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435 结构过于复杂,无法转换(求订阅)(第2/2页)
光伏领域的顶尖大佬之一,他们课题组的文章参考价值还是比较高的。
这是一种只需要80摄氏度退火的“低温”方法:首先完成前驱体溶液配制,用到的溶剂是甲醇,接着需要过夜搅拌进行反应,最后旋涂、80摄氏度热退火即可。
有机光伏器件中用到的氧化锌传输层薄膜,实际上是由一个个粒径相对均匀的氧化锌纳米颗粒堆叠而成的,表观上是二维的纳米薄膜,其实本质上是零维的纳米颗粒。
而溶胶凝胶法是先用氧化锌前驱体溶液得到溶胶、再将其转换为凝胶,最后高温将凝胶转变为氧化锌的纳米颗粒,在最后一步转化过程需要高温。
看到“过夜搅拌反应”这一步,结合“低温”退火这个条件,许秋推测yangyang他们采用的方法,并非是组里常用的溶胶凝胶法。
可能是直接制备得到氧化锌纳米颗粒的溶液,这样旋涂的时候得到就直接是纳米颗粒,因而最后不需要高温退火去把凝胶转化为氧化锌纳米薄膜,只需要用相对的“低温”把溶剂挥发掉即可,甲醇的沸点只有647摄氏度,采用80摄氏度的热退火温度便足够了。
许秋在模拟实验室中,采用非叠层的普通标样体系,包括pce10:pcbic等进行实验,探索三种优化传输层的手段对器件性能的影响。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