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为人民服务[快穿]》 74、三十年代来抗日(捉虫)(第2/5页)
中,田蓝就稀里糊涂被强行摁上了近乎于?上帝使者?的身份,司职种田。
最要命的是她还不能辩解,因为这是最迅速的旱改水种稻子?的推广方式。
没法子?,这时代的老百姓文?盲率极高,他们普遍的状态就是听天由命。
别?说是现在了,就是田蓝穿越的上个世界,60年代的好些人都?信誓旦旦地跟她强调,国家领导人是天上的星宿下凡,这才?拯救了中国。
算了,干工作要因地制宜。把她说成山神的打工妹,也不是不行。毕竟假如世界上真有神仙的话,那神仙也是创造财富的人民自己。
为山神打工,不就是为人民服务吗?
蛮好,挺不错。
田蓝做完心理?建设,就能若无其事地直接跳过山神的话题,主动询问那位大婶:“你们现在种玉米一亩地能收多少?”
大家七嘴八舌,有的说200斤,有的说300斤。这要看?年景好不好。
田蓝想了想,相当肯定地告诉大家:“除非后?面碰上大灾,否则不出?意?外的话,今年这一亩水田起码能打600斤稻子?。”
她给的数据已经相当保守。
按照上个世界他跟小伙伴们实验的结果,这精挑细选出?来的优质水稻品种的产量只要好好种,达到?800斤的产量不成问题。
没有化肥,可以使用土著菌肥。山上腐植土多,刚好可以堆肥。
周围的百姓听了都?咋舌,600斤稻子?呀,那岂不是起码500斤大米?哎呦哟,大米饭可比玉米碜好吃多了。这是在说,以后?他们都?能吃上大米饭了?
那可真是天天过大年。
众人都?高兴得厉害,集体夸赞:“到?底是山神爷爷,对?咱们可真好。”
田蓝的脸又要变成囧字。算了,她能说啥呢?本来就是不知道的神秘力量,近乎于?神仙的存在在帮她。不然她从哪儿搞到?这些优质的稻种?要是现在的水稻品种,就是旱地改成了水田,她也说不清楚究竟能打多少水稻。
指导完了种水稻,田蓝还得去教人种山芋。
本地山芋原先是春种秋收。
铁血抗日军打下兵工厂后?回来,田蓝考虑到?根据地人口增多,必须得种植关键时刻可以救命的粮食,便要求在开垦的山地上大面积种植山芋。
这玩意?儿当主粮肯定比不上大米好吃,但是它产量高,好管理?,60年代好多人是靠着它才?活了下来。
结果农民们就很纠结,倒不是他们反对?吃山芋,而是过了季节,山芋已经种下去长出?叶子?了,哪里还有种粮?
田蓝就教大家伙儿利用山芋藤扦插种植,迅速扩大了足有两倍的种植面积。
农民们看?着绿油油的山地,一个个都?咋嘴巴,还有人啧啧赞叹:“我种了一辈子?的田了,还是头回见?到?能这样长山芋的。这真能长出?根来吗?”
田蓝笑着解释:“能长根,扦插种植很常见?。像洋柿子?,南瓜,茄子?这些,不一定非得要种子?,都?可以扦插种植。有的长得比种子?种起来的还好。不是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吗?这插的柳条都?能变成树的。”
她指着一株山芋藤道,“像这个,就已经生了根定植下来了。”
众人不敢相信,有这么快?这才?种下去多久呀?就是直接埋山芋,根也没长出?来呢。这才?是根山芋藤而已。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立刻就有人扒拉开泥土,看?着山芋藤埋在地底下的部分变成了什?么样。
大家伙儿凑上去一看?,集体发出?赞叹,哎呀呀,真的长出?根了。这可比种山芋快多了!
田蓝笑着解释:“这山芋原先的产地也不是咱们国家。是咱们的老祖宗去外面做生意?时看?到?山芋产量高,才?想办法带回来的。当时人家也不愿意?让好东西流过来,老祖宗聪明啊,就用山芋藤编成筐,装着其他货物,这才?把山芋带回来了。”
这个传说是真是假,后?人众说纷纭。不过倒是完美的说明了山芋的另一个繁殖方式——扦插繁殖。
春天种下山芋之后?,等到?山芋藤长起来,刚好可以夏天扦插繁殖。这样早秋和晚秋各收一季山芋,可以大大增加粮食的产量。
田蓝笑着鼓励大家:“晚上农民夜校会上课,专门教大家怎么种庄稼。以后?我们都?学会了,粮食产量起码能翻一倍,就再也不怕饿肚子?了。”
众人面面相觑,好些人开始打哈哈。让他们送孩子?去上学,他们乐意?,先生又不收束脩。可让他们自己上课?开玩笑哦,这都?多大年纪了,难不成还指望考个秀才??
陶八姑强调:“厂里招工人可是要识字的。工人的工钱是现大洋,每个月按时发到?手上。想要到?厂里做工的,必须得认识字。”
她又拿自己举例子?,“识字不难的,不用害怕。我以前也不认识字,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现在,我已经认识好几百个字了。咱们先生教的方法跟以前的先生都?不一样,大家学字都?特别?快。”
大家伙儿叫她说的意?动,开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年轻媳妇主动询问:“那咱们进厂做工,一个月能发多少工钱呀?”
“三块大洋。”陶八姑十分笃定,“纺织厂的女工每个月是三块大洋,而且还管饭吃。”
这个时代本地一块大洋差不多能换8斤米,一个月24斤米的工钱真的不算高。
但是工厂管饭呀,这就相当于?一个女工可以自己养活自己以外,还能再养活一个成年人或者?半大的孩子?。
这对?于?村里的农妇而言,已经具备相当的吸引力了。
况且,江南地区工业发展较早。即便是长期困在地里的农民,也以能当工人挣钱为荣。
年轻媳妇和大姑娘们都?兴奋不已,开始叽叽喳喳地讨论。原先不想去上夜校的人,现在也来了兴趣,决定晚上去夜校看?看?。
他们的公婆父母原先不以为然,嫌弃他们耽误了做家务的时间,结果听到?进工厂就有现大洋拿,老辈人立刻闭上了嘴。
地里的确能长庄稼,可以让人填饱肚子?。但你不吃盐吗?你平常不需要穿衣服穿鞋子?吗?自家田里长不出?来的东西,那都?得用鸡蛋换,都?得用钱买。
能去做工挣现大洋,也不错。
众人忙罢了田里的活,三三两两回家去。现在村里还没搞集体食堂,他们不能跟铁血军一样集体吃饭,而是各自回家用餐。
卢老太爷年纪大了,走路都?得拄拐杖,自然不能下地干活。不过他有学问,会写字,领了一个记工分的差事。
田蓝过去跟他打招呼的时候,他就感叹了一句:“还是得搞个食堂,大家一块用饭,能省好多柴火。”
跟着田蓝一块儿过来的陶八姑眼睛都?要瞪出?来了,这居然是卢老太爷说出?来的话?万物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以前可是考过功名的,还担心起柴火多与少了。
田蓝笑道:“这事只能慢慢来。”
卢老太爷也点头:“事情实在多,只能一桩桩的来了。”
农场工作要筹措,作为地方士绅代表,他经常去开会,也吃过好多次部队的食堂。他感觉还不错。
虽然把地放在一起种损害了卢家的利益,但为了抗日事业,本来就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况且人家也不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