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欢百味: 19、庶吉士(剧情)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清欢百味》 19、庶吉士(剧情)(第1/2页)

    姜沅带着侍画并其他二三侍女行至正院主屋的时候,三夫人也是刚用过早饭。听到姜沅来了,没过多久就让她进去了。
    姜沅对眼前这位满面笑容的卢妈妈点了点头,这才随着她的指引一道进了里间。
    卢妈妈三十许人,面容看着敦厚老实,不过却是三夫人身边最为得用的老人了,想来也不是个简单的。
    正院的主屋自然就比姜沅和顾辞舟的远清居的主屋要豪华多了。姜沅昨日来的时候因为舟车劳顿,心里又装着各种各样的事儿,不免有些昏头胀脑的,一时都没细看。今日来了,她先是候在了一个小间里,等里头叫了进才被引着进去,过了一道大屏风进了堂屋,这会儿又穿过了一道门,这才到了三夫人平日里坐卧起居的屋子——放在远清居,便是连这让客人等候的小间都没有。
    今日姜沅也有了闲心来细细打量屋内的陈设。一见之下,也不由得暗自点头。
    倒也不是说如何名贵,毕竟顾家虽为大族,但到底不是那等万分显赫的公侯之家,只是诗礼耕读传世罢了,而且也不曾出过阁老,说到家产,也就并不是丰厚万分了。何况顾家三房只是顾家的一支,并不能掌握顾家的全部财产,顾三老爷、顾三公子如今也都还是处在官职上升的时期,家私自然算不上多。
    不过,哪怕是三夫人的屋舍里,陈设也是清雅大方,透着一股子书香气。偶有那精巧的釉彩瓶与小玉山摆件,则又是在为屋子增色之余,若有若无地透出几分顾家的底蕴了。
    姜沅一路走一路暗自打量,一直等到了那道门隐约听见说笑的声音,再走进去,方才收了视线盈盈笑着上前:“娘。”
    她行礼请了安,三夫人便笑着让她坐下。不过,这回倒是没有让她上炕了。
    难道是因为待会儿丫鬟仆妇们都要进来回话处理事情,不像昨天一样,是婆媳两人私底下的“亲切密谈”?姜沅思忖着。果不其然,闲话几句,问了在京城生活得是否还适应之后,三夫人便是话锋一转:“待会儿那些个丫鬟仆妇们会进来同我回话,你跟着我,看看是该如何当家理事的。”
    这么看来,三夫人这倒是真心实意地要教她料理家务了。
    哪怕其实心里已经有了些猜测,姜沅甫一听到这话,还是有些许惊讶。紧接着便是感激地对着三夫人一笑:“只希望娘不要嫌媳妇愚笨了。”
    哪怕在姜家也跟着姜许氏学了些,不过管家的门道多,再学多少都不嫌多的。三夫人诚心要教她,自然是为了她好,姜沅也很是领情。
    三夫人也笑着点了点头,看着姜沅,心里头却叹了一口悠悠气。
    教姜沅,一个既是她的本意,一个,其实也是不得不为之了。
    别看顾家三房现在当家老爷与长子两个人仕途一路高升,看着热闹得不行,事实上三老爷私底下同她说过,自己这是再难进了。
    顾三老爷如今任正五品户部郎中,管着仲州的户籍钱粮,过两年再努力谋个外放做出些成绩来,等资历够了,不说尚书之位,转回来任上个三品的六部右侍郎只怕是没什么问题的。可偏偏不巧,年前朝堂上为了立太子的事儿吵了起来,顾念着师恩深重,顾三老爷硬着头皮随着老师,如今的工部尚书胡大人站了二皇子的队。
    其实大皇子和二皇子年纪都不大,论起文韬武略,大臣们也看不出个所以然来。这“贤”认不出来了,那可不是只能认着“嫡”与“长”了?二皇子虽说是贵妃所出,身后有定国公这样的武将勋贵撑着,却也比不上既嫡且长的大皇子啊。
    若非胡大人是定国公一路扶持着升上来的,顾三老爷又是胡大人一手提拔,他们也不会站这二皇子的队伍。
    因为既不占嫡又不占长,除了定国公那一方的人,朝中几乎没人看好二皇子。可偏偏定国公势力大,根基深,在朝中与不少高官交好,哪怕站出来的人少,拿出来也个个都是有头有脸的,再加上陛下或许又被贵妃吹了枕头风——皇后这几年失宠于陛下,已经是满朝中上层官员人尽皆知的事情了——便也对立大皇子还是立二皇子有几分举棋不定,否则,这太子之争都不会有。
    但因着定国公的势力与野心,这太子之争偏偏就有了。
    又因着定国公一系的都是大海鱼、硬骨头,顾三老爷这个小虾米、软柿子便也就显得格外好拿捏了。
    顾三老爷早早就看出了这些。立嫡立长乃如今朝中大势所向,更是千百年来圣人典籍再三申令之事,是当世所有读过书明过理的人都要明白遵守的道理。上峰排挤、同僚疏远、同年鄙夷,他为官之路已是再难进寸许。虽然那些旁的定国公系高官对他也多有安抚勉励之语,可……
    推出他一个人去吸引大皇子一派的怒火,给他们整合力量、推举二皇子大开方便之路,岂不是一桩再划算不过的买卖?左右,他一个区区五品的户部郎中,在那些大人们眼里也不是多重要的、非保不可的人。
    除非最后二皇子真的得庇天运,否则,顾三老爷这辈子是别想再往上爬多少了,能保得住现在的职位,甚至能保得住自个儿在中央,不被赶出京城去,那都是万幸。
    可二皇子真的能登上大宝吗?顾三老爷自己都不知道。他只能这么去做,去做一场豪赌。选了二皇子,就要受谨遵嫡长的读书人唾骂;选了大皇子,就要受同门斥责,尊师,岂不也是读书人应当知道的道理?何况注视着胡大人那双已经有些浑浊的眼睛,想着他如何一步一步提拔自己、一言一语教给他为官的道理和官场私底下的规矩,哪怕明知这可能是以情相挟,顾三老爷还是默默踏出了这一步。
    哪怕第二个选择其实伤害还更小些,最起码,尊师二字是抵不过立君的法度规矩的。
    可顾三老爷过不去自己心里那关,没有胡大人就没有今日的他,他如今这么做,哪怕是丢了头顶的乌纱帽,也算是把这一身他本得不来的官皮都还给胡大人了。
    若非如此,顾三老爷也不至于有闲心请假回乡去给长子办婚事了。若他当真是要一路高升,又怎会在这样的重要时候请假离开?顾辞舟的婚假朝廷自然不会少了他的,可顾三老爷要请假,那长子成婚却不算是个什么正当理由。哪怕有祖宗法度摆在那儿,那丁忧还有夺情的呢,规矩不都是人定的?
    他会请假,也是因为心灰意懒了。
    恩情是还了,仕途也没了,顾三老爷也索性就随心所欲了。
    不过,他还是教导着儿子要谨慎,要规矩,更是耳提面命,要他万万保持中立,不能搅进这一场太子之争的浑水里去。
    顾辞舟自然是恭恭敬敬,依言行事。所幸如今朝中还是神仙打嘴仗,尚未动起拳脚来,殃及下头的小鬼,和他一样没站队的大有人在,尤其是这一批新科进士,站队的那才是极少数。再加上顾三老爷的选择也不是什么秘密,顾辞舟没动静,规规矩矩地保持中立,众人也都很理解,甚至还有些同情:亲爹做出那样的选择,若说大皇子实在荒唐也就罢了,可大皇子二皇子又差不了多少,那现在看着,就怎么都像是顾三老爷要坏了圣人教导、祖宗规矩,为勋贵外戚埋头做事,做他们的走狗了。这一点对于顾辞舟而言,实在是份拖累。
    是以哪怕他先前以二甲进士之身被选中,入了翰林院做庶吉士,又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因为建言《永康广纪》的编纂事宜有功而得了皇帝的亲口褒奖,被老师领在身边亲自教导,算得上是混得风生水起,但如今大家看他,多少都是既有些同情惋惜,又有些疏远避嫌的味道了。
    或许他该庆幸,原本应该出现的嫉妒怨愤之人因为这件事,消失了个一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