续说道:“但是假如发文章不给奖励的话,又不太好,会抑制学生们工作的积极性,许秋你怎么看?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呃……”许秋做出思考状,内心开始盘算。
    组里现在大约300w的基金项目资金,其中有15左右是劳务费,也就是45。
    看起来一年9w很多,但其实每个月都要给组里的学生发补助。
    现在许秋、吴菲菲两个人的补助稍微多一些,分别是3800和1500块。
    组里的其他人,每个人每个月补助大约是500-1000块左右。
    硕士生因为学校补贴只有600块,所以发的多一些,一般是1000块,博士生因为学校补贴2000块,所以发的少一些,一般是500块。
    课题组现在有十三位成员,除了邬胜男博后,还有四个新进来的本科生以外,都是需要发钱的,一共有八人,莫文琳和韩嘉莹分别按博士生和硕士生发放。
    八个人加起来,每个月一共要支出大约8800块,一年就是八万八,按照一年9w劳务费算的话,平均每年结余两千,如果再扣掉其他的劳务支出,每年结余就变负数了。
    当然,因为前几年课题组里的人比较少,也没有许秋这样的吃劳务费大户,所以劳务费方面还是能剩下一些的。
    但现在科研成果数量的膨胀速度太快了,这一年来许秋带领有机光伏团队,a级别的文章加起来发了10篇左右,再算上其他影响因子10左右的a,也有10篇左右。
    估计在魏兴思前后一共发了五六万的奖金,已经把项目中剩下的那部分经费用的差不多了,甚至可能还补了小几万的缺口。
    而且,之前魏兴思刚回国启动资金比较多,如果后续没有大项目进来,比如申请不上重点项目和杰青项目的话,按照现在的情况给学生发钱,这个缺口只会越来越大。
    许秋倒没有太在意文章奖金的事情。
    一方面,他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学生阶段”的财富自由,只要别提买房,物质方面的需要基本都不愁,这种每年1的奖金,因为边际效应的存在,用处并不大。
    而且这个阶段对他来说更重要的还是提高自己,获得未来能够持续稳定获得收益的能力才是王道。
    很多时候,赚快钱是会害人的,就是一个习惯的问题,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习惯了赚快钱,如果有朝一日这份钱赚不到了,那么在心态上很容易出现问题。
    当然,量变引起质变,假如是500那就不一样了。
    这种快钱,许秋表示还是多多益善的,哪怕单单存银行不追求投资回报率,基本上也可以给自己留下一条后路,半辈子不用愁了。
    另一方面,许秋知道就算他在意奖金的事情,也改变不了什么。
    因为做科研类似于搞实业,不是资本市场,也不是房地产,没有杠杆,也不能钱生钱,钱的总量是有限的,不可能凭空多出来。
    现在出现缺口,要么是申请更多的项目获得更多资助,要么是魏兴思直接贴钱进行补贴,要么就是砍学生的补助,没有其他的方法。
    具体来看,面上项目之类的纵向项目大多都有限项要求,不可能大量的拿项目,横向项目的话,有机光伏或是钙钛矿光伏短期也没什么应用价值,没几个企业愿意开发,这条路走不通。
    让魏兴思一直帖钱做科研,这也不是个事儿。
    那么就只能砍学生的补贴了,这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
    大致上有两种选择,一种是降低学生每月的基本补助金额,另一种就是降低发文章的奖金。
    其实,哪怕是魔都综合大学这样的国内顶级高校,材料系里大多数课题组都没有什么经费的。
    半数以上的课题组撑死了一个面上项目,也就是80w四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