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老答应: 封嫔下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清穿之老答应》 封嫔下(第1/2页)

    到了封嫔那天,刚过寅正时分(凌晨4点),琳琅就被石楠叫起来了。

    这时外面漆黑一片不说,偏还下起了小雨。

    琳琅就说怎么感觉像降温了。

    这春雨绵绵来得不是时候啊。她一边嘀咕一边就缩在热乎乎的被窝里,穿上了里衣里裤。

    也不等她开口问,说完天气,石楠又报了隔壁的情况,孙奶娘已经喂阿哥吃完奶了,紫苏说,今晚阿哥的精神头比往常要足些,吃完了奶也没马上睡着,又吃了会手指头才睡的,睡前倒是和以往一样,好好的尿了一泡。

    小婴儿就是这样,吃喝拉撒睡,再加玩,事事不耽误。

    琳琅放心的点点头,披着件长达脚踝的厚棉袍子下了床。早饭是一大碗老山参炖乌骨鸡加三个开花甜馒头,琳琅好胃口的全给吃完了,然后就去了外间。

    茴香已经在外间里加了两个炭盆,她把温度控制得正好,哪怕琳琅花了一刻钟才穿好了朝服三件套,都完全没被冷到。

    又花了三刻钟,她才化好了妆,把所有的配件都给装备上了。这会,怕主子热出汗来晕了妆,茴香赶紧撤了炭盆,又和小宫女红苕一左一右的给琳琅扇风。

    前前后后的照了镜子,见哪哪都没问题,琳琅才踩着古代版恨天高出门去和两个女官会合了。

    小宫女甜杏穿着雨披,拿着把大油纸伞等在门外,等琳琅一出走廊,她立马就开始给主子遮雨。

    远远的,琳琅就看见穿着女官制服的王姑姑和陈姑姑了,作为仪式主持人,两人今天也精心打扮了一番。身旁也跟着一个负责遮雨的小宫女。

    要说谁对今天的封嫔最重视,除了琳琅这个当事人,只怕就属她们两个了,寅时的宫禁一过,张小桂正带着人布置香案节案了,两人就提前来了后院。

    等琳琅走到香案和节案前,整个封嫔仪式的第一步也就开始了。

    内廷女官王氏/陈氏拜见瑜贵人。谨祝贵人今日万事如意!先是两个女官恭敬的大礼参拜琳琅。

    然后是琳琅亲手扶起两人,文绉绉的把主持仪式的权利交给两人。

    起身后,王姑姑和陈姑姑一人站到香案前,一人站到节案前,琳琅则面对门扉的方向站好。

    接下来,就是等待了。

    所谓吉时,可不止讲日子,还要讲时辰。所以她们三个得这么站着等吉时,吉时一到,太和殿那边就会来人了。

    为什么说封嫔仪式很繁琐,一是因为到了后半部分,作为封嫔的宫妃,琳琅得满宫跑的到处谢恩,二则是因为,仪式的前半部分,她受封的过程其实也得分兵两路。

    两个女官只是负责内廷受封的部分,在外朝,也就是太和殿那边还有两个主持人。

    康熙命尚书额星格,侍郎马喇作为这次的正副使,带领钦天监和鸿胪寺的官员,配合颁旨的大学士明珠,完成封嫔仪式的前朝部分。

    琳琅听王姑姑说,这么安排,万岁爷可是给她挣足了面子----尚书正一品,侍郎从二品,以往宫里的每一次封嫔,最多也就出动一个尚书做正使,再配个三四品的礼部官员做副使

    谁都喜欢做特别的那一个,听王姑姑这么说,琳琅自然心里高兴。康熙时不时就会给她一个这样的惊喜----只要万岁爷愿意,他能用无数种方法表现出对你的重视。

    钦天监算出的吉时是辰时二刻(早上7点半),而这时才刚满辰时,琳琅和两个姑姑可得站着等一会了。而这段等待的时间也是仪式的一部分,等都不能等上一会,哪里显得出慎重来。

    对古人这种纯属浪费生命的仪式感,琳琅啥都不想说,只想呵呵两声。

    雨一直在下,好在没变大,琳琅面壁似的呆站了一会,红苕就过来接甜杏的班了。

    至于石楠她们,按着封嫔仪式的规矩,只能站得远远的。

    红苕和甜杏迅速的交了班,红苕稳稳的打着伞,甜杏则轻手轻脚的退下去了,整个过程,两人一滴雨都没让琳琅淋到。

    红苕和甜杏才进梢间伺候不到十天。

    以往,能进梢间贴身伺候琳琅的只有石楠茴香和紫苏,可现在有了福宝,后院里就有两个主子了,琳琅身边再只有三个人就显得有点捉襟了。

    所以,坐月子那会,参考了石楠和钟嬷嬷她们提的人选,再叫进来面试一遍后,琳琅也就提拔了两个面相清秀,做事格外细心的小宫女做了二等。

    要不怎么说这宫里的人都是人精了,自从琳琅开始坐月子,后院里也就开始‘能人’辈出了,今儿冒出一个很仔细的小宫女,明儿冒出一个会吹口哨的小太监。

    都是些机灵鬼啊,知道机会来了,可不得使劲表现吗?

    进梢间谢恩时,两个小宫女喜得跟什么似的,两人喜滋滋的磕完头,胆子大点的那个还立马求上琳琅了。

    求什么呢,求赐名。

    小宫女的名字一般都是刚进宫时由姑姑们随便起的,什么小红小喜小雀的一大堆,只有分去伺候主子了,才会由主子正式取名。

    像茴香,刚分来咸福宫时,还叫小香了。茴香这名字还是分配前,管事嬷嬷想到她和石楠以后要在一处伺候,才跟着也取了个药名。至于石楠,她的名字自然是太妃取的。

    所以,三个大宫女里,只有紫苏的名字是琳琅自己取的。

    说起来,这也是那个管事嬷嬷当时完全不把琳琅放在眼里,真按宫里的规矩,就没有奴才给奴才取名的道理。

    想到被自己派去伺候钟嬷嬷的绿葱,琳琅也就给胆大的那个小宫女取名叫红苕,另一个左脸上长了个酒窝的,则取名叫甜杏。

    又呆站了一会,琳琅感觉自己的脚板都站麻了,太和殿那边才总算来了人。

    两个看着特别精神的小太监,一人持节,一人捧彩亭,带着一队礼仪太监神色庄重的进了后院。

    所谓节,就是使节的‘节’,也就是正式的‘如朕亲临’的信物,要是在汉代,那就是苏武持节牧羊里的八尺竹竿,而在此时此刻,却是一块青色的手臂长的玉尺。

    至于彩亭,意义就没那么神圣了,不过是造办处用木头做的一个小亭子,刷了五彩的漆料,专门用来放宝册。

    而宝册,也就是琳琅作为瑜嫔的身份证明了!上面盖着万岁爷和孝庄的大印!

    等王姑姑和陈姑姑这样那样一番后,从两个小太监手里接过了玉节和彩亭,再各自恭敬的放在节案和香案上,琳琅就得开始磕头了。

    她先对着‘如朕亲临’的玉节三拜九叩一番,然后跪听王姑姑把册封的旨意朗声念了一遍,又再对着宝册三拜九叩

    用各种花式磕了近百个头后,琳琅才总算能在坐着礼辇去慈宁宫的路上歇一歇了。

    到了慈宁宫,她就不用花式磕头了,只需对着太皇太后三拜九叩一回,孝庄卧病在床,她也就在寝殿外磕了头。

    这时的难点在于磕完头后的谢恩。

    这种场合里的谢恩自然不能张口就说,琳琅得说套话,用一大段艰深的文言文来感谢太皇太后对她的厚爱。

    一大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