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成祖: 第545章 宰相之忧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宋成祖》 第545章 宰相之忧(第1/2页)

    赵桓和赵鼎谈了很多,今天的赵鼎头脑格外清醒,说话也很流畅,没有半点迟钝……要说对大宋的了解,没人比赵鼎更深刻了,这一点上,连赵桓都要甘拜下风。

    “官家,这些年间,臣别的不敢说,单就休养生息这一块,臣自问做得还不错……”能直接说出来,赵鼎的信心自然是十足的。

    众所周知,河北路,河东路,包括部分的京东路和陕西路,还有京畿路……黄河流域,悉数遭到了金人的荼毒,就连燕云都不例外。

    等赵桓收复燕云之后,河东路、河北,加上燕云之地,一共的人口也就一千万出头,损失的人口达到了骇人听闻的六成五!

    诚然,这里面有相当一部分,迁居黄河以南,但是死亡数字依旧骇人听闻,几乎把北方打残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赵桓才容忍了大辽国的存在。

    要是大宋的人口爆炸,压力如山,赵桓也早就翻脸了。

    北方凋敝,内部连可用的壮丁都没有,大量土地撂荒,草原上的部族时时想着南下,当时大金国的残余力量还在。

    赵鼎身为首相,着实太过艰难了。

    面对这个局面,首先就是迁都。

    迁都燕京,仅此一项,就给北方增加了五十万人口。

    顺带着还吸引了不少商贾云集北方……当然了,这还只是治标不治本。

    赵鼎干了什么呢?

    简单说,就是鼓励生育……谁家生得多,就有奖励。

    自第二个孩子开始,每多生一个,就额外给一亩田,超过三个孩子之后,学费由朝廷负责,还给提供免费午餐。

    赵鼎的政策公布之后,着实引来了相当大的争议。

    给田要怎么算?

    免费午餐,朝廷有钱吗?

    对于这些疑问,赵鼎丝毫不惧。

    这事情本就不复杂,不是想让多生吗?譬如说,一个村子每家五十亩田,一家只有三个孩子,另一家却有七个孩子,那孩子多的就多给四亩田。

    这个田也有个名头,叫“后代”田,不管男孩女孩,待遇都一样。

    至于给孩子午餐吃,赵鼎觉得更简单了……各地的学堂普遍占地很大,完全可以鼓励师生,在学校周围种菜,然后辟出一处,充当牲口棚,养一些鸡鸭鹅,多养几头肥猪。

    朝廷只需要给孩子提供一些粮食补贴也就够了。

    诚然,这个要花不少钱,消耗不少粮食……可问题是以前养士能养得起,养孩子就不行了?

    赵鼎不是推动过备荒吗?

    他就从每年采购的粮食中,划出一部分,交给地方。

    至于粮食缺口,就从海外进口,反正高丽、占城这些地方,都是要往大宋卖粮食的。

    赵鼎的这一番政令下来,最直接的效果,整个黄河以北,家家户户,几乎没有低于五个孩子的。

    个别人家,孩子能超过十个。

    比生孩子更可怕的是孩子的存活率。

    这也是赵鼎着重做的一件事,从农村征集有经验的稳婆,总结经验,编写小册子,刊行天下,多培训人才。

    而且生产之后的妇人,还能得到一笔津贴,或是给一些钱,或是给百十个鸡蛋……虽然算不上多,但也足以表示朝廷的态度。

    这一番折腾下来,北方人口直接爆炸,从原来的一千万,猛增到三千万,而且还有一半以上,是十五岁以下的年轻人。

    北方生机勃勃,竟然比起昔日还要繁华。

    只不过赵鼎有另一个担忧。

    “官家,如此北方人丁繁衍,势头正盛。再有几年,那些在驱逐金贼之后出生的孩子,也要成家立业。到时候北方的人口怕是还要暴增……老臣的这套鼓励措施,怕是要改了。不如官家就趁着这一次也给废掉吧?”

    赵鼎不无担忧道:“老臣的确是担心,日后不好收拾。”

    这件事情赵鼎也格外纠结,人丁兴旺,户口大增,自然都是好事……可这些年来,赵鼎也接受了官家的看法。

    或者说整个大宋的思想也升华了,至少人地矛盾这件事,成了许多人的共识。

    这么下去,大宋的人丁爆炸,如何是好?

    “赵相公,你知道以往面对此情此景,又该怎么办?”赵桓反问。

    赵鼎寿眉紧皱,他不是不知道,而是有些迟疑,可到了今天,差不多是君臣最后交换治国意见,赵鼎也不敢隐瞒。

    “官家,其实在从前,有许多人是没法娶亲的。”

    “哦!怎么讲?”

    “官家请想。以前那么多的大户豪门,丫鬟仆妇是少不了的,就算是寻常富户,也有两三个小丫鬟。一个村子,大凡长得好一点,家境差一点的,多数都会伺候富户去。本来女子就少于男子,如此一来,自然更加捉襟见肘了。”

    赵鼎说得还客气……岂止是捉襟见肘,简直就是捉襟见肘了,有些比较惨的地方,差不多有三成以上,娶不到媳妇。

    所以说对于很多穷人来说,真的别想太多。

    这是历代的顽疾,一方面是重男轻女,一方面是女人大量进入豪门……男女的比例差距瞬间被放大。

    三成娶不到媳妇,还不算极端,在某个没有昏君的圣朝治理下,这个数字超过了一半,甚至更多!

    前面的大宋朝表现也不算好,许多豪门能把女人当做礼物来赠送,穷苦人却是求而不得。

    赵桓推行均田,打压豪门,弄出了摊丁入亩……这一套措施下来,除了税赋问题之外,由于财产平均,家家户户都有了依靠。

    光顾率直接下降到了一成以下,有好些村子,个个都能娶到媳妇。

    百姓们感谢天子,自不必说。

    只是快速膨胀的人口,让赵鼎着实发愁,生怕有朝一日,均田瓦解之后,大宋无以为继,到时候宋江方腊遍地,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北方的情形如此,南方损失人口不多,自然增加的也不如北方剧烈……可南方现在露出了土地兼并的苗头,商人四处寻找土地,想要大肆兼并。老臣不能不忧心忡忡。”

    “当下的大宋,正在一个紧要的关头,以财税来看,虽然有地丁银,可商税依旧大大超出了田赋……要发展工商,回过头又势必触及均田。土地乃是一国根本。老臣真怕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皱着眉头的赵相公,露出了凄苦的神色……他想退下来,除了审时度势之外,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真的有心无力了。

    作为一个传统的士大夫,赵鼎能做到这一步,已经很了不起了。

    再往下怎么走,他茫然无措,甚至是一无所知……他惶恐,害怕,不知道未来怎么样,赵鼎甚至担心,有朝一日,他会成为大宋的罪人。

    “赵卿,要说朕有什么妙策,也是欺人之谈……不过朕以为发展工业,吸纳众多的人口,才是正办。”

    “那,那就能悉数吸纳?”赵鼎迟疑道。

    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