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长安寂寂》 9、母女皆顺产(第1/2页)
作者有话要说:</br>本书是《末代公主》系列第六部,书名《长安寂寂》出自于韦庄的《秦妇吟》之中一句“长安寂寂今何有”,女主角是大唐末代平原公主李檍。连载期间定于中国的周五与周六(美国的周四与周五)更新。欢迎读者们按时来追踪情节发展!<hrsize=1/>大唐天复四年阴历正月二十八日(西元904年阳历二月十七日),东行的皇家车队暂停华州(后世的陕西省渭南市)。同样被迫迁离长安的民众在路上望见了圣驾,都很兴奋,夹道高呼万岁!
身不由己的皇帝李晔面对民众的拥戴,反而心生感伤,顿时潸然泪下,哽咽道:“别喊万岁了!朕已经不再是你们的主子了啊!”
当时,平原公主李檍乘坐的马车排在皇家车队比较后面的位置,距离父皇甚远,并未听见父皇的哀叹,直到后来某个夜晚,才听了母后转述。尽管李檍不曾亲眼目睹父皇落泪,却还是极为心疼父皇!
皇室一行人只在华州小住了几天,就继续朝东南方前进,于阴历二月十日(阳历二月二十八日)抵达陕州(后世的河南省三门峡市)。由于洛阳的新宫殿尚未落成,皇家车队必须暂时在陕州停留。就在这时候,李檍的身孕差不多足月了。她不免暗自庆幸可免在旅途中生孩子的风险,而能在陕州安心待产。
李檍于阴历二月二十一日(阳历三月十日)分娩。这个阴历日期正好与李檍、宋侃两人首度圆房那一夜同月同日,而且竟然也像整整一年前的那天一样,下着倾盆大雨。虽然这一天,宋侃远在凤翔,但有如此微妙的巧合,却令李檍感到了冥冥之中似有定数,自己与宋侃的姻缘必然未了!这种乐观的信念支持着李檍,让她熬过了一阵又一阵简直像要撕裂全身的剧痛
经过了将近一整个白天的挣扎,李檍在快到傍晚时生下了一个女儿。在初生女婴轻微的啼哭声中,李檍发觉原本不断从外面传来的哗哗雨声嘎然停止了,而且有西斜的阳光透过窗纸照进产房来。
为了纪念这个雨后初晴的美好时刻,李檍决定给宝贝女儿取名为李霓,心想将来若有一天可以改成宋霓,也还算好听。霓儿是个瘦小但健康的女婴,清亮的鹿眼、柔润的心形脸,以及胎毛往前垂到额头中央如同美人尖的模样,都很像宋侃。恰好宋侃在男子之中面相算是超乎寻常的秀气,遗传给女儿倒是颇为适宜。
霓儿的诞生令李檍更加想念宋侃,也因宋侃不在身边而更加疼惜霓儿。不过,李檍铭记着自己与母后的约定,还是强忍着不舍之情,让早已找好的乳母把霓儿抱去藏匿了。依照何皇后的计划,要等到她自己生产那天,霓儿才会被偷偷送入行宫的皇后寝室,当作皇后所生的双胞胎之一来抚养。
何皇后起初拟定此一计划时,并未料到朱全忠会强迫皇帝迁都。朱全忠越来越嚣张的行为,使得何皇后越来越担心皇室众人的安危,也包括自己腹中这一胎的未来
本来,何皇后并不在意这一胎是男是女,反正她儿子、女儿都有了。她只是推测:既然要对外宣称生了双胞胎,而这两个婴儿想必会长得不太像,倘若是一男一女,似乎才比较可信。然而,自从何皇后在陕州宴饮时见到了朱全忠以后,慑于朱全忠跋扈的态度,她就变得想生女儿了。一种强烈的预感告诉她:朱全忠会对所有的皇子不利
在陕州,朱全忠一直待到阴历三月二十日(阳历四月八日)才告辞,先行前往洛阳去监督宫殿工程。这让提心吊胆的皇后何姗终于鬆了一口气,就在朱全忠离去后,次日天色尚未破晓的清晨临盆了。霓儿也就在这一天上午被放入一个假装是盛着助产用品的篮子内,悄然送进了产房。
这已是何姗的第四胎,生产过程十分顺利,婴儿才过了中午就出世了,但是未能如何姗所愿,她这一胎偏偏是个男孩。她最信赖的万嬷嬷正要出去宣布皇后生下了龙凤胎,却被她拦住了。
“慢着!”产床上的何姗勉强提起了产后虚弱的声音,叮嘱道:“别说本宫生了龙凤胎!就说本宫生了一名皇女!”
万嬷嬷很意外,怔怔问道:“皇后娘娘,这是为什么?”
“别多问了,就照本宫的话去做!”何姗有气无力回道:“然后,你悄悄把小皇子交给霓儿的乳母,嘱咐她就像前些日子藏着霓儿那样,把小皇子藏起来。霓儿则留在本宫这边,换一个乳母来给她喂奶。”
于是,万嬷嬷谨遵皇后懿旨,对外宣称皇后产女。这个消息传遍了行宫内外,自然也传入了李檍耳中。李檍正在坐月子的最后一天,理当仍需镇日卧床休养,但她一听传言竟然没说双胞胎,却顿时心生恐慌,浑身颤抖着暗想:会不会是,这两个婴儿有一个夭折了?
李檍亟欲弄清楚这是怎么回事,尤其要确定霓儿还在人间,就顾不得自己的月子还差一天才期满,迅速穿好了衣裳,匆忙赶去求见母后。当她见到了卧床休养的母后,以及躺在母后身边的霓儿,她焦急悬着的一颗心才总算放了下来。
然后,何姗屏退左右,面对檍儿,悄声说道:“母后想让朱全忠风闻,你父皇只是多了一个女儿,并没有新生的儿子。因为,朱全忠对皇位虎视眈眈,所以,母后想要设法把你小弟送到民间乡村去。这样,万一有朝一日,朱全忠对皇子们下毒手,大唐还能留下一条命脉!”
“啊!母后这么做,原来是为了要提防朱全忠呀!”李檍恍然大悟,点头应道:“可是,希望不会有那么一天哪!”
“当然,母后也希望不会有那么一天!”何姗感叹道:“那是最悲惨的一种情况!或许,朱全忠还没有那么恶毒;或许,他只会逼你父皇禅位给他,倒还肯给我们一家子一条生路。”
“母后的意思是,朱全忠一定会篡位?”李檍蹙眉问道。
“除非有忠臣良将能保得住你父皇,否则,朱全忠迟早会图谋不轨。”何姗黯然答道:“我们得做最坏的打算。母后会跟你父皇商量,趁着朱全忠人不在这儿,看看随驾的臣子们哪个最靠得住,可以放心把你小弟交给他,让他带回家乡。”
李檍听到此处,唯有点点头,不知还能再说什么了。母后这番话从李檍的耳膜钻入内心,像是给她心口堵上了一块铅,使得她顿感鬱闷。因此,她在告退时,并不想听母后关于檍儿月子还差一天的叮咛。她自觉需要透透气,就没有马上回房休息,而且叫贴身宫女素香不要跟随,独自信步走向行宫后院。
陕州行宫固然因陋就简,后花园很小,但在暮春时节,各种花卉开满了小园,到处飘香,还是令人心旷神怡。李檍特别喜爱梨花的清香,就踮起了双脚,伸手去折断了一株梨树的一根低枝,准备把这枝梨花拿回卧房去插瓶。她正要走开,却忽然听到了一个男子急促的吼声:“别动!”
刹那间,李檍没来得及思考,就被叫住了,像是吓到了似的,浑身冻结,一动也不动。隔了片刻,那个雄壮的男性声音再度传来:“好了,你现在可以动了。”
李檍应声回头,望见不远处挺立着一名高大的戎装武将,身量约莫是后世公制的一米八零,肩宽体壮,圆中见方的英俊脸庞好像有点眼熟。李檍稍加思索,随即想起来了:这是自己三年多前偷窥到父皇宴请的功臣之一,也就是带头为皇室解除少阳院软禁生涯的那位英雄!
当李檍认出了这名武将时,获赐国姓的李继昭却看不出李檍是谁。原来,李檍这一天没戴公主的头饰,匆促穿上的衣裳也未免过于朴素,完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