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七零知青之传媒打工人》 30、幕后(第1/1页)
“好,大家来看这个线路,这样摆过去。”
兴坪溪大队的一块地围了许多的年轻人,大家都在看着江进西带着沼气池专组建设沼气池。
此前几天时间,江进西已经给大家教授了如何建设沼气池。
学习筹备做完后开始兴建,力争在一个月左右就要建好沼气池,让大家用上。
玉姗姗这次主要是记录各种数据记录,对比调整,提出偏差和问题。
江进西明明之前就和她一起只学习了五天时间的沼气池技术,后来也没有再派人过去。
但是,他现在已经很熟练掌握了这个技术,而且每天都越来越好。
很明显,是有人在幕后指导他。
这个人应该就是关在“牛棚”的张树荣专家。
当然玉姗姗也认为这样低调做是对的。
因为现在公社的一把手章秋尧书记和革委会一把手郑文主任两个人都是革命派,打压知识分子的,低调保平安也是对的。
不过这么大的功劳,人民却不知道功臣是谁,总是让人觉得有点遗憾。
在五七干校的时候,一个小院子就有一个沼气池,大家各自用各自的,玉姗姗以前见过的农村也大多都是这样做的。
开始兴坪溪大队的规划也是这样,不过在筹备期的几天内江进西就改变了计划。
改为整个大队建立一个集中的大型沼气池,统一维护,供给沼气。
玉姗姗简直为这样的设计佩服至极,不用想这应该也是张树荣专家提出来的,怪不得周工长说他这个师兄专业水平极高。
在中国历史上,沼气曾经一定程度的解决了农村缺煤缺柴的问题。
但是每家人自己维护起来比较麻烦,而且如果操作不得当,还会有一定的风险,所以后来逐渐被天然气代替。
而张树荣专家在现在就能够这么超前的想到集中建立,集中维护,集中供应,实在是考虑周到。
另一个这次让人意外的功臣就是沈画。
这次沼气池除了建设沼气的主体非常重要以外,连接当中要用到大量的塑料管,在现在这个年代是非常难寻到。
沈画本来就是江西省内南昌来的知青,家庭关系都在江西,其中沈画的父亲就是塑料厂的副厂长,可以帮忙联系到货源。
于是建设沼气池过程中的两个大难题,技术和材料,分别被张树荣专家还有江西知青沈画两人解决了。
建沼气的这段时间,午饭都是由村里的马大婶为沼气专组人员做的大锅饭。
知青里面有两个人也加入了帮忙做饭的队伍,一个是广东来的郑俊博,还有一个是四川知青沈宽,川味遇上广味,也是有意思。
午间的时候,大家利用午饭这段时稍事休休息。
有时候苗丽和路霞音会过来看看有什么可以帮忙的。
这次沼气池的工作他们几个里面参加的主要有玉清、玉姗姗、沈画和郑俊博。
玉清直接跟着江进西建沼气池,玉姗姗主要是记录和核对,郑俊博主要是帮忙做饭。
而沈画除了联系了塑料管,则是被玉姗姗抓壮丁过来继续他的长处,就是绘画记录。
晚上休息前的时候玉姗姗和苗丽和还有路霞音聊天。
苗丽说道:“玉姗,我太佩服你了,沼气池味道太大了,我过去一会就觉得难受,你一直在那里也能坚持下去。”
玉姗姗笑了笑说:“我之前跟着江副主任一起跟宜春同梨五七干校的周工长学习过几天,也看过周工长提供的笔记,我来做这个记录工作最合适啊。”
沼气池主要的原材料就是用的各种粪便混合杂草植物等等,发酵产生气体,可想而知,味道有多让让人反感。
不过玉姗姗从立志做记者开始,就要争取去到各种现场的第一线,无论是危险、贫瘠还是脏乱。
她也已经克服过很多的困难,因此只是味道大点,还是可以坚持的。
在江进西的带领下,设计几次修改,大家忙碌了一个多月,终于将沼气池建设好了。
验收前一天,玉姗姗晚上睡不着让玉清陪着她出去看看,明天开始这里就将要供应全大队的燃气了。
两人还没走近,就看到沼气池旁边站着两个男人,其中一个人是江进西。
另外一个男人比江进西矮一点,看起来应该是个中年人。
玉姗姗想,那人就应该是兴坪溪大队建设集中沼气池幕后的最大功臣,周工长的师兄,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的张树荣专家。
看来大家想到一起去了。
今夜无眠啊。
明天,兴坪溪大队就要尝试正式通气。
估计周边的大队都会过来参观这个沼气池到底能不能用。
让全公社的人大开眼界,让枣坝大队后悔去吧,就看明天了!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