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第84章 百万贯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第84章 百万贯(第2/4页)



    向华再去,没过多久又转回来,冲明远耸耸肩,说:“那店家说,那店家说……”

    向华似乎自己都觉得难以启齿:“长庆楼从来不让主顾之外的闲人进店,主厨会生气。客官愿等便等着,若要叫外头的东西,还请别家去。”

    “还请别家去?”

    明远重复一遍,自己也觉难以置信。

    他再次抬头,看了一眼长庆楼前面的彩楼欢门,这才发现彩楼上缠着的绸布已经略略褪色,远没有遇仙正店、孙羊正店、丰乐楼这样的大酒楼那么光鲜。

    而书写着“长庆楼”二字的“灯箱”招牌上,蒙在外的桑皮纸竟然破了一个洞。

    明远叹了一口气,知道这长庆楼应当是不行了。

    姚小乙一直在旁听着,顿时也笑:“原本想沾明小郎君的光,去那酒楼正店里见识见识,但这家店显然是不成了。”

    他转头左右一看,见街角处正好有个茶摊。茶摊前用粗大的毛竹撑起一个棚子,遮蔽了阳光。

    姚小乙扯扯明远的衣袖,笑道:“郎君,依我看,那里就不错。”

    从茶摊中传来一阵阵香味,显然店家在寻常汤茶药之外,还会再提供一些小炒和饼面之类。

    明远也笑:“好,就听小乙哥的。”

    两人当即去茶摊上坐下,叫店家随意炒些时令小菜,又要了一个葱泼兔,点了一壶茶,聊起各自上京的经历。

    明远这才知道,去年姚小乙跟随李参,在陕西军中忙了整整一个夏天,赶在入秋之前,修筑了不少堡寨。

    入冬之后,无法再用水泥施工。再者军中的工匠也已经掌握了水泥之法。李参便写了一封信,将姚小乙荐到了京中的将作监。

    算起来,姚小乙到汴京的时间比明远还早,只是这城市太大,两人一直未能见面罢了。

    “小乙一介泥瓦匠,从未想到此生竟会有此际遇,到京城的府署里做事。监里的官人都相当照顾小乙……”

    明远看看姚小乙说这话,似乎又要感谢自己,连忙摇手要自谦。谁知姚小乙突然站起身,伸手向明远身后挥动:“李官人,李官人!”

    李官人?

    明远转过头,见一位穿着绿色官袍的中年男子,正往这边过来。

    这位还真是个正儿八经的“官人”。

    “小乙,难道你今日不当班?”

    李官人问起姚小乙话,脸色与语气都十分严肃。

    “官人,周头儿明日要送媳妇回城外娘家,和我换了,明天我当班。”

    姚小乙笑嘻嘻地答。

    明远在对面看到,便猜这位李官人应该是个表面严肃,心地柔软的领导。

    “李官人,这就是小人常与您提起的,京兆府明郎君。”

    李官人看着明远的眼光便亮了亮,冲明远一拱手。

    明远万万没想到,姚小乙会把自己经常挂在嘴边,赶紧站起来,冲对面拱手行礼,道:“京兆府明远,草字远之,不知官人如何称呼。”

    “管州李诫,字明仲,现任将作监监丞。”

    对方言简意赅地回答了。

    这回轮到明远发呆了。

    李诫?

    这个名字我听过啊!

    李诫……将作监……

    他略略一想,就高兴得双眼发光。

    想起来了!

    这是一位相当有名的人物啊。

    “原来您就是李诫李监丞!”

    李诫有些发愣:对面这个小郎君见到我为什么会这么高兴?

    然而明远心中当真如同乐开了一朵花。

    这是李诫啊!北宋的土木工程专家,《营造法式》的编撰者。他编撰的《营造法式》,是中国建筑史上第一本论述建筑工程具体做法的著作。

    他仅凭这本著作,就名垂青史,堪比鲁班。

    因此明远第一反应就是想告诉李诫:我的刻印坊正焦急地等待您的惠顾。

    种建中当日告诉明远,蔡京不是个“良人”,理由也很简单:蔡京有妻室,留在福建老家侍奉父母。

    这个时空里的人对“断袖之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家有妻室,在外面又有相好的“友人”实在算不得什么。

    但是种建中却很天真地认为,既然出自真情,“良人”便应是唯一,又怎么容得下身边还有其他人。

    明远:良人你个大头鬼啊!

    他连忙一五一十地将蔡京的事告诉种建中,蔡京是如何把明远的“私事”告诉吕惠卿,试图换取擢升;又是如何当着明远的面公然宣称“权力”对他的诱惑大过一切,将来获取了权力再与明远一起分享,云云。

    种建中听完,气得目眦欲裂,右手紧握成拳,冲着桌面就是重重一拳。

    明远顿时觉得丰乐楼的桌椅质量实在是过硬,竟然没有在种建中的铁拳之下碎成一堆齑粉。

    “原来这些文人士大夫,动的全是些龌龊念头。”

    “什么家国天下……嘴上说得动听,心里全装都是千钟粟、黄金屋、颜如玉……”

    “我种建中,着实耻于与这些人为伍。”

    种建中说话间,就伸手去扯领口的扣子,似乎对在为身上所穿的这件文官官袍感到羞耻,要将它脱下,狠狠地甩于地面。

    “停——”

    停止地图炮!

    明远反过来批评种建中:“师兄你可不能一杆子打翻一船人。在朝的文官之中,王安石王相公、知永兴军的司马十二丈,还有咱们的师兄吕大忠,都是品行无亏,道德高尚之辈。”

    “你不能因为一个蔡京,就看轻了整个文官群体。”

    “再说了,你昔日认识的那些武将里头,难道就没有功名利禄之辈,惯会争功诿过之人吗?”

    明远三言两语劝醒了种建中,种建中终于慢慢“熄火”,坐下来。

    “以后再要让我见了蔡元长,哼哼——”

    种建中再次挥了挥那令明远心惊胆寒的铁拳。明远顿时有点担心:将来若是他花完了所有的钱回归本时空,留下这么个真性情的莽撞师兄一人在朝堂上……

    话说,到底是什么缘故,让种建中这样的人埋没于历史,永远籍籍无名呢?

    经过蔡京吕惠卿一事,明远立即开始着手整理他的产业。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他可不想再让自己成为一株招风的大树,成为世人口中的谈资。

    于是,明远将刻印行业交给李成周,玻璃行业交给宫黎,朱家桥瓦子交给一位刚刚从勾栏里退下来的老艺人。这些行业所有的事务,都交由他们出面,明远只管在后面做他的大东家。

    当然,这些人都只管着运营,明远给他们专门配了专业账房来打理财务。

    账房的工资都直接从明远这里支,因此明远不担心账房不向着他。

    除了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