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为人民服务[快穿]》 47、六十年代好种田(捉虫)(第2/5页)
菜之类的没办法,但像是辣椒,茄子,西红柿还有豇豆,谁也不会大水漫灌,都是用尿勺点浇,对着根部浇水。
田蓝也点点头?,鼓励道:“继续说下去。”
高卫东获得了?肯定,胸脯都挺高了?,说话声音也不由?自主地大了?些:“我想整地的时候,大家都是刨个?坑,再把种?子撒进?去。那么种?子种?植的地方相交于周围,地势是低的。只要我们?好好铺盖地膜,那么等到有降雨的时候,谁也可以随着地势,直接流到破膜处的根部。”
众人听着叫好,还有人鼓起掌来,大声夸奖:“不错,这个?法子好,省好多事咯!”
以高卫东为代?表的大学生群体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获得来自人民群众如此热情?的肯定,他激动得脸都红了?起来。
田蓝毫不犹豫地布置任务:“那正好,趁着现在下雨少,你可以好好做实验。如果效果好的话,咱们?就能够大面积推广使用了?。这个?别说秋旱,对于解决冬春降水少尤其是春旱,意义很大。”
高卫东完全没意识到自己又被人使唤干活了?,他立刻点头?,语气坚决:“保证完成任务。”
大家都笑出了?声。
主要是田蓝又瘦又小,虽然站在台前很像那么回事,但跟高大健壮的高卫东一比起来,那个?反差实在太强烈了?,就感觉充满了?喜感。
高卫东倒没觉得有哪儿不对劲。田蓝说的没错呀,本来就应该趁着旱季赶紧试验。要是等到雨水多,哪里还看得出效果来。
主持会议的团长也笑:“好,咱们?说完了?塑料膜的问题,下一步关于小拱棚技术,大家还有什么疑问,趁着咱们?宁甘农场的同志在,赶紧提出来,好现场为大家答疑解惑。”
田蓝赶紧退居二线,把主战场留给薛秀琴。她今天风头?出过头?了?,差点忘了?人家才?是主角。
薛秀琴却激动的很,看她下来就立刻抓着她的手?,不停地强调:“你回头?跟我仔细说说,这个?地膜咱们?宁甘农场用就太好了?。”
要说干旱少雨,三江农场在宁甘面前就是弟弟。
田蓝笑着点头?:“可以,我倒觉得即便没有降雨的情?况下,假如有露水,说不定也能派上用场。我记得沙漠求生里面就有一条是利用塑料膜收集露水。”
薛秀琴双眼亮晶晶:“那太好了?,到时候咱们?戈壁滩也这么用,肯定不愁没水了?。”
哈哈哈哈,到时候说不定就是不打井也能长出瓜呢。光喝雨水和露水的瓜,那是天水,都赶得上王母娘娘的蟠桃宴了?。
田蓝赶紧推她:“快快快,上去,有人提问了?。”
开口问的人对于宁甘农场的半地下式大棚非常感兴趣,询问自己农场能不能搞。
高卫东先开的口:“不行,你们?那边地下水太低了?,一挖下去就是水。到时候你们?搞的不是大棚种?菜,而是大棚养鱼了?。”
参会的人都哈哈大笑。
那人不想放弃:“可是这个?保温效果好啊,我们?三江平原虽然在南方,但冬天很冷的,我怕小拱棚温度上不去。”
薛秀琴赶紧作答:“可以加盖地膜。利用地膜加小拱棚的模式,升温效果也很不错。”
询问的人还不死心,一直追着问:“真的不能往下挖吗?”
薛秀琴想了?想,认真道:“还是可以的,但不要挖深了?,差不多半米左右也有一定的效果,可以防风。不过这边的日照条件没有我们?宁甘好,你得考虑好能晒到太阳,否则日照不足的话,棚内照样没办法升温。”
那人抓了?抓脑袋,开始榨汁机模式,非得再要个?章程:“就没有办法继续升温了?吗?”
田蓝不得不开口帮薛秀琴解围:“其实有一招比较简单,在三江平原应用起来也比较合适。没办法再往下挖,那就在上面盖。我们?这边种?的是水稻跟小麦,秸秆比较多。秋收后的稻草经常垒起柴垛放在田里。这些是很好的保温材料,可以在拱棚的四周码上一层柴垛,帮助维持拱棚内的温度。但同样还是那个?问题,一定要注意日照,必须得让盆内的庄稼和蔬菜晒到太阳。假如你们?不怕麻烦的话,可以选择在日照最强烈的时候将草垛挪开,等到日照不行再推过去,这样可能效果会更?好。”
那人点点头?,认真道:“我回去试验下吧,看哪个?效果最好。”
薛秀琴高兴地肯定:“对对对,必须得自己做试验,要因地制宜。三江平原这边和我们?宁甘农场的气候条件不一样,我们?用的好的,你们?未必合适。”
他开了?头?,其他人的问题层出不穷。
薛秀琴一个?接着一个?作答,他也不晓得答案的,大家就一块儿讨论?,然后列出章程,等实践有了?结果再下定论?。
一场简单的研讨会,大家愣是从吃过早饭一直开到了?吃午饭。中途居然没有人试图溜号,每个?人的笔记本都写得满满当当。
等到团长宣布散会,大家去吃饭的时候,还有人围着田蓝和薛秀琴问东问西。
众人学习的热情?让人欢欣鼓舞,连薛秀琴都忍不住感叹:“三江农场的同志很爱学习新技术嘛,虽然知青的表现差了?点,但其他人的热情?很高。”
高卫东正过来要和田蓝商量如何?做地膜自动灌溉的实验,闻声感觉自己被深深地内涵了?。这都是什么鬼话?哪个?说他们?的表现差来着?没听见吗?金杯银杯不如人民的口碑。三江人民都说他们?好呢。
田蓝赶紧调停:“好了?好了?,都别废话,赶紧吃饭去。今天可是新米。”
我的天,这话太有诱惑力了?。别看三江农场是鱼米之乡,大家经常吃细粮,但吃的都是陈米陈面,很少吃当季的新米。
为什么?新打上来的米面得贮存下来,备战备荒啊。
别笑,只有身处这个?年代?的人才?能够真正明?白深挖洞广积粮的实际意义。因为从珍宝岛事件开始,中苏之间的摩擦就没有停下过。
眼下的苏联可以称之为世界第一军事强国。有这样一个?强大而虎视眈眈的邻居,谁能放心大胆地吃新米,而浪费掉陈粮?
万一战争爆发了?呢?陈粮最多是口感不好,没粮吃是会饿死人的。
所以,吃新米,那就是一件值得庆祝的快乐事。
高卫东都顾不上为自己正名了?,欢欢喜喜地拿着搪瓷缸子就往食堂冲。搪瓷缸子真是个?宝贝呀,平常可以当水杯,关键时刻还能当饭盆。
大米饭真香啊,新种?出来的稻子新碾的米,每一粒都泛着莹润的光。你瞧着它们?,就明?白米油是怎么回事了?,每一口吃在嘴里,都是丰盈饱满。
这样的米,就是没菜配,大姑娘小伙子们?也能呼呼啦啦干掉一大盆。
一张桌子可以坐四个?人,团长打了?饭没找到空位子,过来跟他们?一道搭伙,笑着调侃薛秀琴:“怎么样?小薛同志,你们?宁甘可长不出我们?三江平原的米啊。”
薛秀琴哪里会承认,她立刻一本正经地强调:“我们?的鱼塘也可以种?稻子,到时候打出新米请你过去品尝啊。”
团长哈哈大笑,小孩子的好胜心可真强,一句话都不允许旁人说他家不好。
薛秀琴还强调:“虽然我们?农场不长竹子,但我们?可以自己种?。到时候,就不用老问你们?要竹子了?,我们?自己做浮床。”
团长笑得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