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春无极》 42、枝江(第1/2页)
“总归如今情况很是不容乐观。”俞眉山勉强笑了笑,这种心境状态下仍看出段时虽然年纪轻些,但论说话做事的老道却更胜祁岚春,只可惜灾情不会给人慢慢成长的时间,他认为以段时如今的阅历还是不够格处理此事的,于是旁敲侧击道:“二位可知朝中派来的其他几位大人此刻在何处了么?过两日城中事务必定更加繁忙,也得让下头的人提前准备一二,以免怠慢了诸位。”
段时焉能听不出言外之意,但他能够感受到俞眉山并无恶意,全因事态紧急又牵连甚广,便理解道:“我等自江宁日夜兼程赶来,途中也无法收到与京城有关的信报,但朝中既吩咐我们速速抵达,想来已将枝城列入头等大事,相信其他几位大人很快也会赶来,还请俞大人莫急,稳住城内民心才是正事。”
“小段大人说得在理,我已下令撤离堤坝附近村户人家,加派人手悬棋挂灯,将枝江一带警戒升至最高。”俞眉山颔首道:“此时城中一切尚算安稳,为避免引起骚乱,大堤缺口一事需严令众人不得外传,还请两位能够配合。”
“那是自然,陛下派下官与祁司谏至此,本就是为了助您一臂之力。”段时点头道:“大人尽管放心,这几位江宁府衙出身,都是有轻重的人。”
俞眉山的目光穿过段时,瞧见祁岚春正在指挥着随从搬运行礼,当即面露歉色,笑着将他们往里头引去,“瞧我这记性,两位千里迢迢赶来辛苦,该先容你们在驿站里歇息后再做打算,也是我焦急下失了礼数,二位莫要见怪。”
“无妨。”祁岚春闻言上前,斗笠上的雨水糊了眼,他抹了一把脸,道:“天色将晚,眼下去了驿站只怕明日才能谈上正事,事出从急,不如且让段大人跟您先商量着罢,我领着人去收拾一二即刻,随后就来。”
俞眉山自然没有不答应的,他位高却心谦,的确是个人才,又道了声辛苦,便将段时请回了枝城府衙去。
全城里只有枝城府衙此刻最为灯火通明,无论大小官员,入目可见都是熬的双眼发红,陀螺似的旋着走。
“实在不是他们不中用。”俞眉山见状,回头苦笑道:“堤坝突然出事始料未及,这些人为着此事大多忙前忙后了数日,劳心又劳力,倘若朝廷的支援再无法赶来,只怕他们的身子就先要垮了。”
“能得俞大人引领,诸位同僚又如此尽责辛苦,这是枝城百姓的福气与幸事。”段时进了回廊,将斗笠脱下递给一旁跟随着的永瑞后,偏头道:“我与几位大人有公事要谈,你去瞧瞧祁大人有没有要帮忙的地方,若忙完了便将人接来此处一同商议罢。”
这里到底是枝城府衙,官中重地,又有许多挂着牌子的官员在场,永瑞心道离开片刻亦无妨,段时又暗中递了个安抚的眼神,于是他自领命去了。
待众人行至正厅,段时受城内一触即发的气氛所影响,未曾留心自己在纵马时沾了雨已经湿掉大半,肩头那整块的湿泽在脱去斗笠后更是无处遁形。然而他知道此时紧张,本欲跟着亦直接落座,不想浪费旁人的时间,但俞眉山下首坐着的一位中年男子,瞧着和段世洪差不离的年岁,朝他颇为和蔼地提议道:“不如先请小段大人往后厅更衣罢,如今天虽渐渐热了,落下来的无根水却依旧寒凉得紧,可不好叫他年纪轻轻就落下病根了。”
“正是如此,是我疏忽了,松声,你且先领段大人去换件干爽衣裳。”俞眉山在翻找卷宗,闻言抬头一瞧,就发现段时因出门在外,今日穿的一身茶白色,他在首座隔得远,仔细瞧才瞧出不妥来,又道:“卢守备说的不错,且先将湿衣裳换了,万一染上了风寒岂非更得不偿失?”
“那便请诸位大人侯晚辈一二,晚辈去去就来。”段时说着,目光扫过一旁的卢大人,只见他笑得温和,很是慈眉善目。
“段大人。”不待段时多瞧,俞眉山的心腹松声闻声推门而入,在他面前垂首恭敬道:“请随属下来。”
跟在俞眉山身边的果然并非一般人,便是一件衣裳的小事,都办得细致又周道,松声在短短一刻钟里找来的衣裳,既崭新又合身,连颜色也按段时的喜好择了浅的。他随即又甚是贴心地奉上一盆热水和细绢布供他擦拭,还吩咐府衙内的小厨房为他熬上了姜茶,说是待他与几位大人商议完公事后,正好可以用一些暖暖身子。
这一连串下来哄得段时很是受用,他好生谢过松声后方才回去重新落座。
“你来了。”俞眉山示意段时不必拘礼,只管坐下,因是谈公事,屋内统共也只有四人在场,“我先同小段兄弟介绍介绍,方才开口这位卢舟越卢大人,乃是鄂州守备,如今正率军驻扎在枝城,另外一位是枝江县的知州宋冀宋大人,,那枝城大堤便坐落于枝江县内的。”
“卢大人,宋大人,久仰久仰。”段时刚欲起身作礼,便被制住了。
“哪里的话,小段大人后起之秀,才是令人钦慕呢。”说话的是宋冀,要不是段时提前知晓他的身份,这一幅黝黑又朴实的面容,很容易叫人猜测着是哪家的村夫被请了来,“朝中派了人来,已经是好征兆,也好叫我们心中定些!”
“晚辈哪里能担得起您赞一句钦慕?”段时闻言攒出一个笑容,道:“诸位大人若不嫌弃,唤我一声小段即可。”
“既如此,远徽,你先给小段将枝江和大堤的情况交个底吧,心中该有个大概的轮廓。”俞眉山揉了揉眉心,他手里持着几份卷宗,上头用笔圈点出了好几处,“汛情一日一变,你只挑要紧的讲罢。”
宋冀拱手应了,自己在脑中梳理了一遍,才谨慎开口道:“最初提出修建枝城大堤的是裕贞帝,且是他刚即位时便着手此工程了,这道河防虽然如今看着不可或缺,保了长江一带长远的平安,但工程量极大,户部拨不出那么多公款,当年众臣们为此吵了又吵,最终幸亏裕贞帝顶着莫大的压力逼国库出银子,工部也因此断断续续修了六七年才建成。诚然江南是大邺最富庶繁华之地,然而赢也在水败也在水,未建成大堤前,我们这一块的百姓皆苦洪灾久矣!小段,你试想想,每岁至六七月,正是夏种的时节,偏偏洪水来了后就只有眼睁睁瞧着农田庄稼毁于一旦的份儿,然而这还不算灾年!”
“那青黄不接的灾年是什么情景,想来不必我多说了。但是自从枝城大堤修成,长江一带的人们便不再事事都指望着老天爷开眼,到底我们也能做几分主了。加之先帝和太后娘娘对水利皆甚是重视,这十几年来不断修葺加固大堤,且新修了几条备堤河与内土备堤,想贞元年间那场大洪它都抵住了,按理来说本该是固若金汤的”宋冀沉沉地叹气,抬手自倒了盏茶润嗓子,接着道:“但今岁气候实在反常妖异,又是屋漏偏逢连夜雨,早前几个月朝中才拨下款来修过,河堤司亦查了无虞的,谁知道就是如此还能出问题呢!”
“朝中每年都会拨款下来修葺么?大概是什么时候巡查的?”段时听得仔细,他琢磨着询问道:“宋大人,有关枝城大堤拨款与巡查这块,您可否与我细说说?”
人都无益不早起,熙熙攘攘皆为利来,段时又才查过一桩贪污舞弊的案子,听宋冀这么一说,脑海里的敏感线登时就颤起来了,直觉里头恐怕藏着猫腻。
而俞眉山和卢州越闻言俱是眉头一皱,二人心照不宣地对视一眼,却都没有说什么。
“那是当然,小段大人且容我慢说。因枝城大堤可谓是枝城命脉之一,故而朝中早年间就特意为此处设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