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夜阑京华》 第二十四章 醉颜对百花(1)(隆冬时节,天津寒风刺骨,...)(第1/2页)
隆冬时节,天津寒风刺骨,如同当下的局势。 那天回到利顺德,她才知道,谢骛清前一天心情低落在喝酒,就是因为看到了电报里的《外崇国信宣言》。这一纸宣言让“反帝废约”成了空谈。 南北统一已不可能。 何未知道,南北注定要战,北伐越来越近了。
和谢骛清一同来的将军们,有半数已乘火车,回去广州。剩下的一半留在这里,做着善后工作。谢骛清那天离开老师家,直接去了奉天。 他照旧留了一个副官在利顺德陪她。那副官悄悄告诉何未,那两天将军本该休息,连夜坐火车回来,隔日再连夜赶回去。“林副官说,将军回来都舍不得睡,见到二小姐太高兴了。” 她后悔那晚没察觉他的累,让他多睡会儿。
他的同僚一个个离开,她一天天等他从奉天回来。到临近月底,实在不能再等了,何未发了份电报过去,只有日期和车次表,是她返京的日子。 谢骛清回电简短:岁寒,珍重。
她离开那天是元旦,从天津总站走。航运天津办事处的经理是从北京调来的,同何未认识了几年,习惯见她和气的模样,这回见她在心情始终不好,猜想二小姐遇到烦心事了,特意安排了一场盛大的送行,来了七八个经理,将她围拢在当中,在站台上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何未过去的张扬做派是想尽快被人熟知。她年纪轻、资历浅,须用非常手段扬名。而这两年生意场上被人认得熟,对外就不讲排场了,被经理这一安排,反而不自在。 她瞧见谢骛清时,谢骛清早就看到了她。 这回他身边的人少,只他一个将领,跟着的是林骁和读书的,余下二十几个中级军官和老兵。何未一见他便笑起来,谢骛清和她目光对上,朝着她独自一个走过来。 办事处的经理不知此乃何方神圣,但见何未的笑颜,便知趣地说:“二小姐,一路平安。”说完,带着人离开了站台。
何未两手插在大衣口袋里,脸在毛茸茸的领里,看着他对经理们微颔首回应,见他走到自己跟前,心跳得慢极了:“谢将军去何处?” “自然是南下。” 她被“南下”两个字刺中,笑意缓了缓。 谢骛清目视着她的脸,又道:“不过听说二小姐要坐这一趟车,特意换了票,预备在京城过个年再走。” 他从未提过过年的安排…… “我还以为,你马上要走。”她呼出的白雾,在脸旁,时浓时淡。 谢骛清笑着,抬头看车站的旅客天桥,柔声说:“想至少陪你到过年。” 津浦铁路是南北主干线,旅客多,他们不方便在外说要紧的话,在冬日清晨的青白日光里,何未也陪他看天桥:“可惜铁路只能国家修,”要不然就是军阀在自己省内修,“不然等我赚够钱了,到老了,就修一条贯穿南北的铁路。” 谢骛清偏过头,瞧着何未。 “我真想过。”何未认真道。 从贵州到北京,不,从最南到最北,一路贯穿。 到老了要能这样走一趟,算告慰了那些为此付出一切的将士们。 到那时,老了的将士们坐着火车,看着沿途风景在身后跑上几天几夜多好。不过……恐怕真到那天,车厢基本都是空的了。
登车后,她跟谢骛清进到单独的一节车厢。 林骁为他们打开包厢的门,里边铺着地毯,窗边有两个沙发位,北面还有一张休息床榻。读书的和林骁早在他们登车前里外检查过卫生间和四处。他们关门后,何未里脱了大衣,背后谢骛清的一双手接了,为她挂到了车厢的衣架上。 何未为多出来的相处时间而高兴,回身,盯着他的脸就笑。 火车渐渐启动,碾压铁轨的噪音充斥在车厢里。 她见他拉下布帘子,挡住窗外风景,想抱他,碍于车厢门没锁,只是想想。 “没人进来,”他看穿她心思,“我毕竟带兵多年,治下的威严还是有的。” 谢骛清见她目光飘忽,猜她该回忆起了那晚两人温存的事。 回奉天的火车上,他始终在想那晚。她的人,身体,还有她睡着的样子。
可惜车厢不是个亲热的好地方,颠簸在路上,随时都有可能被打冷枪。他拉上窗帘是为了安全。只是他不想明说,不愿让未未这一路坐得提心吊胆。 随着火车颠簸,何未和他先后落座。 谢骛清手边有副官放的今日电报和天津买的几份报纸。如今报业兴盛,各地大小报纸不少,各有特色,他难得来一趟京津,便每日都读几遍,了解北洋政府治下的时事。 “还以为你赶不回来。”她说。 “不回来,怕有人抢着为二小姐领祈福粥。”他笑。 她注意力全在今日能不能见到他,竟忘了明日是腊月初八。 今天是元旦,明天是腊月初八,后天是她生辰。 许多年后,她想起1925年这一年的元旦,还在想真是巧了,连着三天的好日子。
路途中,时不时有人到车厢外问一句,有人想见少将军,门外的人一律回答:在休息。车停了数次,车厢门仅拉开一次,林骁亲自送了手信,何未见信封上写着“即付丙丁”,想这是要紧的东西,要阅后即焚。 他看信,她瞧他。等信还给林骁。 她在火车的颠簸里,感慨看他:“你在南方时,我常后悔没多了解你一些。” 谢骛清和她目光相对:“现在了解,还来得及。” 她轻声问:“你喜欢吃什么?” 他想想:“过去爱吃家乡菜,这些年不大吃了。在饮食上,我比较克制。” “平时喜欢几时起,几时睡?” “常年行军,在睡醒之间没有规律。就算睡,都不太能睡得沉。” 那晚抱着她睡,她稍一动,他就会醒。最后索性不睡了,靠在那儿在脑海里画东征的战图,排兵布阵。后来他在奉天闲下来,想这是日后两人结婚同床的一个难题,不过问题在他,不在未未,须慢慢调节。 “去保定前,读过什么学堂?” “观潮学堂,”他道,“现在已不见了。” 谢骛清为她回忆说:“那时在学堂里,常有老师在多地授课,会带来不少反清和民主革命的报纸。家里有请老师,教我海外各国历史和地理。长过十岁,进了父亲的军队历练,再后来就去了保定。” “你两个哥哥都是这样吗?小小年纪就在军队历练。” 他点头:“我父亲一生戎马,为人朴素,家训就只有八个字:诸子从军,为国尽忠。” “妈妈不心疼吗?尤其……” “每次都很难过。”他轻声道。 尤其是一个个都真正地尽了忠。
车又一路前行着。 “还有一个问题。” 谢骛清等着她问。 她轻声问:“过去有过女朋友吗?正式的那种。” 他有二十七年的人生路和她无关,太多的春暖秋凉,夏暑冬寒。谢骛清虽讲过大概的轨迹,却没有和感情有关的细节。 他竟在回忆。 须回忆那么久?有很多吗? “十八岁那年,二姐安排见过一个女孩子,”那年正是他最盛名时,“后来,他父亲安排刺杀我,之后我去了南洋。” …… 她像没留神咬了酸杏子,算到牙根上。 “见过几面?”她酸溜溜地问。 “两面。” “她喜欢你吗?很喜欢?” “不是很清楚。”他如实作答。 该是喜欢的。谢家少将军权掌一方,功业初成。十八岁的他是何等意气风发,见到那时的他很难不动心……尤其还是两家商定好的准夫婿。
火车鸣笛两声,缓慢地停靠在一个本不该停靠的小站旁。 轻叩门打断他们。 林骁进来,低声道:“是那位秘书先生。” 谢骛清想了想,点头让人进来了。何未见是个戴眼镜的陌生男人走入,伸手,无声地问谢骛清讨要一张报纸。谢骛清递给她了一份《京报》,车厢门外站定了另一个男人的身影,何未接报纸到半途中,手微微停了下。是召应恪。 那天从九叔家离开前,婶婶告诉她,召应恪这回来天津是作为谈判的代表之一,专程来接待谢骛清这些将军们的。他是九叔的侄女婿,出公差顺便带了过年礼到九叔家,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