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养大小皇帝后他总想娶我》 88、第八十八章(第1/2页)
话说宁王顾攸在宣政殿前殴打言官,君王判赔了黄金百两。宁王顾攸回到府中后,与正在哄孩子午睡的王妃徐静柔把今日前朝的事前因后果都说了一通。
徐静柔温柔的给长子掖了掖被轻软的小被角:“王爷,臣妾给您取一千两黄金。您大可见他一次,打他一次,也不必客气,反正这王府库里有的是钱,您打死打残都无所谓。”
顾攸见爱妻那一张温柔娇俏的小脸,无比慈爱的举动,怎么也不像是能把话说的那么狠的。
其实,也难怪徐静柔听了这话生气。
孙庭钊奏章中所说的顾锦的那身衣袍,是她给顾锦挑的料子。摆仪仗出行的那日,也是她和顾锦一道去静华寺中看望慧宁师太,又去了珹王府探望孕中珹王妃张氏。
张氏话少,但是心宽。听府上的服侍的嬷嬷说,张氏在府中一日三餐应时应量,夜里也睡得香甜。留居在府中的太医每日诊脉,都是母子平安。
顾锦忧心张氏此举是有意粉饰太平,当日还亲自给张氏用珹王府的灶火教珹王府的厨役炖了一盏能开胃养身的羹汤。又嘱咐了好些事情,这才回府去的。
徐静柔在家中行小,平日里在府上再怎么拿大,一见了顾锦就忍不住犯小孩子脾气。顾锦也是真心疼她,她那日在顾锦面前咳了两声,她自己都没当回事。晚晌的时候她的膳桌上便多了一道金桔雪梨羹,是顾锦离府时特地交待她身边的人为她准备的。素日里她在京中的产业有什么安插不当的事,也都是顾锦出面帮她摆平。
顾锦身为公主,端庄谦和里永远透着天家贵女独有的风韵气节。寻常富贵人家的女儿便是养三代,也没有这样的贵气。
若是这样的人都有人戳脊梁骨挑毛病,那旁的人还怎么活。
当日午后,顾攸当真让人抬着一箱一千两黄金到孙庭钊府上时,孙庭钊高低不肯收钱。顾攸也不客气,直接让小厮将那金子往孙庭钊院子里一搁,带着人扭头就走。
不再话下。
******
这日朝会过后,顾修与韩墨初正在用早膳的当口。小太监元宝指挥着两个大力太监,抬着那一箱金子到了二人用膳的饭厅。
“陛下,这是孙大人遣派家人送到宫中的。说是昨日宁王殿下送去他府上的,他不敢收。”
顾修抬眉看了一眼那明显大的离谱的箱子,搁下手中的筷柱,沉声道:“他不要便不要吧,你找几个妥当人把这箱子送回宁王府去,就说是朕让他收回去的。”
“是,奴才遵旨。”
“陛下,这箱金子瞧着有千八百两。”韩墨初笑着拿起手边的软巾轻轻擦拭嘴角:“难怪那孙大人不敢收。”
“一百两金子,打破头。”顾修顿了顿说道:“一千两金子,就是半条命了。”
“好了,陛下别贫嘴了,从今日起您和臣都有的忙了。”韩墨初与顾修一前一后的走到素日起居的大暖阁中。
暖阁一侧的墙壁上已经悬挂好了那张韩墨初亲手绘制的万国图,正是顾修素日里批阅奏折一抬眼便能看见的位置。
万国图底下搁着一方矮几,矮几上放着那副顾修少年时最喜欢的沙盘。那沙盘的木架子因为年深日久有些腐朽,韩墨初又让内府司的人在上头补了一层新漆,都收拾好了,比顾修少年时的还漂亮。
暖阁中心那张用于批阅公文奏折的桌案也换了新的。原本是一丈见方的方桌,现下换成了宽约丈二,宽约两丈的长条大案。
大案两边与四面的地砖上整整齐齐的陈列着一摞又一摞的密盒,密盒里盛放的正是顾修那日吩咐的连三任的百官考绩,三年一任,连三任便是十年,约莫起来有上千卷之多。
吏部尚书刘恭让与吏部侍郎孟常津领着吏部官员熬了两夜通宵给顾修整理出来的。
刘恭让回话说这些考绩中的大多数都封了档,只有近一任的才有开封的记录。今年赶上国丧,绩考也随国丧推迟了将近三十天,赶在腊月中旬才能递到顾修手中。
在此之前,顾修与韩墨初两人要将这些送过来的绩考早审阅完毕。找出这个国家吏制的症结所在,慢慢的对症下药。
还不止如此今日的朝会之上,韩墨初又当朝奏请要户部将近十年内的京中及各地方的鱼麟册以及财政税收等所有账目在三日内呈交于君王。
顾修既然做了这个皇帝,便要好好做这个国家的主人。既然要当家做主,那便没有凡事糊涂的道理。
夜深,宣政殿内灯火通明。门外值夜的小太监都换了第二波。宫内的两个主子依旧没有任何要安歇的意思。
每晚到了这个时辰,吴婶的甜汤都会雷打不动的送过来:“小主子,快三更了,喝了汤好歹睡会儿。”
顾修揉了揉微微发涩的眼睑,将手中正阅的一本册子合了起来,用一处标红的纸签夹在了阅览过的位置上。
坐在对面的韩墨初也收了手中的笔墨,端起了吴婶送来的甜汤小碗。
自晚膳后他们二人就一直在这儿坐着,连话也没说上一句。
若不是吴婶来,他们都不曾察觉眼下已经这么晚了。
“吴婶,今日的汤怎么做得滋味这样好?喝一口,让人精神百倍啊。”韩墨初笑眯眯的用小勺舀起碗里半透明的羹汤,品酒似的啧啧嘴,赞不绝口。
“韩大人,您可千万别精神百倍啊,老身这汤可是做来给你们安神的。”吴婶站在一旁连连摆手。
韩墨初不知所谓的耸耸肩,同样是夸吴婶的手艺,怎得顾修说和他说效果会差得这么远?
难不成他年岁大了,没有顾修招人喜欢了?
三更天,二人总算换了寝衣,靠上了各自的卧榻。
韩墨初合眼酝酿着不算浓厚的睡意,果然没过一会儿便听得一旁的顾修低声发问:“师父,可睡了么?”
“陛下每日熄了灯,都要与臣说话。”韩墨初仍旧闭着眼睛,回话的声音也比往日低沉许多。
“今日朕看了那些官考的内容,总觉得像个笑话。”顾修说道:“我大周立国至今不过数十载春秋,这些绩考竟就成了有名无实的空摆设了。”
“我朝开国之初,效法秦汉吏制设绩考监察百官。向来有三载考绩,三考黜陡的铁律。先帝任人唯亲,永熙一朝历经二十三载,只有那年三部尚书同时出缺时才启了一回封档。既然君王不查,底下呈报上来的考绩官评也自然马虎,走个过场,横竖不出大事就罢。且还要看君王坐朝时,多大的事才算是大事。”
“所以,师父才要了户部这十年的账目和鱼麟册,来与这些绩考的评定做比?”
“是啊,绩考上有些事可以走过场,可户部的账目就不同了。先帝执政时,眼珠子盯得还算紧。户部上下都还算尽职,至少军费一向上从来都是从容宽裕的。”
“宽裕么?我朝的军队自永平十九年至今已有将近三十年没有换过新甲了。永熙二十年高句丽一战缴获的那些,也只给王师军营的二十一万将士换上了新制的胸甲,天禄,飞鹰,重明那几支边军还是今年年初才换了新制的矛戈。再加上临江水师加造的战船的费用,军中换甲胄的事,又是遥遥无期了。”提起军费这件事,顾修的话也跟着多了起来。
“好歹那些士兵的军饷还是应时的,陛下登基前治理军务,几乎是倾尽所有,才将我大周的军队打造成了一支随时可以出鞘的利刃。”韩墨初也缓缓翻了个身。
“眼见着是利刃。可国朝武官之弊,朕在当年便看出来了。我国朝现役军队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