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帝皇系统(基建)》 15、造纸(第2/2页)
路两旁的树枝,偶尔蹲下来看看此地的土壤情况和物产情况,这也是她上山的主要原因,不拘于竹纸,如果有更适合的原材料,她也可以尽快修正方向。
她记得,最早的造纸原料主要是构树皮和破布,当时的布料主要是麻纤维,来自于苎麻和大/麻,松散硬实,而相对更细腻的棉则是东汉初年由印度传入,现在还指望不上。当时工艺简陋,再加上原料不合适,所造出的纸张质地很粗糙,纤维束夹杂其中,表面不平滑,不适宜书写。
后来,蔡伦改进造纸术,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科学的工艺流程,即原料分离、打浆、抄造、干燥,引进缫丝工艺中沤浸、蒸煮的方法让原料在碱液中脱胶,打散纤维束,使纸张变得细腻可书写。
而舒望这次想用的竹原料,改良于唐代,竹子的纤维硬、脆、易断,技术处理不容易,造出的纸张还会发黄,所以需要加矾、加胶、涂粉,才能做出洁白平滑的纸张。
这些工艺流程中所需要的“碱液”,即石灰水和草木灰水,“施胶剂”有两种,一种是淀粉糊,一种是植物粘液制作的“纸药”,舒望不记得具体植物,但一定是某些容易渗出汁液的藤类植物。舒望在秦岭某地深山旅游的时候,听当地人介绍过一种杨桃,也叫中华猕猴桃,果子可以吃,藤蔓还可以用来造纸。
淀粉糊,考虑到当地人衣食无继的现状,她基本排除了,现在只能靠着这段模糊记忆,寻找淀粉糊的植物替代品了。
舒望才入山不久,就看到了不少树皮完整易取的树木,如楮树、檀树、桑树、榆树等,就叫工人们分散开,在这些树上取皮。
她转了一会儿,看见远处有棵藤蔓植物缠绕在一棵半大的栎树上,因为是冬天,藤蔓干枯老死,看不出种类,便小步走近,想把那棵藤蔓看得更清楚些。
积雪覆在枯叶上,踩上去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工人们在不远处刮取树皮,偶尔窃窃私语,空山不复寂静,舒望放下了戒心,忘了背后有一双眼睛,如影随形。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