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妻薄情: 585. 转折点 《戏说夏史》(后人解读)(1……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我妻薄情》 585. 转折点 《戏说夏史》(后人解读)(1……(第2/2页)

    那么,程丹若是怎么应对的呢?

    ——稍等,别急着猜。

    因为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的事情。

    日本入侵了朝鲜,朝鲜快要亡国了。

    这事儿从春天就有迹象,可当时谁也没当回事,有人以为是道听途说,有人觉得与自家无关,还有人阴谋论,猜测是不是朝鲜和缅甸一样,其实想入侵国土。

    万万没想到,仅仅几个月后,汉城没了,平壤丢了。

    朝鲜使臣一波接一波赶到,恳请大夏出兵支援。

    可巧了,大夏此时正处于微妙的博弈阶段。

    祝灥想亲政。

    杨党想赶程丹若下台。

    张文华想上位。

    程丹若想保住自己的地位。

    不同的人,不同的立场,碰到了“是否出兵支援朝鲜”的问题,注定就把复杂的问题更复杂化了。

    我简单为大家捋一捋众人的立场。

    少年天子祝灥兴趣很大,虽然还是没有话语权,却频频召见大臣,多年来头一回这么积极好学。

    显而易见,青少年都喜欢刺激和新鲜,没有什么比战争更让人热血沸腾的了。

    老师们很欣慰,但明确表示,战争并非儿戏,他只能听,暂时没有发言权。

    以杨峤为首的杨党,主张偏向保守。

    客观地说,朝鲜的表现惹人疑窦,日本一打过来就望风而逃,就算帮他们打走了侵略者,等到大夏撤兵,日本卷土重来,难保他们又故技重施,再次丢城跑路。

    国库的钱不是擦屁股的纸,打仗动辄动员上万,朝鲜值得吗?

    打仗毕竟是一件劳民伤财的事,稳妥起见,自然是能不打就不打。真要打,等日本对本朝意图不轨,再动手不迟。

    日本弹丸小国,吞下朝鲜就够费劲了,还有能耐侵犯大夏?

    从利益上来说,此时不便节外生枝。

    他们和程丹若斗争、周旋、妥协了十年,头一次看见了她走人的曙光,这时候打仗,必然将天子亲政的问题延后。

    老话说得好,夜长梦多。

    谢玄英是兵部尚书,他借助此战能走到什么地步,谁都没法预料。

    假如大获全胜,朝鲜俯首称臣(这是他们恳求大夏出兵的说辞之一),他的声望将极速高涨,直接危害到杨党的利益。

    所以,拒绝出兵,让日本和朝鲜打他们自己的去,符合他们的利益。

    张文华是户部尚书,还未入阁,只是计算了打仗需要的银钱,别的没干,主要精力还是放在了祝灥身上,为他解释打仗所需的前提条件。

    换言之,趁机刷好感度。

    而程丹若赞同出兵。

    “东瀛狼子野心,绝不会满足一隅之地,侵占朝鲜后,必定染指国土。现在我们不打,将来就不是在朝鲜打,而是在辽东打,届时百姓流离失所,故园倾覆,损失更甚百倍。”

    她态度明确,“指望朝鲜战胜东瀛,几乎不可能。东瀛刚经历过战国纷争,举国皆兵,兵力定远不止朝鲜使臣所说的十万,一定还有。再者,如今东瀛的关白叫丰臣秀吉,他可不易对付。”

    而她举荐的人分别是谢玄英,以及昌平侯冯源。

    这无疑是个绝妙的主意。

    既是机会,又是危机,一个盟友,一个政敌。

    最终的结果也不出预料。

    朝廷同意出兵支援朝鲜,昌平侯成了统帅。

    祝灥的人生,自此迎来巨大转折。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