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皇太子日常: 第45章 045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大宋皇太子日常》 第45章 045(第1/5页)

    三年前,新政失败,欧阳修和范仲淹等人被贬出汴京。

    这三年来,欧阳修他们在外地任职,励精图治,造福百姓,做出了一番漂亮的政绩,所以这才能被调回汴京来。

    牛车上,欧阳修正在看信。

    信是赵旸一个月前写的。

    赵旸得知欧阳修即将回汴京,特意写了一封信给他,期待他早日回来。

    欧阳修看着太子殿下写给他的信,嘴角不觉扬起一个笑容。三年不见,不知道太子殿下长大了多少,不知道太子殿下跟晏相读书读得怎么样。

    这次欧阳修回汴京,除了回汴京任职,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教导太子殿下读书。

    与此同时,还有一行人也在来汴京的路上。

    这一行人就是苏洵父子三人。

    苏轼和苏辙思考了三年,终于决定来汴京考太学。

    虽然苏洵不太愿意让两个儿子来汴京考太学,但是两个儿子决定考太学,他这个做父亲自然会支持,所以他亲自带着两个儿子来汴京。

    船上,苏洵正在教导苏轼和苏辙读书。

    “休息下。”苏洵收起书,“先喝口茶。”

    “是,爹爹。”

    父子三人一边喝着茶,一边吃着点心。

    “哥哥,我们来汴京考太学,不跟福慧说吗?”苏辙面露疑惑地问道,“福慧之前还写信问我们要不要来汴京考太学,我们真的不跟他说吗?”

    苏轼笑着说道:“我想给他一个惊喜。”

    苏辙茫然地眨了眨眼:“惊喜?”

    “我们到了汴京,直接去相国寺找他,他见我们来了,一定会非常惊喜。”苏轼是真的想给赵旸一个惊喜,他非常期待福慧看到他们的表情。

    苏辙明白了他哥哥的意思,一脸恍然地说道:“那福慧肯定高兴坏了。”说完,他面露好奇地说道,“三年不见,也不知道福慧长什么样呢。”

    “应该是越长越好看。”这三年来,福慧每个月都会写信给他们。虽然他们三年不见,但是因为每个月通信,他们之间非常熟悉。“福慧说他今年正式启蒙了,不知道他学得怎么样。”

    “福慧那么聪明,应该学得很好吧。”虽然这三年来,一直和福慧有书信往来,但是苏辙心里还是有些想福慧的。“三年前,福慧还没有正式启蒙就读了不少书,现在正式启蒙了,应该读了更多的书了。”

    “等见面了,得好好地考考他。”

    “哥,福慧说过,如果我们考上太学,他也会考太学,到时候我们就能在一处读书了。”

    “等我们考上了太学,再教福慧考太学。”虽然福慧比他们小很多,但是要是能在一块读书,也是一件美事。

    苏洵听着两个儿子的对话,打趣道:“你们倒是很有信心考上太学啊。”

    苏轼对他爹爹笑了笑:“有爹爹您的教导,我们一定能考上太学。”

    自从两个儿子决定考太学后,苏洵就请他汴京城的朋友帮他弄到往年太学入学考试的题目。

    苏轼和苏辙做了几份太学入学的考卷,考得都不错,他们这才有信心来汴京考太学。

    苏洵看着两个儿子,在心里微微叹了口气,也不知道让两个儿子来汴京上太学是对是错,毕竟太学……唉,算了,两个孩子都来了,他在想这些也没用,不如相信两个儿子。

    “等你们考上太学,我回去把你们&...

    30340;母亲接来。”这次,只有他们父子三人来汴京,没有带上家里其他人。等苏轼和苏辙考上太学后,苏洵打算把妻子接来,一家人在汴京城里定居。

    “爹爹,如果您不喜欢留在汴京,您还是回眉州吧。”苏轼知道苏洵不太赞成他们上太学,也知道苏洵不太喜欢汴京。“我会照顾好弟弟,您不用担心。”

    苏辙忙说道:“我也会照顾好哥哥的。”

    “你们兄弟俩在汴京,我怎么能放心。”苏洵是不太喜欢汴京,因为汴京太过繁华,而且有太多权贵,稍微不小心就会卷入到权利的漩涡中。

    “爹爹,我们都不是小孩子了。再说,我们吃住都在太学,您不用担心我们。”不少外地的学子考上太学,都会住在太学里。苏轼他们要是考上太学,也会住在太学里,不用特意在汴京城里租房住。

    “不成,你们两个在汴京,我们不放心。”苏洵对两个儿子笑了笑,“我已请朋友在太学附近租好了房子,日后你们去太学读书也方便。”

    这次在来汴京之前,苏洵都安排好了一切,请他朋友帮忙租好房子,找好下人。

    在照顾两个儿子方面,苏洵是非常舍得花钱的。不过,因为汴京城的房价太贵,想要在汴京城里买下一套房子不太实际,所以还是租房比较划算。

    如果苏轼他们兄弟俩高中留在汴京任职,到时候再买房子也不迟。

    “父亲……”

    苏轼刚想说什么,被苏洵打断:“你们在太学读书会很辛苦,我和你们的母亲都不会放心留你们两个在汴京。”

    见爹爹心意已决,苏轼和苏辙也不好再说什么。

    “爹爹,是我们任性了。”

    “你们没有任性,你们想来太学读书并没有错。”苏洵一直以来以两个儿子为豪。他的两个儿子不仅聪明,而且非常听话,很少让他们操心。“爹爹还是那句话,既然决定来太学读书,那就好好读书,不要做其他的事情。”

    苏轼和苏辙神色严肃地点点头,异口同声地说道:“爹爹,我们知道。”

    “休息好了,我们继续。”

    “好。”

    父子三人又读起书来。

    说到读书,这三年来,赵旸寄了不少书给苏轼他们。

    三年前,苏轼他们离开汴京的时候,赵旸就送给他们不少书籍,还送给他们不少笔墨纸砚。

    这三年来,赵旸把太阳书局发售的杂志、报纸、小人画和话本都寄给了苏轼他们。

    苏轼他们虽然远在千里之外的眉州,但是因为经常看太阳书局发售的报纸和杂志,他们对汴京城里的事情非常了解。

    苏洵教导苏轼他们念完一篇《易经》,就和两个儿子一起看太阳书局发售的杂志。他们看的是《文学集》。

    苏轼和苏辙正在看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洵正在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其实,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轼和苏辙看了很多遍,但是每次看都会被深深地惊艳到。每次重新看,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哥,我们以后能不能写出像《醉翁亭记》这么好的文章?”

    “我们只要好好读书,就一定能写出来。”苏轼倒是很有自信。

    “欧阳先生真的太有才华了。”苏辙一脸仰慕地说道,“听说朝中很多大臣都会去太学里讲书,不知道欧阳先生会不会去?”...

    对有才华的人,苏辙和苏轼都非常憧憬。

    “欧阳先生并不在汴京。”苏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