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道女冠: 9、地道风物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霸道女冠》 9、地道风物(第1/2页)

    西市里,每逢赶集日,便是人山人海。

    长安人逛西市很简单,吃和买,在西市你可以买到所有吃、穿、住、行的各类用品,无论新旧好差,只要有时间慢慢淘,总能买到。

    李雘领着柴三妙一行东窜西窜,在西市里找到一家龟兹人开的医馆,其实就是个简易的夯土屋子,跟长安医馆万万不能比较,随说条件简陋,门口寻诊的人却不少。

    治病的龟兹老头却有几分脾气,让李雘他们站在门口去排队。

    柴三妙诧异万分,今日算见了世面,李雘遭受这般待遇,他也不见气,真领着他们站在门外排起队来。

    “……”柴三妙无语,想必龟兹老头肯定不知道李雘的身份。

    她探头查看夯土屋里的状况,龟兹老头看病的速度很快,也不多话,一张简单的药方递给患者,嘱咐数日后复诊。

    轮到柴家的亲随,只消看一眼,便熟练地做了包扎。

    高大的李雘站在低矮的夯土屋里,显得空间有点局促,他附身观察着墙边木架上的干草药,自然地展示出一副熟客的姿态。

    龟兹老头边处理伤口,边念叨“少惹是非,少打架。”

    竟然是地道的洛下音(唐代雅言)1。

    显然,这句话并不是说给柴三妙他们听得,李雘点头,没接话。

    一行人走的时候,李雘留了几枚通宝。

    几人站在医馆外,柴家亲随向李雘行插手礼,慎重道谢,李雘道:“无妨。”

    柴三妙心想她可不能委屈了天子,就说邀请大家去西市内最好的馔坊。

    李雘的目光扫过夯土屋巷的尽头,又悄无痕迹地收回来,他顿住脚步,对柴三妙说:“倒也不必。”

    ?

    柴三妙内心正在疯狂吐槽他又要怎样?

    但是明面上,只是向李雘投去一个“大家有何旨意”的征询眼神。

    李雘昂起下巴朝不远处点了点,“论边州美食,西市里的食摊才是最地道的风味。”

    炙烤羊肉一直是陇右一绝,现宰的羔羊,一排排挂满多个摊位,浓重的烟雾几乎吞没半个西市。

    一家挨着一家,一炉拼着一炉,甚为壮观。

    许是临近夕食,食摊前人头攒动。

    肤色不同,打扮迥异的异域来客汇聚在此处,不讲族群姓氏,不分富贵贫穷,人们或站着,或坐着,只为满足口腹之欲,目的纯粹。

    食摊的店家大声吆喝,此起彼伏,招揽食客。

    李雘就近选了一家还有空矮凳的,他率先坐下,柴三妙跟着落坐在他右手的一侧。

    既然天子今日微服私访,亲近百姓,柴三妙回头就叫两名亲随也坐下,亲随本不敢,柴三妙说:“今日若不是二位尽职,我怕是没有机会坐在这里吃烤肉了。”

    再推却便是负了好意,亲随终是坐在她身边。

    在柴三妙的随意和柴家亲随的拘谨之间,李雘的目光来回打量,觉得这小孩有点意思。

    食摊上没有讲究的摆盘造型,更没有精致的金银器皿,烤羊排,烤羊肉串都是现串现烤。

    案板上有血,炉架里有炭,店家用柳枝串起来,羊肉在炉火上烤得滋滋冒油,而后盛装在土窑烧盘里端到食案上。

    柴三妙拿出短匕首,在三个男人的注视下熟练地分割大块羊排。

    李雘瞄见她腰间配挂蹀躞七事,比起世家少郎来得还齐整,再探手掂量蹀躞上的槃囊(小皮包),鼓鼓的,也不知道这小孩儿放了些什么,“腰上挂得这么满,不重吗?”

    柴三妙分割完羊排,正在擦手,“不重。”

    “圣……”

    柴三妙立刻住嘴,瞟见自顾忙碌的食摊店家,西市里不太稳妥,人多嘴杂。

    她改口说道:“郎君出入在外,随手物什能用上的,当然越多越好。”

    李雘弯了一边嘴角,“也不尽然,出入在外,有时也讲究便宜行事,比如突袭行军。”

    柴三妙已经悟到了,只“嗯”了一声,便顺手将分好的羊排推到他面前,客套道:“大家请用。”

    李雘没有动口,他的目光又落在柴三妙的蹀躞挂件上,“没想到三妙长在长安,竟会吹筚篥。”

    柴三妙点头,听见李雘笑说:“还是九孔的。”

    八孔常见,而九孔难得,它需要更娴熟的吹奏技艺。

    柴三妙随便找了个理由,“前段时间跟着阿兄在乐坊大善才身前习乐。”

    “哦~乐坊。”李雘说。

    柴三妙想乐坊在长安城内多如牛毛,不足为奇,她以为这个话题已经结束,却听见李雘提道:“筚篥声调悠扬,在高山深谷间回荡,很远很远便能听见它的召唤。”

    她不知道该接什么话,她又没在高山深谷间听过筚篥,融入不了李雘描述的场景。

    再这么闲聊下去,肉都要凉了。

    柴三妙从羊排开始吃,还没咬下去,又被一只大手拦住,身旁的李雘向店家要来一碗粗盐,用右手指抓取一小撮,碾撒在羊排表面,“尝一尝。”

    羊排外焦里嫩,脆皮上的盐粒极大的激发了羊肉的鲜美,味道简单又层次分明。

    柴三妙多咬了几口嚼着,不吝赞美,李雘问她,“好吃吗?”

    “好吃呀,还用说吗。”但凡这么提问,必有蹊跷,柴三妙品了品,“诀窍是在这盐粒里。”

    她肯定,“口感跟以往的盐味道似乎不太一样。”

    李雘吃完匕首刀尖的一块肉,点头,算柴三妙说对了答案。

    “上都长安、东都洛阳的市场里份额最大的,是产自蒲州的安邑池(现运城盐池)、女盐池和六小池,即河东道的池盐,也是两都庶民桌上最普遍的口味。2”

    柴三妙才“哦”了一声,李雘又说:“可是三妙平时吃的并不是河东池盐。”

    “那又是什么?”她不知道盐和盐还有这么大的差别。

    “世家大族更偏爱淮南道、岭南道等临海五道出产的海盐,像柴氏这般有资格门前列戟(三品以上)的高门,更是挑剔,食用的是剑南道(四川盆地)的贡品,产量少、获取难得的井盐。”

    柴三妙看向眼前闲散坐着的男子,手里握着匕首,并不用木箸,一口一口吃着羊排肉,胃口很好的模样,粗布皂袍穿着,连皮靴上都带着泥垢,时不时用胡语跟商贩摊主唠叨几句,倒像这个市场里最常见的贩夫走卒。

    吃着路边摊,熏着烟火气,融进芸芸众生,毫不违和。

    谁还能联想到他坐镇大明宫的模样?若不是亲眼所见,她也不信。

    这天子当得格外清新脱俗。

    “眼前这一碗粗盐,既不是河东池盐,也不是剑南道的井盐,是产自安西沙州之外的蒲昌海(罗布泊),是大漠戈壁滩里的湖盐。3”

    李雘的一番话打破了这份低调,他一字一句说的是盐,听在柴三妙耳朵里绝不仅仅是盐。

    沙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