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不见月: 9、幽草涧边生,三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长安不见月》 9、幽草涧边生,三(第2/2页)

知道如今的礼部尚书李林甫?他从前也曾在东宫做太子中允。李林甫出身宗室,他的舅舅姜皎与源乾曜是姻亲。可是他向源侍中求取从五品司门郎中一职,源侍中却拒绝了。”

    杜若讶然。

    “太子中允已是正五品,为何李郎官自甘降职,求从五品也不可?”

    杜有邻低头苦笑,捡了屋角藤椅坐下,轻呼道,“太子不参政,东宫无事,人尽皆知。东宫正五品,按例只可平调朝廷七品。”

    “啊——?怎会如此?”

    杜若大感意外。

    这么说来,东宫属官在朝中当真无足轻重。

    杜若低头沉吟片刻,忽然眼前一亮。

    “李郎官既可脱离东宫,另寻出路,阿耶也可效仿啊!需知树挪死人挪活,很不用一条道儿走到黑。”

    杜有邻深深看了她一眼,颓然靠在椅背上,语气越发失落。

    “李林甫那次被拒绝,又过了五年,升任东宫正四品的太子谕德以后,方才走通了高力士的路子,改任礼部六品官员。如此汲汲营营,累官至礼部尚书。想以李林甫之能,困在东宫时也无所作为。何况为父呢?”

    杜若听他说得有理,“嗯”了一声,心下越发不安。

    高力士从圣人潜龙之时就侍奉左右,多次参与平叛,立功无数,最得圣宠。他的门槛何等难踏?想来李林甫宗室出身,才能讨到些许门路。

    “李林甫嘴甜心苦,尤擅结交内廷后妃与中贵人。我虽有心,却无门路。”

    杜若听到此节,心头猛然一跳,忽然明白过来,原来阿耶是预备拿她的婚事做文章了。

    韦、杨两姓皆是李唐王朝默认的后族,女子多与皇室联姻,尚主的儿郎更不知凡几。若要结交内廷,再没有比韦、杨两家更好的门路了。

    只是——

    杜若微微眯了眯眼。

    杜氏破落已久,尤其自家属旁门小支,若非娶了韦家妇,哪能附学读书?

    可怜阿耶念念不忘旧日荣光,给小弟起名‘思晦’,取思念先祖杜如晦之意,期待他平步青云,执宰辅权柄。

    而韦氏却蒸蒸日上,历九世而未衰,单是出过宰相的分支就有平齐公房、逍遥公房、彭城公房、驸马房等四个支脉,可谓人才济济。

    两相比较,如今的杜家,是远远不及韦家了!

    阿娘虽然姓韦,但自幼寄居大慈恩寺,与房中亲眷甚少来往,出嫁后更是几乎绝迹,全仗阿耶尽力巴结,两家才有些香火情儿。

    韦家当真肯与杜家结亲?

    杜若心思电转,将几个未定亲的韦家表哥想了一遍。

    杜有邻冷眼看她神情,知有眉目,不由得微微一笑,从袖中掏出一卷账册抛在桌上。

    “幸而杜家虎死不倒威,传了十几代,还有不少祖上留下的土地田产。只是人口繁盛,我们家只分到不足两百亩水田,出息有限。如今田亩账册都在这里。待阿耶百年以后,思晦若非官身,便要与百姓一体纳粮。丰年尚可,荒年免不了卖田纳税。若儿,学里都夸你算数好,你算算这些够杜家几代花费?”

    杜若拿起账册匆匆一翻,便见阿姐的一笔簪花小楷记得分明:分家时阿耶从族中分到良田一百八十亩,另有六品官员的职田四百亩。去岁天时有序,纳税后每亩收粮六斗,合计三千四百八十斗。

    这三百五十石粮食,再加阿耶的俸料八十石,总共四百三十石。按杜蘅的分派,自家留用六十石,其余三百七十石按市价出售。本朝国泰民安,粮价低廉,一斗米市价不过五文钱,三百七十石只卖出十八贯半钱。幸亏阿耶另有年俸五十贯,所以杜宅一年的收入便是六十八贯半。

    看到此处,杜若脸色大变,心中咚咚如擂鼓一般,又是讶异又是恐惧担忧。

    ——原来家里已到这步田地!

    却将她这个小女儿拱璧宝珠一般娇养,养的她五谷不分,贵贱不识,十足十是个糊涂人。

    杜若稍一思忖已下了决心。

    “阿耶,学里一年束脩五千钱,每月零用又有两千。岂不是女儿一人就花用掉家里近半年入?这万万不可,女儿情愿退学!”

    不想杜有邻却只是呵呵一笑。

    “些许零用有何不可?韦家女嫁的不是亲贵,便是宗室,你若穿戴太简薄,她们如何看得起你?更休提退学二字。”

    杜若一时错乱,阿耶所言仿佛学中姐妹,又仿佛说妯娌相处。

    “若儿切莫妄自菲薄,你虽出身不如人,但单论举手投足间的气度,比韦家、杨家的女儿又差在何处?”

    杜若羞愤难当,闷着头,鼻尖已渗出细细汗珠,不由得暗自腹诽,要说亲便说亲,为何影影绰绰虚实夹杂?

    “你们学中常有春宴、秋游、踏歌、诗会等事,人人衣饰鲜艳,难道阿耶叫你垫底吗?我瞧你这几年在学中从未羞怯讷言,倒是颇结交了几个手帕交。如此,阿耶于愿足矣。”

    这话越说越有深意。

    杜若暗暗心惊,不由得两手紧紧握成拳头,身上已是微微发起颤来,犹疑不绝地目光在屋内处处碰壁,一眼瞧见屋角四扇黑漆屏风上那轮圆月。

    郎朗夜空下,仕女衣决飘飘无忧无虑,昨日她还觉得那便是自己的写照,原来原来,都是错觉!

    杜若晃晃脑袋,忐忑不安的等待阿耶揭晓谜底。

    杜有邻眸色深沉,踏前一步,逼到近前沉声道,“如今大难临头,若儿可肯为杜家分忧?”

    ——又是这句,前日他威逼杜蘅也是这句!

    杜若沉默不语。

    杜有邻嘿嘿冷笑,如黄钟大吕在杜若耳畔轰鸣。

    “那日大伯在,你侃侃而谈,仿佛世事洞明,怎么?轮到自己就糊涂了。”

    杜若一颗心摇摇欲坠,一咬牙,敛容深深叩首。

    “杜家有事,自然是杜家女分忧。只是若儿人小力微,不知世事,还请阿耶指明道路。”

    杜有邻似笑非笑瞧着杜若。

    杜若十二岁那年上元节与杜蘅去曲江池观灯,引得几个浮浪少年一路跟随,还逗留家门外吹笛题诗,喧嚣了好几个月,直到他求告至金吾卫才了却麻烦。

    自那时起,他便动了这个念头了。

    “若儿,你可知内侍省有一班人,坊间只叫做‘花鸟使’的?”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