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君死而复生了: 130-140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夫君死而复生了》 130-140(第11/15页)


    他们三房家宴,虽然分席,也只中间隔了座屏风罢了,交谈声稍大一些,两边就都能听见。

    纪延朗耳尖,接话道:“是啊,我去了两回,这回还住了几个月,真觉得洛阳不比汴京差什么……”

    他开始给哥哥嫂嫂讲西京的风光,从牡丹说到白马寺,又从邙山说到龙门石窟,一时把大伙都听住了,离愁别绪也悄然消散。

    过了中秋,十八日太子正位东宫,京中百姓还不知要迁都,里里外外喜气洋洋。

    借着这股喜气,二十日邓荷花与王树也顺利完婚,纪延朗还没跟邓大婶说明白去洛阳的事,官家就一股脑给蔡王、岐王、两位长公主都赐了西京府第。

    他之前和方盈提的枢密使、三司使,还有另一位宰相王会及两位参知政事的大臣也都在赐第之列。

    “没给皇子赐第,看来是不打算先把他们迁过去。”方盈道。

    纪延朗道:“应当是怕太子殿下不安。”

    官家毕竟年近五旬,虽说储君已定,但若官家在西京有个什么万一,身边有别的皇子,太子殿下却远在汴京,保不准就有人起异心,搞出个灵前继位来。

    “这么说来,周国舅随扈也是好事?”有周国舅在,至少不会让人钻这个空子吧?

    纪延朗点头:“当然,其实比起旁人,官家终归还是更信周国舅的。”——

    作者有话说:殿帅是对殿前司最高长官的尊称;计相是三司使,执掌财政大权;枢相是枢密使,最高军事机构枢密院的主官,有调兵权,但不统兵。

    周国舅(侍卫亲军司主官)和殿前司都指挥使统兵,但无调兵权。

    这一切制度的确立,都是为了防武将造反[笑哭]

    第138章

    周国舅本人并不这么想。

    自从幽州战败,楚王被废以来,官家的多疑便一日胜似一日。

    如今太子得立,他也是时候抽身退步,回乡养老了。

    周敬儒拿定主意,有意在重阳宫宴上醉酒,对着官家流泪,说自己不孝,当年父亲去世时,因战事吃紧,未能见父亲最后一面,更不曾守孝,办完丧事就匆匆回了军中。

    官家闻言也颇为唏嘘,当年前晋烈祖驾崩后,继位的隐帝高知训对他颇为忌惮,一心想夺他的兵权、置他于死地,多亏岳父与妻子在朝中宫中多方斡旋,为他争得喘息之机,他才得以等到隐帝为兄弟所弑,趁机起兵,平乱称帝。

    可惜岳父与妻子都在他称帝后不久便离世,岳父病重时,又正逢节度使叛乱,他御驾亲征,周敬儒身为主将,直到家人快马赶来报丧,才匆匆返家操办后事。

    官家知道周敬儒一直对此事耿耿于怀,前几年太夫人去世时,他还提出一道为父母守孝六年,但官家急于攻取北赵,又不信任旁人做主帅,勉强等他守完母孝,劝他以国事为重,便夺情起复。

    此刻见他又为此事自责,官家温声劝解两句,接着问:“去年不是叫人去忻州修祖坟,准备让太尉与夫人合葬么?修得如何了?”

    周敬儒抹着脸回话,说已修得差不多了,打算过些日子就奉父母灵柩回去安葬,“臣想不如就趁此机会,于墓旁结庐而居,为先考守制。”

    官家当场没有表态,只说国舅醉了,让人送他回府。

    第二日休沐,周敬儒在府中反复思量过,到十一日面圣时,先为前晚酒后失态告罪,接着再度提起要为先考守制的话。

    “如今边将得力,国中太平,禁军也已裁汰完毕,侍卫亲军司有魏、彭二人分领足矣。”

    周敬儒言辞恳切,听得官家一声长叹:“你南征北战,为国尽忠,太尉泉下有知,岂会为你不曾守制就责你不孝?”

    “即便先考宽宥,敬儒还是德行有亏,寝食难安。”

    官家仍是没有答允,只让他再回去想想,又命太子去劝。

    太子其实已经听闻重阳宫宴一事,但官家不说,他都只能装作不知,现下叫他去劝,他一时却摸不准官家心意,回东宫便找太子妃周从善商量。

    “我爹既然提出来了,必是思量周全、下定决心,殿下去劝,也是劝不动的。”周从善说完,看太子还皱着眉,又说,“我还是昨日的看法,他在此时辞官回乡,多半还是为了殿下好。”

    太子道:“我明白,但官家命我劝说岳父,我若是劝不动……”

    “难道官家不知殿下劝不动么?”周从善反问。

    太子一怔。

    周从善本不欲多言,她作为儿媳,妄议君父,总归是有些越界,但看太子当局者迷,还是说道:“我爹至今都还是副都指挥使吧?”

    她在说到“副”时,咬字格外重,太子顿时明白过来。

    “多谢娘子指点迷津。”

    他立即起身,出去命人传话,请周国舅来东宫一叙。

    周从善看着窗外出了会神,良久才轻轻一叹。

    太子出去半日,到傍晚方才回转:“岳父明日上表辞官,预备过几日就扶棺离京。”

    周从善点点头:“忻州收复都快三年了,早该让祖父祖母落

    叶归根、入土为安。”

    忻州早前为北赵占据,隆兴四年北伐才收归本朝,因而周从善祖父祖母、包括母亲去世后,灵柩都暂厝在相国寺。

    “岳父说会将岳母灵柩一同送回忻州落葬。”太子想起来说道。

    “嗯。”

    提及亡母,周从善神色难免伤感,周家此番又是阖家回乡守孝,太子怕她伤怀,宽慰她道:“岳父说他回乡了,咱们的日子会更好过,凡事只要以忠孝为先,哪怕吃了些许小亏,也不要紧。”

    周从善难得十分赞同父亲,独自执掌侍卫亲军司,女婿又是太子,旁人看着位高权重,显赫非常,落在官家眼里,不知如何忌惮,生怕有朝一日太子等不及,联合岳父,篡了他的大位。

    如今父亲主动辞官,安了官家的心,旁人再中伤太子,官家至少不会轻信。

    皇城之中,此事已成定局,身在纪府的方盈,却是第二日傍晚才从纪延朗口中听闻此事。

    “官家没有答允,但我在营中听说,周国舅重阳宫宴上就提了此事,官家昨日还命太子殿下相劝。”纪延朗轻叹一声,“看来周国舅已然拿定主意。”

    方盈觉着没有那么简单,“周家祖坟都修了一年多了,周国舅既有此心,怎会事到临头才提起?”

    “嗯,我琢磨着,周国舅应当是立太子后才有的此念。”

    夫妻二人对视一眼,便知道是想到一块去了,如此也不必多谈,纪延朗转而说起家事:“镇州来信了,父亲说已打发人去西京看宅子。”

    “看宅子?”方盈不解。

    纪延朗点头:“父亲说与娘商量过,既然迁都定了,往后西京的宅院地价只会涨不会跌,而且父亲给高伯父写了信,托他想办法让五哥也随扈,到西京后再谋个正经差遣。”

    如此他们兄弟都到西京,买个宅子住着合情合理,方盈和五嫂也能早些带着孩子过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