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这个玩家来自华夏》 第四章:我谈到血(第2/2页)
步步地走下山道去。
“我们不吃人。”
在陈退走了两步后,身后却突然传来那位老人的声音,就是这么干巴巴的一句。
陈退无法形容自己此时的心情,他回过头去,神情复杂,正看见老人依旧是站在村口,背着手看向自己。
见陈退回头,他也是咧开没牙的嘴笑了笑:
“你这后生,别瞎想了,还没到那种程度。”
“老祖宗,保佑着咱呢。”
“伢子,你去把这个后生送下山去,风大遮眼,他不一定下得去。”
一个大约十一二岁的小孩子从一旁绕了出来,手里拎着一把像模像样的木矛,身上是一件破破烂烂的皮袄子,一步作两步地走到陈退的身边来:
“喂,里正让我带你下去,你就老老实实地跟着我。”
这个孩子的皮肤很黑,或者说是表面沾染着大量污垢,掩盖了原本黄色的肤色,因为长时间没有吃饱过,面颊两侧的颧骨有些高,微张的嘴唇里露出颜色暗黄的牙齿,看起来有些尖嘴猴腮的样子。
他一本正经地挥舞着长矛,兴冲冲地走在陈退的前边,隔着一两米远的距离,陈退可以看见他皮袍下干瘪的肚皮和一根根凸起的肋骨。
陈退沉默了好一会,最终还是问道:
“你多久没吃饱过了?”
“啊?”
听到陈退的询问,这个小孩先是吃了一惊,揉了揉肚子,有点不好意思地说道:
“不知道,好像记事起,就没怎么饱过,前几天俺爹在城里面碰到了好心的一个老爷,赏了几个白面馒头,可惜被人抢了,他就只能把两个大馒头塞在嘴里跑回来,吐出来的时候还是热的。”
“你爹现在在南京城里面乞讨?”
见小孩回答了自己的问题,陈退也是继续问道。
“每年这个时候,俺们村都会去乞讨,不过这两年许多其他地方的人跑过来了,有时候还会和我们抢地盘呢。”
小孩子舞了舞手上的长矛,有点愤然地说道:
“今年好像是南边有什么倭寇打过来了,上面又派人来加征了,村子里好像确实没什么粮食了。”
说到这里,他的情绪又低沉下去。
“不过里正爷爷可聪明了,我跟你说哦,你不要说出去。”
好像是难得找到一个倾诉对象,小孩有点兴奋地凑过来,窃窃地嘀咕道:
“我看到了,上次有人来征收粮食的时候,里正说已经没有了,那些人把村子啊搜了个底朝天,都没有找到,气汹汹地走了呢。”
“那……那你们平常吃的是什么?”
“就是一些块茎啊,和其他一些粮食煮在一起,呼噜噜的一碗,一天吃两碗。”
“那你刚才不是说没有搜出粮食吗?”
陈退不禁有些疑惑,倒是让小孩也挠了挠头,顺手捉出一只虱子,毫不在意地扔进嘴里吧唧吧唧地吃了。
“所以说里正爷爷是个有法子的人啊,他每次说着祖先保佑,每次就能从祠堂里哗啦变出粮食。”
听到他的话,陈退不禁怔了怔,想到了什么,连忙追问道:
“你们的祠堂,是不是放着很多棺材?”
“是啊,里面全是大棺材,听里正爷爷说,这是俺们村的先祖,就是他们一直保佑。”
陈退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摸了摸小孩子的头,有些悲哀地笑着说道:
“你们的里正,确实是个有法子的人。”
在这个乡土文化和宗族文化浓厚的时代,一般来说,祠堂都是一座村落的核心。
征收粮食的人再怎么霸道,也不会擅自闯入别人的祠堂,更何况里面还密密麻麻地摆放着灵位和棺材。
如果陈退猜的不错的话,那位他见到的里正,就是利用了这个心理,把村子里仅剩的粮食……
全部藏在了祠堂里的那些棺材里。
而这,恐怕也是对方一直叨念着“祖宗保佑”的原因。
供奉先祖的祠堂,盛放尸骨的棺材,在今天,变成了整个村子最后保留的火种。
“送到啦,我这也算做了件好事吧,看来今天俺爹能讨回来一个大鸡腿,嗯,馒头也行。”
把陈退送下山后,这个小孩停下步子,叉着腰,一脸希冀的表情。
“嗯,一定会的。”
陈退摸遍了浑身,也找不到什么能给他的东西,只能是苦笑着作出这句不算祝福的祝福。
“一定会的。”
陈退又喃喃地重复了一遍,像是在安慰对方,也像是在安慰自己。
告别对方之后,他驾马来到秦淮河边。
陈退曾经对陈曦打趣过,如果来到明朝,一定回去秦淮河边看一看,看那如梦似幻般的六朝金粉,十里珠帘。
漾漾柔波上,几艘画舫已经是露了面,河畔两岸,则是一家家雕梁画栋,丝幛叠窗的妓家河楼。
陈退莫名地想到一首诗:
“我谈到血,也许是出于无奈。
我也想谈谈风花雪月,谈谈前朝的历史,酒中的诗词。
但现在,我只能谈到血。
天空破碎,满嘴鲜红。”
-------------------------------------
陈退的历史笑话环节:
陈退:当年汪精卫少年作诗:
“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友人A:还挺有志气的,可惜……
陈退:所以后来这诗被人改成了:
“当时慷慨歌燕市,曾羡从容作楚囚。
恨未引刀成一快,终惭不负少年头。”
友人A:只能说人变得很快。
陈退:确实,“恨未引刀成一快”……有点难受。
友人A:喂喂喂,明明是你给我讲笑话好吧。
陈退:嘛,喜剧的内核是悲剧啊。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