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白富美六零年代创业史》 33、新品(第2/3页)
至少小两万,天文数字,寻常人根本不敢肖想。
出师不利,校嘉华也不气馁。她笑着问许主管:“您的老同学徐民强会计,最近在县城洗化厂,工作还顺利吗?”
“……”许顺德立即回想起,老同学的晋升史。
当初,徐民强是因为“自学成才”,贡献香皂的改良配方,登上《先进日报》,而被县城洗化厂挖走晋升的。
徐民强在洗化厂里,表面职务是会计,厂长却恨不得把他关进车间,日夜做香皂研发。幸亏他之前受校嘉华点拨,有一定理论基础,应对一般生产很容易,但想要改进产品、精益求精却很难。
他每天压力山大,只能找老朋友倾诉。
因此,别人不知道,许德顺却无比相信,校嘉华说能赚三台收割机的钱,就绝对有这个本事。
他全程目睹过,她把两家供销社做得风生水起。毫不怀疑,这小媳妇就是行走的摇钱树。
许德顺拦住王展发:“王经理,主席说过,‘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我觉得咱们,也应该给年轻的同志一些机会嘛!”
王展发:“……”
幸亏这年头的霸总不流行“我要我觉得”,王经理很民主地同意,先听听校嘉华的赚钱方案。
校嘉华把方案讲到一半,王经理和许主管就两眼放光。“可以,我看行,新产品就这么搞!”
蔡小菊也目瞪口呆。
听到跟洗化产品相关,许德顺急忙建议:“要不,把老徐请过来?”
王展发甚至说:“干脆去请洗化厂的海厂长,我帮你引荐!”
“不用,咱们直接去见他们。”
校嘉华胸有成竹。
一行四人来到县城洗化厂。
校嘉华花了半天时间,终于说服海厂长,把接下来的生产重点,从香皂转移到更优质的洗化产品上。
相谈甚欢。下午结束时,海厂长坚持派厂里的货车送她们回去,还激动地送校嘉华上车。
临走前,校嘉华又问王展发:“王经理,如果您认同我们的方案,那么收割机的事……?”
“交给我!我明天就去商业部,找领导提建议。”王展发憧憬道,“只要能提高生产,我让全线的供销社都帮你卖货。”
校嘉华微笑:“领导们放心,新品会成功的,科学技术永远是第一生产力。”
傍晚,回到青河村,蔡小菊还有些云里雾里。
她没有进车间,听不懂校嘉华嘴里的化学名词。更不明白,王经理怎么就改变主意,同意帮青河村安排收割机了。
“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外调申请还在大队。”
校嘉华对她说:“小菊,如果不想被流言赶走,你就要利用这次夏收,让自己成为供销社不可或缺的人,而我只能帮你到这里啦。”
“笑笑……”蔡小菊哽咽了一下,随即坚定道,“我明白了,谢谢你。”
说完,她向校嘉华深鞠一躬,往农场大院走去。
第二天早上,村干部和居民代表聚在一起开会。
赵富达在内部宣告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
“今年夏收,青河农场即将突破历史,第一次使用大中型收割机作业!”
村干们难以置信,孙支书也惊讶:“真的假的?县里不是都紧着南边那几个先麦熟的村子吗?”
“九成跑不了。”赵村长道,“这次多亏了蔡小菊蔡知青。她昨天回城探亲,家里有亲戚在农业部门工作,说明情况后,特意给咱们安排的!”
“原来如此。蔡知青真是一心为公,处处为咱们着想,这样的人才千万要留在大队啊!”
一周后,农业部派来的三辆收割机,浩浩荡荡地开进了青河农场。
几个村子,男女老幼万人空巷,纷纷跑出来,瞻仰这些庞然大物。
难得这年,农民们不用像过去那样,顶着烈日脚踩麦秸,一镰一镰地手工割麦。听着轰隆隆的机器声,他们自发地鼓起掌来。
当着所有人的面,赵村长宣布:“蔡知青,经过调查,你作风正派、大公无私,为群众做出了很多贡献,也没有跟任何男同志存在不正当关系!所以公社决定,驳回你的外调申请,你还是留在供销社,继续安心工作吧!”
“蔡知青好样的!”
“我就知道,蔡同志是清白的!”
“是啊,多亏小蔡,咱们才能用上收割机!”
人群里,村民和知青统一立场,都在为她加油、打气。
蔡小菊眼中泛着泪花:“是,谢谢大家的信任,我会继续为人民服务!”
校嘉华没关注村民知青一家亲的盛况,她每周去县城的次数越来越多。
一开始,她总是等校大宝和小石头上学了,再晃悠悠地乘公交车过去,往往抵达时,已经快中午。
后来,海厂长实在等不及,一大早就派专车过来,恨不得把他们全家都接进城里。
洗化厂的技术师傅很多,校嘉华无私地分享自己的“化学知识”,谦虚低调,但遇到原则性问题也绝不退让。
半个月后,洗化厂不负众望,在民用洗涤剂的基础上,终于调试、生产出了一款透明洗发水。
洗发水芳香、细腻,使用后秀发干净、蓬松、不干涩。就连京城派来做质检的工程师,都叹为观止。
这样的产品,不正是广大女同胞们迫切需要的吗!
产品出厂后,王经理亲自挂帅,负责全县的铺货、宣传、展销工作。
一股全新的洗发水风,迅速席卷各村各镇。
毕竟,这是传说中只有帝都魔都才有、平时也只能在外国画报里看到的稀罕物。
进入夏季,谁都不喜欢汗淋淋、油腻腻,人们对洗发水的需求巨大。
尤其对比价格后,她们手里的香皂、淘米水,瞬间就没那么香了。
见识过年初的香皂热卖,校嘉华觉得,洗发水的风靡不过是小场面。完成了研发工作,剩下的事与她无关。
她继续过着偶尔接送孩子上下学,偶尔背着鱼竿去钓鱼,偶尔去村供销社,给白恪言寄信的“暑假”生活。
至于蔡小菊,收割机事件后,她最大的改变是主动。
她活泼了不少,不仅主动上门收购农副产品,还在供销社拓展了邮局业务,每周帮老乡们统一寄信。
收割机走了,她依然是供销社不可或缺的人。
校嘉华看在眼里,真心为这姑娘高兴。
日子惬意地过着,唯一的烦恼,大概是……白恪言已经快一个月没有回音了。
没有回信,没有电话,偏偏她又不能主动找他。
白恪言的电话没有,镇上的电话,倒是打来了不少。
于小莲盼着她回去,害怕镇供销社在这次洗发“商战”中,失去产品优势。
黄新萍也来电,担心平价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