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多子多福(清穿)》 第179章 179*后世02*彩虹屁(第2/3页)
“四子与兄姐相比并不如何出名,其在历史学界也没什么地位,说起他的时候也常常将其略过,但是……”
一个电影学院的学生大怒——
“说什么屁话呢?谁说弘昼不出名、没地位了?你知道他被称为电影之父吗?你知道他是第一个世界级的传奇演员吗?你知道他主演与拍摄的电影至今都是我们影坛众人心中的经典,不将其反复研究透了根本就算不上出师吗?你……”
“停停停!”
历史学生哭笑不得——
“你是选择性忽视了我的前缀吗?我说了,他只是在历史学界没什么地位也没什么名声。”他笑了笑,“你们从他的反应中就知道了,其在话剧与影视方面的成就至今无人能比,每一位与电影有关的从业者入行学习的第一课,就是弘昼的生平。”
“他不但在电影方面贡献颇多,还出面创建了第一个电影节,是电影节的第一位影帝,但在之后便为了给后辈一个出头机会退出了影帝的竞争,成了电影节的主席与评委。”
“他第一个拍摄有声电影,第一个拍摄彩色电影,第一个尝试电视剧,第一个拍摄出含有故事情节的广告短篇……”
“他在影坛的地位无人可以撼动。”
“四女弘皎,其本人不但在历史学界有着举重若轻的地位,在学术界也有着与弘昼相当、甚至犹有超过的地位。”
“咱们比较熟悉的蒸汽机、照相机、摄像机等等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绝大部分都是弘皎独自研发或与他人合作研发,其本人所学,以及推导与发现的各中理工科知识至今也无人能比。”
“这里必须说一点的是,弘皎在晚年接受采访的时候曾说,她的基础教育与小时候学的基础理工科知识都来自于张太后的编写的教材,而张太后编写的教材又说是来自于其早年走南闯北甚至到海外做生意时候所学……
“奇怪的是,史学家从未考证到那些知识的发现者。”
“不过即便排除这部分知识与发明,弘皎的发现与发明仍旧是世界第一。”
“第六子弘晏的话……”
历史学生迟疑片刻,还是说道:“他的相关事迹玛丽应该更清楚的才对?”
玛丽愣了下,点头:“他是我的偶像之一。”
历史学家笑道:“那便由你介绍吧。”
玛丽有些疑惑,迟疑地看着他:“你为什么不直接介绍呢?是因为弘晏在历史学界没地位,没什么资料?”
“不不不,作为三国财政大臣,凭一己之力盘活了三国经济,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行与飞速发展,同时在三国国库的充盈与国家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作用的人,其在历史学界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一旦提到世界经济,便永远绕不开弘晏为了发展经济而推出的中中举措。”
“但我个人并不怎么喜欢他,所以对他了解不多。”
玛丽愣了下,才想明白其中原因。
一切都只是因为,弘晏此人的婚姻观:弘晏一直活到了九十八岁才无病无痛地寿终正寝,但终其一生也不曾结婚,他甚至在二十五岁这年就早早登报声明自己决定终身不婚不育。
他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
甚至在结扎手术被发明后,他毫不犹豫做了第一个人类小白鼠,躺到手术台上给自己做了结扎。
可他这样做只是因为觉得一旦娶妻生子就必须对妻子忠诚,对孩子疼爱——
至少不能碰第二个女人,也要分出足够的时间陪伴孩子。
但这两者,弘晏都做不到。
所以他决定不成婚不生子,也免得给别人带去影响一生的伤害。
然而……
喜欢他的人自然说他这是另类的负责表现,不喜欢他的人却觉得他不负责任到了极点,对其厌恶非常。
玛丽对弘晏的所作所为没什么感觉,于是叭叭叭地介绍了弘晏的相关事迹。
除了弘晏担任三个国家的财政大臣,推动工业革命的快速发展与世界经济全球化等功劳外,还有一点不得不提的是——
“据说乾隆最后能登上皇位,也与弘晏有关。我以前只当是传言,等听完大卫的解释后才信了这话。据说雍正帝直到临终前半年,才动了换储君的想法,之前一直都是弘晖。而他会突然产生换继承人的念头,只是因为看了一段弘晏从美洲带回来的短片——好像是世界上第一部电影?”
得到电影学院的学生点头后,她继续道,“雍正帝通过短片与当时从美洲回来的弘晏的讲述了解了世界局势,终于从大清世界第一的美梦中清醒过来,意识到了大清四面楚歌的境地。”
“而弘晖因为常年在大清生活,无处得知世界发展与局势,想法与雍正清醒前一般无二,且性格过于温和,并不具有太多进攻性,于是被当时已经觉得自己时日无多的雍正判出了局。与之相反的是乾隆,因为张太后与女帝等人而对世界局势非常了解,甚至比雍正更早意识到大清处境,且其性格更具攻击性……一番权衡之后,才选择了乾隆做继承人。”
“一切的开端,都是因为弘晏带回来的那部短片。”
历史学生有不同意见:“这件事弘晏并无太大功劳,因为无论是女帝还是弘晏本人的回忆录关于此事都提到了一点,弘晏回大清的时候并不准备带上放映机与短片,因为觉得技术不成熟,影片并无观赏性。”
“女帝却主动建议、甚至强行让弘晏带上了放映机与影片,她同时还让弘晏带回了火车头与其他东西。”
所有人听完只觉得目瞪口呆:张太后这几个孩子也太厉害了吧?
玛丽好奇:“你们是因为这些大佬知道张太后的?”
所有知道张太后的人纷纷摇头。
历史学生道:“康熙时期其实就有了闭关锁国的苗头,雍正帝本人对洋人的观感其实也很差,但其在登基后却并未延续康熙的决策封锁通商海岸,除了全面禁止了传教、将洋人迁移到了京城等几个地方生活外,不但解除了康熙时期封锁的海岸,还另外下旨开了几个通商口岸与外国人做生意。”
“主要原因就在于其夺嫡时期从张樱手中获得资金,有相当一部分都来自于海上贸易。雍正知道了海上贸易的利润,再加上康熙晚年将国库折腾一空,他继续填补国库,所以不但大肆抄贪官的家,也主张鼓励贸易。”
“乾隆就更不用提了。”
“至于孩子?生了好几个孩子又不是她一个,但你看谁因为生孩子出名了?非要说的话,也只能说她教育水平牛逼,所有孩子竟然个个成才!”
“要知道,女帝建国之前大清国内的环境可不算好,女性根本没有平等受教育的机会,公主们更是只有被送去抚蒙联姻这一个结局。女帝能与乾隆等皇子接受同等教育,正是张太后以资金支持换来的条件之一。”
“若没有张太后的争取,有没有女帝还是个未知数呢。”
师范学生连连点头:“对对对,教育界好些人都对张太后的教育方式好奇,为此将她几个孩子提到她的只言片语都收集起来研究,因其教育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