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夫牌饭庄: 42、042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傻夫牌饭庄》 42、042(第1/2页)

    陶蓁与阿井一左一右,双双于衙门西侧门堵到了里正。
    彼时这位村官正在儿媳的面鱼儿摊前,打算喝两碗面鱼儿充作午食,好节省下?几个?铜板的饭钱。
    陶蓁追去时,他正喝了一肚子?的浇头,觉着饱了些?,连鱼儿也省下?了。
    瞧见陶蓁,他便站起身,肚子?里的水也跟着“哗啦哗啦”响,“怎么?可是案情又有了什么反复,要叫我们回?去再审问??”
    陶蓁气喘吁吁,掐着腰休息了好几息,方问?:“户部寻地?种新粮食,阿叔可知?”
    里正忙点头:“怎会不知,他们在村里测水、测土好几日,说要选地?种粮食。那粮食我远远见过,一颗像黄豆那么大。户部的大人们给我看过画像,一个?粮食棒子?上能结几百颗豆子?,好家伙,要是真能种起来?,还?愁吃不上饭?”
    “阿叔可表态咱们村儿要种?”
    “没人敢种。三十?几年前朝廷就鼓励民间种一种新粮食,许诺的极好,庄户人家抢着种。谁成想种出?来?根本不是朝廷说的那个?样儿,吃不得,最后都当了柴烧。咱庄户人家靠天吃天,被耽搁这么一年,多少人饿死。咱村当年饿死了一半人,剩下?那一半,还?是你阿公把半生积蓄全都拿出?去买粮,才救下?了剩下?的人。那时你爹才几岁……”
    陶蓁怔怔,完全不知道?还?有这一码事。
    怪不得户部官员亲自去各村推销,竟都未推出?去。
    怪不得她阿公堂堂尚书,最后穷的叮当响。
    “你成亲时张官媒前来?逼婚,村里邻人出?来?相帮,那都是你阿公当年攒下?的人情……只三十?多年过去,老一辈还?记得当年事,新一茬人早都忘了。”
    陶蓁这才知道?,为何原身守孝期间与村民往来?不多,可到了最危急之时,竟然会站出?来?那么多人。
    原来?,果然是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然现下?不是说这个?的时候,她忙道?:“这回?不一样,这回?的庄稼特别好,是我在……我在古书上曾看到过,其状如?豆,色如?玉,穗似小臂粗细。一株结二到三穗,每穗得五六百粒豆。其性贱,易活。”
    “真的?”肖里正吃惊,“这么说,古时便有这庄稼?”
    陶蓁忙点头,“那时众人不知它能吃,现下?朝廷已发觉它的妙处,号召大伙儿都种。我方才在衙门后院听闻,一亩地?可补产五钱银子?。如?果咱村有五成人家种它,这一年不但能从朝廷领几十?两银子?,还?能出?产好多粮食。走,我们先去衙门,同户部的几位大人再说说。”
    衙门后院公房内,几位从京城户部而来?的官员坐在椅上,听着肖里正讲庄户人家的顾虑。
    这顾虑此前没人同几位大人明着讲。
    但凡他们到了一个?村落,查测出?种植新粮食的条件适宜,前去同村中里正提起此事时,各里正都是口中应的干脆利落:“好好,大人放心,草民立刻去动员乡亲们……”
    官员们真的放心离去,然而左等右等都再无下?落。
    一处村落如?此,十?处村落也如?此。原本官员们觉着此事利国利民,民众应该追着抢着要种才对。未成想大江南北这么走一遭,遭受的冷遇远超他们想象。
    此回?跟随钦差一起北下?,到了青州府,众官员几乎已不抱什么希望,只不过拿一份俸禄,该做之事按部就班去做而已。
    肖里正此前也是用客套话应付这些?大人们,只今日既然陶蓁作保,他也就把实话讲出?来?:“实是三十?年前之事,把乡亲们吓着了。那时草民不过十?一二岁,饿的日日寻草吃……”
    一个?官员道?:“三十?年前那场祸事,我等也寻了卷宗出?来?看过,是当年主持此事的官员立功心切,只在户部公田内试种过一季就推至民间,未成想再种却转了性。这回?的新粮食,我等已试种过三季,性状稳定,才能拿出?去在民间推广。”
    肖里正瞟了那官员一眼,赔笑道?:“当年的那些?大人,也是打了包票的……”
    “这次还?有银两,一亩地?补产五钱银子?,朝廷是真想为民造福的。”
    “这银子?草民哪里敢收。若应承各位大人,回?去有村民领了银子?不种地?,扯了包袱皮连夜跑怎么办?若没人跑,却种不出?粮食,白白辛苦一季。届时没了嚼用,粮价大涨,这五钱银子?能买几斗米啊……”
    诸位官员一时语塞。
    此次朝廷派官员进民间,就是考虑到三十?年前之事,圣上切切叮嘱,万不能以强硬手段行威逼之事。
    他们纵将胸脯拍穿,可种庄稼不是一朝一夕,怎么给人证明呢?
    陶蓁等在一旁,听着官与民双方的拉锯,内心焦急不已。
    桌上摊着一把玉米,地?上还?有半口袋,隐隐都能闻见玉米的清香。
    怎么能证明玉米的价值呢?
    此时她身边小满的腹中“咕咕”连续叫,是一大早出?来?,未来?得及吃早食。
    她的一拍脑袋。
    蠢啊,她可是个?厨子?呀!
    她站起身微笑道?:“我有个?办法,或许能证明这新粮食的价值。我要借衙门后厨一用,还?要向几位大人讨几碗种子?,大人可舍得?”
    —
    “吱吱呀呀”声在衙门前院一片空地?上不绝于耳的响着。
    空地?上摆着个?石磨,两个?厨子?一起推动着磨盘,另一人怀里抱着小半盆干玉米粒,每隔一阵就往磨盘上撒上半碗。
    推上一阵,磨盘停下?,将盘中已碾细的玉米面倒进编织的极细的筛子?。抖动筛子?,细面漏下?去,粗粒与外皮被留在筛子?里,倒进磨盘里跟着继续磨。
    碾出?的细粉被厨子?快速送进后厨,等不到全碾完,攒够一整碗时,陶蓁就开始忙活。
    先做一道?玉米面发糕。
    玉米面里加温水一碗、糖霜一小勺、鸡蛋一个?,再加上后厨常备的蒸馒头的老面剂子?用于膨发。用米酒代替清水,将面和成微软的面糊后,放至盆中,盖上干净巾子?等待醒发。
    两刻钟后,面糊已膨胀,连同筷子?一起交给阿井,由?阿井快速搅拌,搅去面糊中的气泡,将其倒至另外一个?干净铜盆,锅中加水,隔水开始蒸。
    接下?来?做玉米面条。
    玉米粉中一颗鸡蛋提升嚼劲,加清水,再放两勺盐能使之更筋斗。揉成光滑面团后切成宽条状抹上清油静置。
    一刻钟后,面条在清油的作用下?已极软,拉扯成细条丢进沸水中大火煮开,捞进碗里,加蒜泥、熟菜叶、花椒面、胡椒面、熟芝麻,用热油一泼,就是一碗油泼玉米面。
    厨房外头,石磨声已停。帮不上忙的厨子?们纷纷围在窗前细看。
    做法他们都熟悉,简单不能再简单的庄户人家家常饭的做法,在这衙门后院大家伙儿都不屑用,省的官老爷们说厨子?们做饭不用心。
    若从前衙门里的这些?厨子?们还?曾经小瞧过陶蓁,可自有一回?天下?暴雨她在衙门滞留三日,曾在这后厨里帮厨过几日,那几日是厨子?们受大官小官苛责最少的日子?,甚至有几个?官儿还?破天荒掏出?银子?打赏了众人。
    从那之后,再没有人怀疑陶蓁的厨艺。
    此时“滋啦”一声,热油泼上金灿灿的面条,蒜香味顿时被激发,浓烈的香味毫不吝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