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夜阑京华》 第五十二章 夜阑观山海(3)(纸上残存的油墨香。何未怕...)(第1/2页)
纸上残存的油墨香。 何未怕被人瞧见报纸,将它重新塞回布袋子,混杂着北平各色报纸的袋子里。 “总觉得委屈了你,”谢骛清替她拢好军装外衣,“没能给你一个公开的名分。” 她笑,轻声嘟囔:“还想如何公开?”
护国寺荒废后,各殿各堂都被分割开。卖山货、卖艺的,还有露天的茶馆和戏台等。瑞芝堂门前的一块空地,搭着简陋棚子,摆了□□张方木桌,售卖羊霜肠。夜色渐深,食客寥寥。一旁,有个老人家穿着老旧长袍,旧虽旧,却干净异常,竟是浆洗过的。 倒像谢骛清的做派,衣物式样不多,每一件都干净笔挺。 老人家做卖艺的生意,临要收摊,不再应酬往来客,自娱自乐着,哼唱着喜欢的小曲。老人嗓音沧桑,哼得词句不清。谢骛清听了会儿,何未问:“听出他唱的是什么吗?” “没想到长恨歌也能唱出来。” 言罢,他饶有兴致跟着学起来,前半句倒是认真:“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后半句却成了,“何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何未不让他再唱,已有路过的女孩子瞧他了。
跟随的警卫排散在四周,隐在人群里,陪着将军享受难得轻松的一夜。夜深,西北风渐起了,她见大家辛苦,掏出手袋里的银元,要老板在四张桌子上摆满了大碗的羊霜肠。 热气腾腾的汤水里,满满的霜肠上洒了麻酱和香菜,正合此夜驱寒。 “我不是说过,要带你吃遍四九城吗?”她拉他在最里侧的木桌坐下,主动藏于警卫排的掩护圈内,好让众人吃得安心,“这是霜肠,羊肠灌上羊血,用花椒大料煮出来的。” 她用筷子拨开香菜,给他看:“羊肠的白,像霜,所以叫霜肠。” “好名字。” 南方来的兵,没吃过这个,倒是新鲜。 没一会儿,来了批新入北平城的东北军兵士,占了另外几张木桌。军装不同,难免相互打量,那边有人问,兄弟哪里来的?没撤走的西北军?林骁答,南方来的。毫无交集的两拨人,说起了曾经的北伐。那年,南方军队为攻,北方为守,互为死敌,而今坐在同一处吃着北平小吃,说到昔日北伐战争,吴姓军阀节节败退,举着大刀和机关枪一起督战的往事。 “我们东北军都看不下去,”其中一个人操着关外乡音道,“真不是东西,不许撤,谁撤,大刀队就砍谁的脑袋,逼死了好多兵。” “这是他们的常态,我去武汉述职,在火车上,能看到好多路边树上的尸体,”林骁说,“都是不敢撤退,自己上吊死的。” 何未静默听着。
回到百花深处,两人先后洗澡。 谢骛清一进了屋子,何未递过去一块白色毛巾,他接过来擦了两下还湿着的头发。 “他们说北伐战场的事,发生在哪年?” “打贺胜桥的时候,我们有个独立团和直系的人打,”谢骛清道,“直系打不过,往后撤,吴佩孚就叫来大刀队和机枪架在桥上,砍了十个旅长的头挂在桥头,下令后退者杀无赦,后来他们打不过独立团,一直往后撤又被杀,就调转枪头和督战的人打上了,内部杀得血流成河,北伐军大胜。” 何未在书桌旁的椅子上,托着下巴听。 谢骛清解衬衫纽扣。 “这刚几点?”她惊讶,还不是两人睡觉的时辰。 他手指一顿,盯着她瞧。 “……刚回来,就关灯睡觉,院子里的人要笑话的。”她小声道。 谢骛清仿佛被提醒,揿灭台灯。
“说不让关,你还关?” “想开着灯?”他走向她,“我倒没什么,都随你。” 谢骛清弯腰,果断把她从椅子上抱起来。 “你的腿……” “好差不多了。” 一两丈见方的床榻,两人睡了不少日子。他喜好床帐放下一半,以挡玻璃窗外的月光和小院儿里的油灯光。前两日她心血来潮,换了暗红床帐,冥冥中像为今日准备似的。 “没解枪。”她摸到枪套。 他不答。北伐那阵枪不离身,有时躺在简易帐篷里,想起她,常想到她喜欢这把枪的。在天津九先生的客房里,在枕头下摸着玩,也许她不怕走火。 煤油灯的光被玻璃减弱了一半,再被床帐遮去大半,只余下极暗的红灯影。谢骛清亲她。 “今天该提前说的,”她被亲的间歇说,“婚纱就在家里,带过去多好。” 谢骛清任由她遗憾婚礼的着装,将她白色缎面的睡衣剥了。 “你怎么衣裳都不脱?” “干净的。”他说。 她回抱谢骛清。他背上的皮肤紧而滑泽,摸上去有不平的地方,在红灯影里,她从他肩头望下去,望到衬衫下的旧伤。她分出去的神,被他耐心地拉回到床榻。 白色缎面睡衣压在她背下,她没留意。等窗外煤油灯熄灭,谢骛清短暂离开,光着脚到多宝格隔断墙的瓷碟子里找香烟,她费力将睡衣从身下拉出来,丢去床脚。 瓷碟子里的杂物堆在一块,他拨开附在上头的几根笔和钥匙,拿到香烟和火柴盒。回来时,拍了下她的腿,低声说:“等我抽根烟。” 还不睡? 谢骛清轻拨她的小腿,让她往墙边靠,他挨着床沿坐下。 火苗呲地一声,在他手指间冒出光。他低头想点烟,停了片刻,又将火柴甩灭了,轻声道:“走前让老先生把个脉。” “把什么脉?”她问完,即刻懂了。 谢骛清怕她已经有了身子,在旅途上奔波受累。 她喃喃说:“怎么好意思开口问。” 他笑,将烟盒和火柴盒丢到枕头边:“我看差不多了。” 这还能看的?她腹诽。 谢骛清这回把军裤也脱了,丢在床边的椅子上:“就算之前没有,今夜也差不多。” …… 她想到六国饭店的舞厅,两人交换完对戒后,恭喜两人的一批批军官,那些他昔日的学生面对他,不管军衔多高,都有着对恩师的敬重。偏这个被人敬重的谢教员,在这黄花梨木的床榻上极不检点。 这天夜里,谢骛清几次离开床榻,其中一次出去看最新的电报,安排即将到来的南下行程。最后一次他上了床榻,她熟睡了,被他横抱起,在颠簸里醒来。 横抱她的男人,把她放到外间的卧榻上。 “好好床不睡。”她搂他的脖子。 “这里有海棠,”他耳语,“你睡醒了,能看见。” 她笑着,窝到他怀里睡了。
六国饭店的事很快传开,说是谢骛清将军为讨何未欢心,办了一场订婚宴。何家二小姐从少年时订婚数次,每每无疾而终,众人见怪不怪。 “倒是赶上一个时间了,”七姑姑把一份《申报》翻开,“召应恪和至臻刚登报离婚。” 第三页的一个边角的位置,刊登着一则离婚启示:召应恪、召何氏(即何至臻)因双方意见不洽,自愿离婚,永远脱离夫妻关系。特此登报声明。 “至臻跟一个东北军的人同居有两年了,”七姑姑说,“一直在天津,召应恪在南京,说是前两天才约见了一面,当日登报离婚的。”
召应恪从北洋政府倒台后,就直接去了南京担任要职。 一心治学的召家,出了个弃文从政走仕途的大公子,从昔日京城到如今的南京,竟是越走越顺。去年召应恪回京,穿着中将制服,身边前呼后拥的北平官员有十几个。 他下榻北京饭店,那晚接风洗尘的酒会上,何未也在。有不知两人过去的新调任的官员,竟主动为他们引荐:“召委员,这位是何家航运的主人,何二小姐。” 两人对视,都笑了。 那官员身旁的秘书忙耳语,道出两人过去的姻缘,官员嘴里讷讷着,只怨自家多话。 当晚召应恪是贵客,往来引荐者无数,何未没同他说两句话,他便被接走,去了另一处接风洗尘的酒会。
其后一日,召应恪的秘书递了名片到船运公司,邀她同游故宫博物院。 当年被何未和谢骛清一同救出租界,送上出海游轮的召家小公子召应升,自大哥从政后,就重获自由身,不久归国,受聘于博物院,清点、管理清朝皇帝留下来的文物。 那天召应恪请她去,何未在故宫博物院的大门外,见到召应升时,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