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 第451章 有人要打小玉米的主意,还有人性吗?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大唐孽子》 第451章 有人要打小玉米的主意,还有人性吗?(第1/2页)

    长安城如今是一座国际化大都市。
    不仅有许多番邦使臣来往长安,还有更多的胡人客商在东西两市做生意。
    再加上当初征服东突厥之后,安置了颉利等一帮东突厥的贵族,所以在长安城,胡人面孔倒也算是经常可以看到。
    此时此刻,在长安城外的一户农家里头,十几名长得明显不像是长安城百姓的人围在一起。
    “小可汗,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啊。楚王府的永平县主当街羞辱高句丽的太子高桓权一行,还逼着他们捐助了一千贯钱给到长安城的济病坊,这事,已经在长安城传的沸沸扬扬了。”
    “卡卡西,那个永平县主身旁的护卫秦怀道,可是少有的高手,你确定你不会栽在他手里?”
    说话的正是是薛延陀的真珠可汗的庶长子曳莽。
    自从薛延陀人侵扰东突厥人的定居地,被薛仁贵和苏烈带兵用黑火药袭击了一次之后,薛延陀人蒸蒸日上的势头就立马停住了。
    内部各个部落之间的矛盾开始变得越来越明显,而曳莽和拔灼之间的争执也越来越多。
    这个时候,部落里投奔的一个唐人给他们提了一个建议,那就是派人去长安城,寻找机会挑起大唐和其他国家的争端,让大唐无暇再顾忌薛延陀人。
    曳莽也还算有几分眼光,主动请缨的带着一帮人来到了长安城。
    当然,明面上,他们是薛延陀的一支商队。
    “小可汗,你放心。那个秦怀道虽然很厉害,我要战败他,一时半刻也是做不到。但是,如果我想要走,他也留不住我。”
    卡卡西作为薛延陀里头难得的高手,对自己的身手非常有信心。
    不管是箭法还是刀术,卡卡西都已经是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可是,我们怎么让人相信,刺杀永平县主的人是高句丽的太子派出来的呢?”
    曳莽听了卡卡西的话,也是一阵心动。
    高句丽作为当年少数的跟大隋干过几次架的国家,并且不管什么原因,最终都算是一个胜利者。
    所以曳莽也是认为如果能够挑起大唐和高句丽的争端,对于缓解如今薛延陀人的局面是非常有好处的。
    “小可汗,有的时候,有没有证据并不重要。只要刺杀事件发生以后,我们稍微散布一下流言,大家再考虑到高句丽人刚刚在永平县主手中吃了亏,这个锅,高句丽人想要不背都难了。”
    卡卡西能够得到曳莽信任,并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身手好,还因为他做事会动脑子。
    “如果我们能够派人去偷一些高句丽人身上的信物,到时候‘无意’丢在刺杀现场,这事就更像是高句丽人做的了。”
    “对啊,我听说那个楚王李宽最是护短,永平县主是他最宠爱的女儿,一旦她遇到刺杀,不管最终有没有受伤,都会大发雷霆。”
    “没错,那永平县主还是左武卫大将军程咬金的外甥女,听说出行的时候不是跟晋阳公主一起,就是跟程处默的女儿一起,到时候这个刺杀案,就算是有人想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也没有那么容易了。”
    一帮人议论纷纷,发表着自己的见解。
    “好!既然大家都认为此事可行,那么现在就开始准备。”
    曳莽在长安已经待了一个月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
    如今碰到这么好一个契机,自然也不想放过。
    ……
    襄阳县城边上的汉江码头,彭志安望着渐渐远去的白帆,总算是长呼了一口气。
    自从自己被楚王殿下抓住了小辫子之后,
    这段时间他的日子可是过的战战兢兢。
    生怕李宽借着黜陟使的特权,把自己这个县令给撸掉了。
    虽然他已经写了信让人快马带到长安城,看看能不能找到自己背后的大山帮自己渡过这一关,但是心中的担忧却是一点都没有减少。
    好在自己最害怕的事情并没有发生。
    当然,彭志安并不知道,李宽会饶过他,主要是因为在南洋水稻推广这件事情上,襄阳县没有拖后腿。
    “明府,楚王殿下临行前吩咐,让我们将粮仓好好的维修一下,并且在秋收前再建一座粮仓,我们建还是不建呀?”
    郭横这个县尉,是彭志安的忠实狗腿子,一切都以彭志安的命令是从。
    事实上,这种情况也是各地普遍的情况。
    县官不如现管,长安城的官员,哪怕级别再高,也是很少会直接干预一个县里的事情。
    “建,为什么不建?这早稻的收获情况你也看到了。单单这一季的粮食,就比去年一年还要多。如果晚稻真的还能正常收割一次,那么襄阳县今年的粮食产出就比得上过去两三年了,这可是实打实的政绩啊。”
    彭志安虽然是长孙家的人,但是没有收到明确的指示让他不要修建粮仓之前,于公于私,他都是要把粮仓给建好的。
    大唐考核官员,主要就看三个表现,一个就是人口的增加情况,第二个就是税赋的征收情况,最后一个就是官声了。
    而前面两个,往往是相辅相成的,并且都是跟粮食产量密切相关的。
    也难怪彭志安会在襄阳县大力推广南洋水稻的种植。
    作为长安城有人的人,他比一般的县令更加清楚南洋水稻的威力。
    “行,那属下明白了。”
    “这样,一会你陪我去一趟梧地村,给那几家水稻种植面积最广的农户,发放‘种田小能手’的牌匾,然后鼓励一下这帮移民多开垦一些荒地,明年多种一些水稻。我们襄阳县的水稻种植,还是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的。”
    ……
    宣政殿中,李世民批阅完一批奏折,伸了伸懒腰。
    虽然是正处盛夏,但是宣政殿中放了好几盆的冰块,倒也不觉得多么炎热。
    “李忠,你昨天说渭水边上那些稻田已经开始在抽穗了,那么江南地区种植的早稻应该已经到了收割的时间了吧?”
    往年时分,这个时节李世民是不会去关注水稻的事情的,毕竟离秋收还有好两个月呢。
    “陛下,渭水边上那些水稻田,如今都是都是水稻和养鱼并行的模式,听说个别稻苗确实已经开始抽穗了。按照去年楚王府种植的早稻的情况来看,眼下是到了收割的时候了。”
    李忠知道李世民比较关心李宽巡视江南道和山南道水稻种植的情况,所以也是安排了人随时了解相关的事情。
    “这么说各地的奏折应该很快就会到长安了,这南洋水稻的推广是成功还是失败,就要见分晓了。”
    李世民有点期待,又有点担忧。
    “陛下,按照之前楚王殿下的奏折情况来看,这南洋水稻的推广种植,应该是非常成功的,想来过几天,陛下就能收到捷报了。”
    李世民提到了江南,李忠不由得想到了自己出海的儿子。
    如今已经半年过去了,一点动静都没有,生死未卜的,实在是让人揪心啊。
    “这个宽儿,还真是朕的福将啊。听说今年长安城不少勋贵人家,还种起了棉花?”
    “没错,长安城今年大概有一万亩地是种上了棉花。按照之前楚王殿下的说法
    ,到了明年就可以种上几百万亩棉田了。”
    “几百万亩?哼,不可能,关中就这么些良田,所有的地都用来种棉花了,百姓吃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