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小娇妻: 22、来信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六零小娇妻》 22、来信(第4/5页)


    话音一落,两人互相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喜悦和惜才之意,也有种憋屈许久终于扬眉吐气的意味。
    两人并列走去?另外一个?办公室,一路上互相炫耀着:
    “这篇文章主题明确,辞藻丰富,绝对是篇能好文章。”
    “这部行文流畅,逻辑严密,也绝对是近年来难得的好故事。”
    “我这回?收到?的这篇文章登上报纸后,肯定能引得青年为之振奋。”
    “我这回?收到?的这篇故事如果在报纸上进行每期连载,绝对销量领先。”
    原本和睦,互相鼓励扶持的两人为了证明自己手?上收到?的文章和故事多么优秀,一路上辩驳得面红耳赤,到?了报社主任办公室门口才克制下来,敲门得到?应允后进去?。
    里头稍显健壮,肚腩突出,发顶微秃的中年男子坐在办公木桌子前,望着两个?不成器的小伙子,严肃教?训他?们?:“你们?成日里吵吵闹闹像什么样子?要是让我们?瞧见了,还以为我们?微角报社要倒闭了呢。”
    林晖和陈予易此时倒是达成一致,对视一眼,都能明白对方眼里的神色:可不就是要倒闭了吗?
    孙博人老眼还没花,瞧见两人神色,怒而拍桌子:“你们?那是什么反应?哪怕我们?微角报社现在没有以前风光了,不如那些新兴起的报社有前途,该干的工作还是得好好干。你们?不在外头审阅稿件,跑来这里做什么?下期的报纸内容定好了吗?”
    这话一出,林晖和陈予易顿时想起自己来这的原因,兴奋无比,较为沉稳的陈予易开口:“孙主任,我们?过来是因为刚在看稿件的时候,发现了篇好故事,题材算不上新颖,但是故事逻辑缜密,行文流畅,其中表达的精神也正是我们?微角报社一直所提倡的。”
    “对对,我收到?的这篇文章也是这样,主题很鲜明,简直就是围绕着我们?报社这期报纸征文主题来写的,很是亮眼,这不一激动?才想着拿过来给您过目吗?”林晖连忙补充道?,他?说到?最?后还有点?委屈。
    要说两人二十几岁,年纪不大?却能在微角报社担任审阅稿件的事,除了微角报社近年来式微以外,也和孙博知人善用有关。他?用人从来不以资历为评判标准,只要有才华,有眼光发现好的文章故事就够了。
    别看他?表面上严厉,却是刀子嘴豆腐心?,待林晖和陈予易也不错,是个?能听进别人话的好主任,所以刚林晖才敢在说清楚来由后,才敢说最?后那句话。
    “你们?还是太?年轻了,文章和故事这种东西,好文难求啊。”孙主任倚在椅背上,慢悠悠道?,实则心?底也升起了点?兴趣,只是面上不显。他?招手?说:“拿过来给我看看吧。”
    实在是近年来微角报社就没有出过什么好的文章和作品,被同行打压得厉害,孙博依旧扛着,同时内心?的希望也在一点?点?泯灭。他?不敢高兴,就怕空欢喜一场。
    “哎,孙主任您看,这些就是。”林晖和陈予易把紧紧攥在手?里的稿件递给王主任,乖巧地退到?一旁等着。
    等待的时间最?是煎熬,孙博在那看得认真,林晖和陈予易站在他?办公桌对面,面面相觑,从一开始的发现宝藏文的喜悦,慢慢演变为自我怀疑,他?们?俩互相对视,难道?真是自己眼瞎了?
    不应该啊。
    只见孙博看完林晖递过去?较为薄的信纸后,又开始看陈予易递过去?的比较厚重的稿件,全程表情没有任何变化,许久他?放下手?中的稿纸,抬头望着他?们?两个?问:“这个?作者叫什么名?字?”
    “向?阳。”林晖和陈予易几乎是同时回?答的,在听清楚对方的答复后更是惊讶地对视,“你说什么?”
    他?们?不敢置信,两人互相炫耀了这么久的文章和居然是出自同一个?人?
    “这就对了!向?阳这个?名?字起得好啊,向?阳而生,和文章的主题完美契合。既是主题意义?,也是这个?时代的意义?。”孙博拍桌子站起来,忍不住激昂道?。怪不得那俩小伙子激动?了,他?一个?半老八百的老头子瞧了也是激情十足,斗志昂扬。
    他?刚看的时候就注意到?了,那字迹娟秀,两封稿件上一模一样的娟秀字迹,分明就是同一个?人写的,一边忍着激动?,一边问出这个?问题。
    那俩小伙子高兴半天,还为此争吵个?不婷,到?头来竟还不知道?是这是出自同一个?人。
    文章偏向?歌颂性,读起来朗朗上口,饶是王博这个?读过无数诗章的人也忍住在心?底念着应和着。究其原因,还是其中描写的意向?和这个?时代,目前的景象差不多。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从历史照进现实,后辈上年轻,后辈正崛起,在阳光的照耀下,少年茁壮成长,已经在用他?们?微末的力量,一点?一滴积聚,且看未来。
    这篇文章与当时孙博定的报纸主题完美契合,足够让他?振奋。近年来,其他?报社刊登的文章大?多转向?鼓舞当代青年做实事,通篇都是华丽的辞藻,得到?许多报纸读者响应。
    孙博却是一直坚持,文章不应该只有歌颂,千篇一律的主题下只有事迹例子的支撑,才能走得长远,真正发人深省。如果说这篇文章让孙博眼前一亮,那么那篇故事却是足够让他?惊艳。
    短短一万字的故事,讲述的是在国家的号召下,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下乡,受到?村民的热烈欢迎。但是骄傲的少年腹有诗书,面对下田要做的农活时有许多不适应,又咬牙去?克服的故事。
    所谓一波三折,起承转合,三章一回?环,最?后留钩子,这故事里全都具备了。故事虽然写实,其中饱含的情绪却是昂扬向?上的,能够引起不少处于相同困境的人思考,鼓舞他?们?,激励他?们?。
    但无疑也是饱含争议的,和当下的主流不太?适合。孙博很欣赏现在这种做实事,勤干活的社会风气,但是他?也主张多点?能够鼓舞人心?的作品。
    毕竟斗志会退却,唯有提供足够的精神食粮,才能让人心?灵得到?放松,调整后继续出发。奈何报社的主流已经走向?另外一个?方向?,孙博的壮志也因为该类作品的缺少而渐渐掩埋在岁月长河里。
    此时掩埋在心?底的激情再?次迸发,再?加上微角报社再?不出些作品留住读者,就真的快倒闭了,他?决定赌一把。
    孙博站着,脊背挺得笔直,双手?撑在办公桌上,神情严肃,目光坚定又亮着光。林晖和陈予易知道?孙主任这是有重要事情要交代了,也正了神色,竖起耳朵听着。
    就听见孙博吩咐:“予易,你负责给这个?向?阳同志回?信,发加急信,务必要留住他?,千万不能被其他?报社挖走。林晖你先把这期文章专栏的排版定下来,故事那里我们?接下来三个?人商量下,要怎么重新设计。”
    “向?阳向?阳,我们?报社能否打个?漂亮的翻身仗,就看这回?了。机会难得,咱可一定要珍惜。”
    林晖和陈予易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重视,知道?这期的报纸很重要,自己一定得负责起来,于是一起齐身应道?:“孙主任您放心?。”
    孙博松了口气,干劲十足,面上也露出了笑容,倒是那林晖脑子灵光,直接把问题说出口:“对了孙主任,这篇文章和故事稿费我们?要怎么算?”
    平时采用的文章字数在一千字以下,刊登上报纸后,是给作者两块钱。至于那故事是看质量决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