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全职妈妈日常》 16、16(第1/2页)
外婆家所在的那座山,李耳很久没上去过了。
外公外婆早不在那儿住,多少年前就搬去县城舅舅那边了。不过每年的采茶季,会回来镇上李耳家住一两个月,上山摘茶叶,采蘑菇,薅野菜。秋天栗子成熟的时候,也会回来住一个月,上山摘栗子——舅舅在外婆家山后面,种了满山的栗子树。
李耳妈妈每年都要钻山林,找兰草花,总能找到好几棵。
李耳就奇了怪了,她就找不到。
李耳问她到底怎么找到的,妈妈说:“跟你说了有什么用,你上过几回山?兰草花开的时候,你在家吗?”
行吧。
这项独家技能,注定后继无人了。
外婆家的老房子据说已经荒废了,前些年被一个亲戚借了去养走地鸡,表哥表妹他们上山看过,说院子里都是鸡屎,无处下脚。这几年那个亲戚也不养鸡了,山里的房子彻底归于泥土。
听到这个消息时,多少有点生气。
更多的是惆怅。
李耳甚至庆幸自己没有亲眼看见过那一地鸡屎的老房子,多毁童年。
她偶尔情绪上头,会翻一翻早些年回老家的照片,但拥有最多回忆的那段时光,却没有留下几张照片。
那时的夏天很热,山中格外清凉些,午觉从吃过中饭睡到天黑。表兄弟姐妹凑在一起打扑克牌、打麻将,外公外婆有时间也一起,谁出牌慢就要被群嘲,老人也不例外。
早上起晚了要挨骂,吃过早饭后,外公外婆去干农活,他们就拎着一篮子衣服去水潭边洗,池塘边捉蜻蜓,枣子树下巴望着,数着日子等它熟。外婆家栗子树多,不稀罕,稀罕的是门口的枇杷树,墙角的无花果,还有山间的各种或酸不拉唧或甜津津的野果。
雨季蘑菇长得快,天晴了就满山林到处乱钻,一天能找回一篮子,拿回去炒,煨汤喝,香得能把舌头吞进去。
都是yay这一代不会知道的事情。
多半她也并不稀罕。
只有李耳这些经历过,又失去了的人,每每想起来,才觉得可惜。
也有不那么美好的记忆。
有几年外婆养蚕,有个房间辟作蚕室,那些白乎乎软绵绵的大胖虫子,李耳想起来就头皮发麻,但还得每天摘桑叶喂它们吃。山上蛇虫多,草丛里、石缝中、大树上,冷不丁地就能看到一条蛇盘踞在那里吐着信子,直到李耳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很多年,做的噩梦不是考试找不到笔就是这些东西。
还有大人为了吓唬小孩编出来的各种鬼怪故事。
周庄二佬的墓地,又去看了一次,但此行更重要的目的,是去各家收鸡蛋。
李耳说:“真不用,我厨房里还有两盒子鸡蛋没拆封,上次去吃满月酒时人家回礼的。”
奶奶不听:“你们城里的鸡蛋都是饲料鸡生的,不好吃。老家的鸡蛋好吃。”
老家的鸡蛋是好吃,炒出来肉眼可见的更加嫩黄。
李耳扛不过她,只好跟着她一家一家地问。
农村老太太,谁家鸡窝里都藏着好些鸡蛋,但愿意卖给旁人的数量不会很多,他们也都有子孙儿女,都要给自家小辈攒着的。
只能多跑几家,你家十个,我家八个的,奶奶掏出个塑料袋交给主人家,在堂屋里坐着喝茶聊天,等她去拿。
一边闲聊几句。
yay自然是话题焦点。小姑娘在家蹦跶得厉害,见到陌生人总有点羞,声音小小的。
开头一般说孩子几岁啦,好漂亮,真乖啊。
紧接着就转向李耳,说你可以准备生二胎啦,岁数也不小啦,再大生孩子要吃苦哒。
李耳开始会说:“哎呀不生了,养不起。”
这种话申城老人能信,但老家的老人不以为然。
他们会觉得:“现在条件这么好,怎么会养不起?你们小时候多难,不都拉拔大了?钱多嘛多花点,钱少就省着点,两个孩子长大了有个伴儿,互相扶持不孤单。”
句句说在心坎上。
李耳说:“是啊是啊,说的有理,我考虑考虑。”
有那性子直爽的,直接下令:“别考虑了,抓紧生。”
李耳便点头:“好的好的,回去就生。”
拿了鸡蛋离开那家时,yay仰头问她:“妈妈你要生小宝宝了吗?”
语气有点委屈。
申城那边也有某些好事亲戚催生二胎,李耳态度坚决,说不要,他们便从yay着手,一直怂恿她,说:“让你妈妈给你生个小弟弟小妹妹啊,那样就可以有人陪你玩。”
李耳有点烦,私下里就对yay说:“生了小宝宝,你的玩具要分他一半,好吃的也要分他一半,妈妈也要分给他一半,你愿意吗?”
yay想了想,没说愿意,也没说不愿意。但再有外人拿这事儿问她时,她就不说话了。
李耳凑近她耳边说:“妈妈骗他们的,不生小宝宝,妈妈只要yay一个。”
yay便说:“妈妈说谎,鼻子会长长。”
说谎就说谎,又不是什么很熟的人,难道还要费尽口水说服她们改变观念?老家这些人山高皇帝远的,不像申城那边的亲戚,她们总不至于制定一个二胎kpi,天天盯着她要进度。
奶奶倒是没催她,问李耳:“雅是女孩子,你婆婆为难你了吗?”
李耳说:“她最喜欢小雅,可宝贝她了。”
这个不是假话,为了让奶奶放心,李耳回去后还把手机里婆婆和yay的各种照片、视频找出来给奶奶看。
李耳对奶奶说:“我婆婆也说不要生二胎了,压力大不说,带孩子是真烦人。”
奶奶于是便放心了。
奶奶六个子女,孙辈女孩特别多,但基本上每家都有个男孩,李耳却并不认为奶奶重男轻女,这么多孙子孙女都是她亲手带大的,手心手背都是肉。
坚持要生个男孩,是对当时大环境的屈服。
李耳记得小时候,那会儿李礼还没出生,堂弟也没出生,他们家和叔叔家一共四个闺女。村里有人背地里笑话奶奶,说她家生不出孙子,奶奶气得挑了一担大粪,泼在那家人门口。
回来就跟李耳她们说,要好好读书,要出息,要活得比那些男孩子好。
如今的结果令奶奶满意,起码在学历上,村里能跟他们家扛的没几个,来自数量上的碾压。
有的人媳妇熬成婆之后,转而为难起媳妇,就为出一口恶气。有的人,则变得格外体谅晚辈,以心换心,不再苛责。
李耳庆幸奶奶,妈妈,还有陆舟的妈妈,都是第二种。
回家就那么十天,也不能总在奶奶家待着。晚上看天气预报时,李耳对奶奶说:“明天我去镇上了。”
奶奶默了默,说:“你回去之前再来一趟,我摘点黄瓜、豇豆你带着。”
李耳说好。
睡觉时,李耳忽然想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