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替宋》 第250章 永乐(第1/2页)
赵枢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金国好好的又要跟自己翻脸。
他们这个计策如果被识破,金国就必须发动强攻,宋军只要稍微坚守一阵等待深秋到来就能给金国造成巨大的杀伤。
这个战法明显有点昭和了。
按理说金国之前偷袭居庸关的时候已经证明,想要迅速越过三藩基本不可能。
难道他们的目标真的就是耶律延禧?
可这样不是平白给大宋递刀子,在后面的谈判中让他们更加被动吗?
虽然琢磨不通,但赵枢还是谨慎地向宗泽传令,再命令李纲以少宰的身份居中调度,随时准备应对四方极有可能发生的变乱。
但也是这时候,赵枢又收到一份奏章——
一个跟随种师中一起来开封的河西义民首领居然上表表示金国来势汹汹,现在马上入冬,很快又是大宋造反最多的季节。
李纲不知兵,不应该由他坐镇都督诸军事,应该调遣知兵的武将坐镇,才能保证万无一失。
这个上奏的义民首领被安排了一个承节郎,在大宋不受待见的53阶武官中排51,这人居然还敢上奏参少宰李纲不知兵,这是谁给他的勇气?
不等赵枢吩咐,为了避嫌的种师中和张叔夜立刻请宇文虚中调动宪兵将其捉拿归案。
大宋的上官可以随便褒贬皇帝,你这种小武官不会真把自己当个人物了吧?
赵枢倒是觉得没什么影响,他让皇城司调查一下这人背后有没有旧党唆使。
如果没有,倒也不必因为他随意褒贬李纲就把他抓起来。
“那人叫啥?”
“回大王,叫李孝忠。”
唔,又是个没听过的名字。
李纲也听说有人参他,不过他现在混到了宰相。
所谓宰相肚里能撑船,大宋天天你攻讦我我攻讦你的小事也不放在心上。
“我听张相公说此人颇有义行,不然也不会千里来此,想来也是一片赤诚为国。
大王元日就要登基,不如先收押一阵,等登基大赦的时候再放了便是。”
李纲知道自己确实不懂军事,他这个督军更多是为张叔夜的军机房掩护,这么搞这个李孝忠倒是有点真心为国的意思了。
“若是不处置,只怕旧党会群起而上,攻讦李相公,若是随意处置也不好。
这样吧……我叫王长史去忽悠,不是,去跟他好好谈谈。
若是他真有才学,让他先在本王幕府戴罪立功,若是没什么本事……向他晓以大义,让他别在这种时候胡说八道就行了。”
这个小插曲结束,赵枢又开始抓紧琢磨明年的安排。
赵佶已经决定元日退位,让皇位让给赵枢,眼下赵枢需要安排准备的事情非常多。
首当其冲的就是年号。
靖康时不可能靖康的,于是赵枢只好找来一群闲得蛋疼的博学大儒,请他们商议来年的年号。
赵宋就是不缺博学大儒,这些人蒙未来的官家召唤,各个容光焕发,一群人凑在一起,不断的旁征博引,听得赵枢一愣一愣的。
“往昔,佞臣把持朝政,忠言不彰,所谓‘有晋郁兴,载崇藩翰,分茅锡瑞,道光恒典’,不如以‘道光’为号。
正印大王以藩王应天命,将广开言路,任用贤明!”
赵枢:“下一个。”
“道君皇帝深谙天命,以皇位赠大王,与大王并为二圣。
若是大王改弦更张,只怕让别有用心之人胡言大王不孝。
所谓‘禹承舜禅,与尧同治,必不释二圣而远则凶顽’。
不如以‘同治’为号……”
赵枢:“不用了,谢谢。”
“那‘兆民欣戴,咸乐嘉庆’,以‘嘉庆’为号……”
赵枢:“你们能不能想点阳间的年号?搞我呢?”
“那宣示正统应该行了吧……”
“来人!”
燕王果然很严格。
一群大儒有点害怕,又多少有点不满。
我们这么专业燕王居然还不满,我倒要看看你最后还弄出个什么年号。
赵枢回到府中,只见邢秉懿正和方百花一起将家里的东西整齐规整记录。
之前王贵妃之乱,王永虽然早早带府上众人出去避难,可家里的事物不好搬走,除了机要书信已经提前烧毁,其他的宝物都被乱军哄抢一空。
不过赵枢马上是要当皇帝的人,自然不缺这些东西。
蔡京回家之后,蔡攸将蔡京府上的不少珍玩送给赵枢,又打了不少家具,现在赵枢府上比之前还华贵几分。
赵枢好奇地问邢秉懿和方百花在做什么,邢秉懿非常认真地道:
“这府中事物都是全新的,再过三个月大王就要搬进宫中,我和姐姐要清点一番,这些丢了可惜,也一起搬进去吧。”
邢秉懿和方百花都知道新皇登基后面临的情况没有想象中的这么顺利,
现在谈不上清平盛世,赵枢在外征战四处都要用钱,两人一直深感无法给赵枢提供什么帮助,也只能从这种细枝末节入手。
这已经让赵枢足够感慨。
回到开封终于有很长的一段时间陪伴自己的二位夫人,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又要别离。
“大王,下次若是再去北边,妾愿跟随大王,也好有个照应。”
邢秉懿现在跟开封府中的贵女交际已经有了不少心得,能给赵枢提供不错的助力。
可以后当了皇后,这项技能就不太好施展,两人猜到赵枢日后肯定还要北上再战,也不愿留在宫中跟赵枢相隔万里。
方百花快人快语,道:
“夫君要当皇帝了,不如迁都去燕京,到时再有作战,我也能随护卫夫君左右。”
邢秉懿在身侧连连摆手,示意方百花不要随意说话。
后宫干政是大宋的大忌,而且大宋定都开封府主要是因为此地漕运方便,因此可以将江南的粮食货物源源不断输送到北方,因此能供养一座人口超过百万的大都市。
而且当年太宗是坚决反对迁都的领头人物,现在外面已经有风言风语说赵枢不是太宗的子孙,如果赵枢一登基就随便改革太宗当年定下的“在德不在险”,说不定又是一桩不小的麻烦。
方百花无奈地点点头,也只能暗自叹息。
听说方腊和之前的一群兄弟都在征战,还立下了不少功勋,她自己在这安静做个贵人,是怎么都不能习惯。
赵枢嘿嘿一笑,将两位夫人都揽在怀中,温和地道:
“夫人所言无不道理。
金人之事断不能三两年之内解决,这北边的战事总要有个化解之法。
为夫之前就想过要修一条大运河,贯通南北,再以天子守国门,君王……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