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我在乡下直播种田》 第184章 山村巨变(双更合一)(第2/3页)
非常壮观。
而她那神秘的、谁也不知道,究竟用来做什么的工地,已经修建了几层高楼。
八月上旬,这天,村民们已经把秧苗全部都种下去,远远望过去,便见灌了水的稻田里,种下了一株株碧绿的秧苗,无人机拍摄下来的场景,天光云影,碧绿禾苗,煞是好看。
当然,此时拿着无人机做调研的高焱和陆衡,可不是为了来欣赏风光。
而是为了监测五溪镇附近村庄的农业状况。
他们俩这两天不但在走完了清溪村的田野,清溪村附近的村落,也几乎都了个七七八八,甚至连土话都能说上几句了。
乡里人已经见怪不怪了,自从暑假过后,镇上中学的陆老师便时常跟着住在英伯家里的年轻人在乡下走动,手里拿着些他们不知道到底用来干嘛的仪器,这清溪村的田地,怕都要被他走遍了。
高焱感叹:“这里田地平整开阔,就整个五溪镇来说,大致地貌如此,老秦选这个地方做研究,选得好,假以时日,直接在农田做实验也是不成问题的,就不知道能不能解决土地的事情。”
到时候搞一个大型的农场,他们这边,做完了果园的,便做农田的,什么农业方式都做一遍。
陆衡笑道:“若将果园做起来,不愁农田的事情。”
高焱感叹:“南方就是地势太复杂,基本都维持小农经济的经营样貌,像这样小平原的地方少之又少,若是像北方,早就做大型农场,机械化操作了。”
陆衡不以为意:“复杂才有挑战性。”
“说得也是。”
随着进入八月份,清溪村的无人化基地建设已经到了封顶的阶段,这段时间,乡民们忙着地里的事情,几乎不怎么关注这边的状况。
一开始的新奇过去了,如今竟也习以为常,看到那工地高楼筑起,还觉得看惯了,但今日,听闻工地封顶,一时间,不少人还过去围观了。
在清溪村,乡间有风俗,楼房封顶是大事,此时要邀请左邻右舍的人来一起吃饭,一来为了庆祝,二来也为了讨个吉利。
基地也入乡随俗,在封顶这日,乔初染跟秦慕州宴请了清溪村的乡民们聚在一次吃一顿午饭。
按照习俗,今日要蒸红糖糯米饭。
相间孩子好这一口,用豆腐皮团着拿在手上,就跟零食一样。
乔初染跟秦慕州挨个的跟大伙儿喝酒,高焱等人看了,都忍不住笑:“就像这两日今日结婚喝喜酒似的。”
大家深以为然,甚至觉得秦慕州这么喜欢这个封顶宴客的习俗,可能还真把这当成了个婚礼的演习,毕竟这一日过后,谁还不晓得他这乔家的未来女婿呢?
秦慕州面对一众人调侃的、鄙视的眼神,受之无愧,甚至还给了几个看单身狗的可怜眼神。
莫村长作为村长确实是要出席的,同时也正式向乡亲们宣告,未来两三年的时间,如今住在英伯家的这批年轻人,就留在清溪村做农业研究。
自从高焱他们来了之后,还没有过这样正式的声明,这会儿在场的人都很是新奇。
莫村长喝了几杯酒,整个人显得红光满面的:“我知道,大家对这个工地,心里有很多猜疑,先前没有跟大家说,是因为还没有建设好,没有做好准备,但今天开始,大家就要记住了,以后,这里将会成立一个公司,就驻扎在咱们清溪村,小高他们,留在这里,研究哈密瓜的种植,以后村里经常走动,咱们要将小高他们当成自己人。”
有人大约是喝高了,闻言大喊:“哈密瓜种植还要研究啊?这不是种下去就得了?”
村长失笑:“这可是大学问,没那么简单的,想要种出好果子,就得费心血,咱们种田种地还得及时拔草杀虫呢,种瓜是个细致活,何况,染染还搞大规模种植,染染搞得好,咱们村未来也能过上更好的日子。”
桌上一群人一哄而笑,说着讨吉利的话。
“咱们现在日子都比从前好了,染染种瓜,咱们收租,比种田能赚多了。”
“可不是!染染就是咱们清溪村的福星,有她咱们村肯定越来越好。”
“我先干一杯,祝染染以后发展越来越好!”
“我也干一杯!”
乔初染见此笑着应下:“大家支持我,我感激不尽,咱们村啊,要一起致富!”
说着,宴上的人觥筹交错,玩笑不断。
但目前而言,这个村企业入驻将来到底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村民们根本无人意识到,甚至也不太关心这个事情,只想把日子过好而已。
可乡民们不关心,朝阳县的电视台的记者却关注到了清溪村的变化。
或者说,他们始终关注朝阳县最出名的网红乔染染的动静。
无人化基地的建筑倒是没有引起什么风波,毕竟那看起来也只是一栋建筑而已,并无甚区别,毕竟相关的声明并没有发出来,可乔初染建造大棚要大面积种植哈密瓜的事情,却是值得报道的。
作为五溪镇农经社的成员,乔初染没有拒绝这次多次邀约的采访。
朝阳县电视台来了两名记者,一人负责采访,一人负责拍摄,乔初染带领他们去地里看。
此时,大棚大半数的棚子都盖好了,但是里面的一些比较细致的机械装备,助力于以后无人化作业的设备还没有完全搭建好。
乔初染暂时并没有透露相关的信息,只是带着人参观了一趟而已。
记者问的也是一些寻常的问题,诸如为何要选择种植哈密瓜,为何有这个计划,目前村里土地流转的状况如何等,乔初染也都一一配合地回答了。
但最后,记者还是注意到了,问乔初染道:“我看到你的大棚修建的时候,有些不一样的地方,比如,比如这里搭了不少这样的架子,是有什么用的呢?”
那是未来做无人化管理的时候做辅助作用的。
但此时,乔初染并不会告知记者,而是道:“因为我要建造的不是一个简单的温室大棚,而是一个相对智能化的大棚,到时候将能直接在大棚里实现更多的农业操作。”
“具体有些什么呢?可以举个例子给我们说明么?”
乔初染神秘一笑:“这个我就不先透露了,只能说,在智能化的一些设备方面,较现有的智能化大棚,尽量做到突破,能更科学的种植,更高效地生产,等做好了如果你们感兴趣的话,或许还可以来看看。”
记者尝试这再旁敲侧击让乔初染透露出一些细节,但乔初染守口如瓶,只说自己还在尝试阶段,具体的等做好了之后再给大家看。
见此,记者也并没有追根问底,一场大约半个小时的采访和参观之后就结束了。
当天晚上,这条新闻边在朝阳县的电视台上播了出来,但新闻的重点并不是乔初染的大棚,而是放在乔初染在清溪村流转土地这件事上,展现了土地流转之后的功能与作用。
毕竟流转土地是农村里关注度比较大一些的事情。
但实则真正关心这个问题的人不多,连清溪村的人都习以为常了。
可这一则在小县城电视台播放的新闻,却引起了华中国际的注意。
如今,华中国际的无人化农业建设已经启动了起来,在一个五千亩的稻田里,准备投入从耕种到收获的所有无人化操作,但因为才刚刚起步,所以成效并不明显。
朝阳县的这则新闻里,并没有出现高焱等人的脸,全程只有乔初染在直播,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