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东宫写小说: 25、编教材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我在东宫写小说》 25、编教材(第1/2页)

    学生们在工部官员的强烈“观摩”的视线下上公开课的时候,周承弋也不得闲。
    皇帝指明编写教材一事由谁提出自然由谁负责,给了个选人的权限就摆驾回宫了。
    相比之下还是沈太师靠谱点,组建了包括他自己在内的一支十人编辑团队出来,以翰林院学士占大部分,其中包括先前同他争辩甚凶的陆编修和郑御史。
    结果教材纲要还没影子,第一天就因为确立科目吵翻了天。
    在这种会议上,黑板的好处就体现出来了,重点都写在上面,讨论的进度一下子就加快了不少。
    “文言、算数、策论、历史这几门课臣并无异议,然殿下所提议的《天文地理》《医学常识》这两门课,恕臣绝不认同!”
    依旧是刺儿头陆光复打先锋,他声音高亢中气十足,“观星掐时研究地貌之事,自有观星台的人,此乃方士之术怎能教由学生,这也便罢了,医药知识也要学习,当真荒谬!本末倒置!玩物丧志!”
    他十分有节奏的一连喷出三个四字词。
    不止是周承弋的耳朵被震麻了,沈太师直接将脸皱成了痛苦面具。
    他连连用手做着下压的手势,“克己!克己!坐下!咱们是商讨不是吵架,不用这般激动。”
    也难为他马上就要天命之年的老人家还得扯着嗓子说话了。
    陆光复被郑御史直接按坐在椅子上,自己则接着火力输出,他年长许多,声音不若陆光复浑厚,对于礼仪有些固执的恪守,说出的话却远比陆光复咄咄逼人。
    还极具有煽动性,连沈太师听了都点头,“说的有理。”
    团队里反对票以压倒性的形态占着上风,众人目光落在周承弋身上,等着这位发言。
    周承弋揉了揉发麻的耳朵,倒是不意外会受到这么多反对。
    他是按照现代基础课程制定的科目,只将外语换成了策论,而天文地理和医学常识分别对应地理、生物两门课程,他接受的现代教育强调职业并无贵贱之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但在古代不是的。
    医者术者虽然都属于三教九流中层部分,然南书房的学生都是上九流前列的,学这些“不务正业”的东西,怎么看都像是在带坏他们。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种流传千古的诗句,便可见其一般。
    周承弋没有立刻说理由,只问了一句,“敢问众卿,何为皇帝?”
    郑御史恭敬的对着上首抱拳,朗声回答:“皇为上,帝为下,帝者,生物之主,兴益之宗,天下之事无论大小皆决于上,乃天下万物之主也。”
    “天下之事无论大小皆决于上。”周承弋重复了一遍,笑问,“郑御史即知如此,为何却反对地理之学呢。”
    周承弋将地理这门学科涵盖的范围大致说了一下,停顿一下,笑看众人惊讶深思的表情,他趁热打铁说了生物学科。
    说罢,又道:“不要求学的多精,但了解身体的基本构造,知道中药中毒后的急救措施必定是有用的。”在宫斗宅斗剧里,哪里少得了药啊毒啊的。
    众人立刻不合时宜的想到了先帝。
    先帝昏庸无度,最后死于一盅加料的汤水,不可谓不讽刺。
    他们赶紧打住这颇为无礼的联想。
    “原来治沙防洪都属于此范围,是臣愚钝了。”陆光复惭愧,竟稽首以拜——这是古代最尊贵的礼仪,通常是跪拜皇帝的。
    祝春福杵在边上看着呢,周承弋哪里敢受这个礼,他赶紧偏了偏身体,“编修折煞我了。”
    文科加体育一共七门科门就此定下,然后便是分出组编教材纲要了,周承弋连人都没认全,这事自然还是沈太师来为好。
    沈太师也不负所托,将其以此安排好……唯有《天文地理》一课,观星台只占其一,工部蒋侍郎只对江南人文地貌了解甚多。
    “其实……我倒是有一人推荐。”一直沉默的叶疏朗开口,“我曾有幸在同席骆异处拜读其文章,属实惊艳非常,他随其师游离四方,对各方地貌地质都深有了解。”
    陆光复眼睛一亮,“你说的是何人?速速引荐一番!”
    叶疏朗说名字的时候却迟疑起来,“便是……房观彦。”
    “……”全场寂静了须臾。
    周承弋一听是这位幼年成名的大佬,立刻拍板应下,“可!快去请来。”
    他昨天听说唐公是来请辞的,房观彦怕是要跟着一起走,再不快点他好不容易辩来的地理科就要开天窗了。
    “殿下……”郑御史眉头紧拧,想要反对。
    沈太师抬手制住他的话头,道,“达者为师,此人确实是大才,又师承唐公,乃天文地理之学集大成者矣,再无比他更合适的人。”
    遂点人去请。
    长夏突然附耳道:“殿下,祝公公走了。”
    周承弋余光一扫,果然见身后原本祝春福站的地方换成了一个不曾见过的小太监。
    不过很快祝春福又回来了,身后还跟着房观彦。
    托师父唐鹤年的福,房观彦在宫中住下还未走,初时听闻此事,他还以为是自己听错了。
    自从数年前那一案,他遭受牵连前途尽断,还被逐出族谱远离京都,曾经所作文章虽未被抹去,可天下人只知唐公弟子子固,不知当年房观彦。
    然他能得以保命已是幸事,无从奢求过多。他本以为此生也就是偏安一隅,或继承师父衣钵做个隐士,却不想突然得以任用。
    房观彦心中恍然不已,下意识便问了句,“陛下?”
    祝春福笑着一张菊花脸,“圣上素来宽仁,公子且安心做事罢。”
    房观彦在路上听得经过,心中对当即拍板的太子殿下心悦臣服,当然也十分感恩叶翰林和沈太师的推举肯定。
    不过他一待罪之人,实在不应同他们走的太近,以免连累。
    是以他只说其名,未说其表字。
    周承弋现代人思维,对表字并不敏感,也不觉得有什么。
    周承弋的忙碌其实就到把人分配完。
    术业有专攻,后面编写纲要乃至教材,不是他能够插手的。
    不过他并没有就此离开,反而为了新文《穷书生种田》积累素材,每天都按时去打卡,今天在《文言》组听翰林学士出口成章,明天去《历史》组听郑御史的百家讲坛,偶尔会到《算数》组完善一下加减乘除各种法的口诀,或是去《医学常识》组科普点现代医学常识。
    但最多去的还是房观彦所在的《天文地理》组。
    随后他发现房观彦是真的厉害,知识储备量大的没边,无论多猎奇的知识都涉及过一些,被人请教时他总能引经据典的给出回答,还说出出处,便是连骑马射箭都能指点一二。
    堪称行走的百科全书。
    周承弋内心卧槽,嘴里说的是,“牛啊!太牛了!牛气冲天!”
    没文化的某现代人形容词极度匮乏。
    初时房观彦不知其意,后来懂了每每都郑重其事的回道:“聪睿之人多如牛毛,然创时代之人却如屈指可数,无一不是青史之上盛名者。”
    他真心实意道,“观彦远不及殿下矣。”
    关键是不仅自己吹,还带着他们组一起吹,到最后整个教师团队都在吹。
    连沈太师见了周承弋都欣慰的说一句,“殿下之英才终天下皆知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