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我本凉薄: 136、出荣国府记37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红楼之我本凉薄》 136、出荣国府记37(第1/2页)

    现在的人选只剩下一个程秀才了。他父亲任职的地方离着京城不太远,因觉着京城书院比起当地的要更加好些,就让程秀才带着仆人书童来京城读书。贾琮的一位师兄与程秀才的父亲相识,受其父亲拜托,照顾些在京城求学的程秀才。从这件事情就可以看出,程家对子弟们读书上进还是很重视的,管教严格,哪怕程秀才是个庶子,也不像贾家那般胡乱养废了,或者索性压着不许出头。而且,对于庶子也是颇为关心的。这一点,也强过了大多数人家。

    据齐平安送来的消息看,这个人好像并没有什么问题。程家是官宦人家,但家中关系相对简单。程秀才是幼子,受到父兄的照顾。但程家也规矩严格,嫡庶有别。但程家这种区别并不是在生活和地位上待遇差距巨大,而是让子弟们知道各自的权利和责任。比如,程秀才的嫡长兄享受到家族最好的待遇和资源,但身上的负担也是最重的,父亲对他的要求最高,对他也最严厉。在这种情况下,大家都觉着相对公平,有得有失,彼此之间关系也比较和睦。

    程秀才论起眼下的功名来,比其余两人都要逊色了一些。他本人也是个随和乐天的性子,凡事都不强求,是个挺有趣的人。在书院里,与同窗相处得也不错,读书也算用心。对了,他还很喜欢‘世外客’写的的探案集,每回书铺里一出新书,就立刻买来看。

    贾琮对程秀才的情况也比较满意。于是,他与陈书商联系,在他的书铺里安排了与程秀才的一场偶遇。得知贾琮就是‘世外客’其人后,程秀才很是兴奋,热情地与之攀谈起来,两人就顺理成章地结识了。再交谈下去,程秀才又发现他们有共同认识的人——贾琮的师兄,于是关系更加亲近起来。

    这样两人很快熟悉了,彼此之间开始了交往。贾琮不动声色地观察了程秀才很长时间。用在现代社会锻炼出来的识人本领全方面仔细地观察着他,最后终于放下心来。程秀才这个人日后未必能大富大贵,但迎春若是嫁给了他,会过得安逸而舒心。他良好的人品和温厚的性格,会是迎春安稳生活的保障。

    他这样努力下去,进士不一定能保证,举人的功名应该不是大问题。举人也是能出仕的,有他父亲和贾琮两下出力支持,会比旁人要顺利些,只是官职不会很高罢了。这样,不缺钱,也有些身份,生活单纯,丈夫宽厚,正是最适合贾迎春的。你让她当国公夫人,王妃什么的,她也应付不来啊!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一天,贾琮有意把话题引向围棋,果然只见程秀才立刻兴致勃勃地和他谈论起来。

    贾琮遗憾地表示,他自己并不擅长此道,倒是他以前在荣国府的姐姐对此很有天赋,极善弈棋。

    ‘世外客’出继之事,已经在京城传开了,程秀才也是听说过的,忍不住小心翼翼地开口询问。贾琮长叹了一声,和他讲起了自己在荣国府的经历。

    ......

    程秀才听得又是心中不平,又是感叹祸福相依,想不到眼前比他岁数还小,又如此英气优秀的少年,竟然在荣国府如此被漠视、压制,比较起来,自己虽也是庶子,但父亲嫡母对他都不错,兄长也友善,再没遭过这样的罪。

    他感叹道:“贾兄弟,可难为你了!好在,你也逃脱苦海了,荣国府再也难为不了你了!”

    “是啊,我是解脱了!”贾琮语气苦涩地道:“但是,我的姐姐还在贾家。她的处境比起当时的我来还不如,根本无人真心疼爱护持。她又是个最温柔软绵的人,从来不会与人争执,却又最苦命。她那父亲丝毫没有儿女心肠,一味地贪财享乐。嫡母更是不闻不问,只知奉承丈夫以自保。我姐姐已到了婚嫁年龄,家中也无人为她操持亲事,眼见就要耽误了华年。我就怕到时候,她会被胡乱许配一个不堪的人家,误了终身!”

    “怎么会如此,荣国府也是钟鸣鼎食的人家,为何如此无情?”程秀才愤然地道。

    “女子的命运比起男人来,本就要更艰难一些!”贾琮感叹道:“我那姐姐那样的金玉弱质,合该被人好好对待。我也在四处打听,有没有人可为良配,也不求大富大贵,只要日子过得去,年龄相当,人品好,愿意上进,能怜惜爱护我姐姐的就好。”

    说着,话题一转:“程兄也请帮我留意留意人选吧!”

    程秀才自然是答应了下来,那贾琮就免不了经常和他讲一讲迎春的情况,她的秀丽淡雅,她的温柔谦和,她的心善体贴,她的棋艺天赋,还有她的弱点——绵软,不太擅长理家。久而久之,程秀才对迎春的印象一日日地深刻起来,也慢慢地起了些异样的感觉。

    贾琮敏感地觉察到程秀才的心理变化,于是和师兄和师嫂一商量,定下了主意。一天,师兄把程秀才召到了府上,贾迎春事先也被师嫂下帖子请来,安排二人来了一回无意中偶遇。

    贾迎春经历了众人的指导,也见识了一些场面,视野不再只囿于大观园之中,气质无形之中已经发生了些许变化。程秀才知道了相遇的那位秀丽温雅,羞涩中带着大方的姑娘正是贾琮口中的姐姐时,不禁心动。而迎春,也对礼貌温和,容貌端正的程秀才颇有好感。

    贾琮见此,请师兄写信给程家老友,把贾琮和贾迎春的情况说了一遍,道贾琮想为其姐寻门好亲事,问一问老友可有这心思,先行试探一番。若是不愿,那就此作罢,上赶着不是做买卖,勉强嫁了也不会过得舒心的。

    在为贾迎春操心的时候,贾琮也不忘了自己的主业。一边兢兢业业地当差,一边把蜂窝煤成功地做出来了。本来他是自己找来匠人实验研制的,他觉得这也不是很困难的事。已经知道大致的方向,余下的,就是多试几次。但后来,他转念一想,还是拉来了在工部任郎中的张师兄。

    蜂窝煤做出来后,还可以跟着做适用的炉子,可以联络相熟的商人,建立起工坊,或者在现成的工坊里做起来,抢占市场,第一个尝鲜。这位张师兄在工部呆了很久了,根基深厚,不但可以调配得力的工匠,手上也有相应的资源和关系,也有自己需要关照的商家。而且,今年又是京察之年,而工部后年有位侍郎就要退休了,张师兄他需要亮眼的政绩来给自己增加竞争的砝码。

    师兄们都对自己这个小师弟一向照顾,贾琮一来心怀感激,二来他很清楚地知道,只凭感情维系的关系是不稳固的;而只有感情与利益相结合起来,才是牢不可破的。因此,在初见成效的时候,他就去请张师兄加入其中。

    张师兄听了贾琮的设想,又见到了半成品,他立刻就想到了这不起眼的小小煤球,会实打实地造福百姓,朝廷也会因此获得名声和利益。贾琮此举,无异就是把好处直接送到了他手里。他自然是满心感激,片刻也不耽搁,雷厉风行地行动起来。

    工部的精干工匠果然水平不凡,远远胜过了贾琮请来的。他们废寝忘食地实验,琢磨出了最恰当的煤粉和黄泥的搭配比例,很快就成功地做出了很好用的蜂窝煤来。又顺势做出了煤炉,搭起了烟囱,以保证安全。多次实验之后,觉得已经很完善了,就以贾琮和张师兄的名义上报给朝廷。

    贾琮是想过的,自己现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