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服务[快穿]: 67、三十年代来抗日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为人民服务[快穿]》 67、三十年代来抗日(第5/6页)

相予以支持的应县百姓,怎么就不?是?为人?民服务呢?他们就是?人?民本身,他们抗日救国,他们积极自救,他们就是?在践行伟大的共产主义真理?:为人?民服务!
    两?人?对视一眼,俱都打定了主意。快快快,现在就开始行动。
    一个是?赶紧成立挎包手工合作?社?,人?手一包。另一个就是?加快在全县的密码,咳咳,是?拼音跟简体字的学?习,就以《□□宣言》作?为教材,不?说?人?手抄一本,起码也?得所有人?都看过听过。
    前者简单,所有人?都爱追时髦。就像他的少年时代,大家伙儿都以一身绿军装为荣。现在,“为人?民服务”的挎包已经成为游击队的标配。就算游击队不?推广,也?会有很多人?想方设法?的弄一个同款的包。
    就是?后者吧,可能没那么简单。毕竟虽然现在委员长宣布要放下成见,上?度合作?,集体抗日。但是?他剿.共这么多年,□□宣传深入民间?。如果冒冒然让大家都学?习《□□宣言》,很容易引起部?分人?尤其是?地主阶层的警觉,不?利于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
    他们得想个办法?,弱化其中的阶级矛盾,以民族矛盾为主要方向。
    陈立恒叹气:“这个密码还真要变成密码了。”
    田蓝灵机一动,将错就错:“那就当?成密码用呗。就说?这是?我们的密码本,既然全民抗日,那么整个应县的老百姓都是?军队的一部?分。大家拿起枪能打鬼子?,放下枪能种庄稼。人?人?都掌握了密码本,那么将来谁都能传递消息,再也?不?怕日本鬼子?的包围。”
    陈立恒听得目瞪口呆,忍不?住哑然失笑,半晌才说?出话来:“这可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密码本吧。”
    神?特么的密码本,天底下哪有这样用密码的?真是?生怕不?把奸细和间?谍给招来。
    田蓝一本正经:“来了更?好啊,我巴不?得他们把《□□宣言》宣传的更?广呢。说?不?定到时候都不?用我们策反,人?家自己先跑过来了。”
    打击敌人?最好的方式是?什么?绝对不?是?消灭他们,而是?将他们变成自己的同道中人?。
    无论西方的和平演变,还是?全世界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剥削与被剥削者都在争取自己的阵地哩。
    陈立恒笑着点?头:“那敢情好,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胜利终将会属于我们。”
    他俩还要再讨论两?句,王友志兴奋地跑了过来,彻底忘了他那点?儿关于官兵有别的坚持,都顾不?上对陈长官的讲究了,大喊大叫:“李啸天醒了,李啸天醒过来了!”
    田蓝和陈立恒都精神?为之一振,赶紧跟着他冲进临时医院。
    受伤的同志中,李啸天的伤情是?最严重的。当?时他失血过多,连老大夫都认为他扛不?过去了。原来用大针筒给他静脉推液,整整打了两?袋代血浆,一直累到头晕眼花,放下针筒就直接晕过去,才吊回他的一条小命。
    可惜的是?,他生命暂时没有危险了,但人?却一直昏睡不?醒。又是?高烧不?退,又是?人?事不?知,搞得大家伙儿都心惊肉跳的,生怕一错眼的功夫,这家伙就没了。
    现在好了,原本以为扛不?过去的人?睁开了眼睛,还能张嘴吃力?地打招呼:“陈……陈长官。”
    山洞光线暗淡,不?利于医务人?员救治病人?。所以临时医院是?芦苇屋。
    太阳刚刚升起,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打在他脸上,充满了暖融融的希望。
    所有人?都露出了欢喜的笑容。
    啊,太阳重新升起,美好的一天又开始了。
    这个国家就像他们面前的同志,虽然遭受了沉重的打击,一度让人?以为他要完蛋了。而是?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他还是?顽强地挺了过来,而且,一点?点?地好起来。
    他不?会屈服,他们所有人?都不?会屈服。黑暗虽然可怕,却永远打不?败太阳。
    东方的这轮红日,终将冉冉升起。
    作者有话要说:关于机.枪和步.枪打飞机的事,虽然听上去很抗日神剧,但真实的历史中的确发生过,只是概率非常低。
    1939年12月1日和12月2日的《新华日报》以《太阳机的灭毁》为题,分上下2篇,讲述了当时这一英勇事迹。在《太阳机的灭毁》上篇中写道:“同志们,这是我们新四军第一次打飞机,你们要注意……”这也佐证了这一历史事件的真实性。
    这场战斗,发生在1939年8月10日。当天上午□□点钟,一架日军侦察机,突然飞临新四军老二团一营(曾以挺进纵队第五支队为番号)在扬中老郎街的驻地,进行侦察。出于对日寇的仇恨和对日机嚣张气焰的不满,担任放哨任务的一连一排三班班长李道南(1959年病故)和战士陈秋生(1940年10月,在黄桥战役中牺牲),不顾哨兵不准随便开枪的规定,举起手中的□□,向正在低空低速飞行侦察的日机射击,击中其螺旋桨。日机受损后,仓皇向北逃窜,最后坠落在了扬中三茅镇北面的江边上(现三茅街道兴阳村区域内)。
    江桥之战中,也有枪击中飞机油箱成功的。
    另外解释下陈立恒所言红军官兵一致是怎么回事。
    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后,中国工农革命军曾实行薪饷制。不久之后,在1928年5月又全面取消薪饷制,改行供给制,即个人生活必需品由公家供应实物,另发零用钱。文件《红军给养与经济问题》中提道“红军中废除军饷,只发零用钱与吃饭钱”。也就是说,当时红军战士主要是伙食费和津贴费两大块费用。
    ?
    1.红军每人津贴费2元和伙食费4.5元。
    在1930年3月25日公布的《闽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宣言及决议案》的法案之七——《优待士兵条例》中规定:
    “改良士兵生活,每月每名发伙食费至少大洋四元五角,零用至少两元,有钱多发,军衣军用品尽可能完备”。津贴费发放的多少则由各地根据当时的经济状况来自行决定。“零用至少两元”应该就算津贴了。
    算下来红军一个战士每个月就要花至少6.5元,这晋绥军正兵6.7元,和蒋军一等兵7元的月收入,那也不差什么了。
    2.调整后的3.9-6元每月的红军伙食费
    1932年红军部队调整伙食费标准,每人每日大洋1角,或口粮1斤6两(旧秤1斤=16两),菜金3分钱;相当于每月3.9银圆伙食费。出差人员伙食费每人每日大洋2角,相当于每月6银元。
    ?
    按照当时一银元购买16斤大米计算,一个红军一个月伙食费能买到3.9*16=62.4斤大米,每天平均2斤多米(共32两)的食量,当然是能吃饱的。同时期蒋军虽然名义上能拿到7块钱一个月,但蒋军伙食费包括在薪水里,所以从上到下都有意识的吃饭省钱,每个月在吃饭上往往只花一两块钱,每天只吃9两米(16两一斤),一个红军战士每天吃的是国军士兵的三倍多,作为政府军的国军,吃的反而远远不如红军。
    3.技术人员拿高津贴
    1935年12月17日(一方面军长征结束),颁布了《关于技术人员技术津贴等级规定》的命令。命令中规定:应领津贴的技术人员为无线电技术、医务人员、电话技术人员和红军学校军事教育专家四类。津贴等级分为三等,一等每月12元,二等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