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原来我居然是万花》 14、发蒙(第1/2页)
在竹檍的前世,竹檍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又或者说,对于老人来说,只要是懂事的孩子大多会被归咎于是穷人家的出身,不论这个穷是真的家里头经济上的穷,还是只是曾受过什么磋磨,老人家似乎并不相信娇生惯养的孩子也会有懂事听话的,即便这孩子当真家境富裕,也总会被人提出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来表示他也是受过磋磨的。就比如竹侠略,竹檍是清楚知道竹侠略在竹氏过的日子实在算不上穷,但他的懂事乖巧,放在竹檍的前世多半会被那些老人们认为是被家里人忽视的小可怜,但实际上竹檍又觉得老人们的说法似乎并没有错,竹侠略在竹氏的的确算得上是被忽略的一个人,即便不是被所有人,可终究是有的。
所以竹侠略会做出听从竹檍的吩咐,跟在竹檍身边学习但并不再提给竹檍跑腿这个选择,竹檍觉得一点也不奇怪,就如竹檍最开始与竹舒氏分析的,竹侠略并不是真的想给竹檍做跑腿,他的目的仅仅只是为了能获得在竹氏学习的机会,至于学习的地点是家学还是哪位郎君的院子,老师是家学的夫子还是哪个郎君对他来说根本就并不重要。其实竹侠略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他会对一些事格外执着,对另一些事又毫不上心,可他知道这些是他直觉里要他做的事,而这些事对他是有好处的,既然对他有好处,那就去做,在竹氏他的地位尴尬,而真心待他的人几乎没有,他想要让自己过得好,就只能依靠自己,不论是竹舒氏还是竹檍,都只是他获得更好生活的踏板。
竹檍不能说完全猜到竹侠略的心思,但竹侠略哪怕表现的再少年老成,但他终究还只是个四岁的孩子,行为举止之间多少都露了些痕迹,这也让一直默默关注他的竹舒氏彻底冷了心,并更加庆幸她听了竹檍的意见,没有将这么个危险的孩子放在儿子身边。身为万花谷的弟子,身为父母都知道是带着前世记忆出生的孩子,眼下竹檍学的东西与竹氏其余的孩子是有所不同的,别的孩子在四五岁这时候正是发蒙的时候,所谓学习也只是在父亲跟前写字背书,琴棋书画与六艺他们接触的也只有礼乐书数棋而已,而其中乐,他们更仅仅只是在品鉴,真正开始学都是等六岁入学以后。但偏偏竹檍的发蒙在他一岁多两岁的时候就开始了,通过一年的观察确认竹檍是真的有前世的记忆,且前世的记忆果真与修行全无关系,并发现了小儿子即便没有前世的记忆也是个实打实的天才之后,竹剀就调整了他对小儿子的发蒙计划。
竹氏藏书楼里那些寻常士子该学的书,竹檍每日要背诵至少三本,并且至少要能完全吃透一本,每日里竹檍要下五局棋,还要解一百道的算术题,而在每日的清晨与睡前,竹檍都要跟着竹剀学习如何正确的打坐吐纳,这一点是为了培养竹檍的耐性,而不论是背诵还是下棋亦或者解算数,竹剀都要求竹檍正坐以对。与竹侠略四岁了还穿着孩童才穿的窄袖短衣长裤不同,竹檍从两岁以后就再没穿过这些衣物,他身上永远是规规矩矩、整整齐齐的一整套大袖衣裳,与大人穿着的没有什么不同,身上也永远都佩挂着整套的环佩,并且被要求行走间不能让玉佩发出杂音,这点的确让小竹檍吃尽了苦头,早就习惯了前世大大咧咧生活的他,足足用了一年才把将仪态礼数给变成了本能,并要用一生将这些刻入骨子里。原本竹檍也只是认为这是因为竹氏是世家的缘故,竹剀才如此要求他,但后来在他四岁那年,他见到了景潞和他的弟弟景潺之后,他才明白原来不仅仅是竹氏六郎的身份要求他得有这样的仪态,便是万花谷弟子的身份也要求他必须有这样的仪态,而也是在那天,他才知道了一个噩耗,原来他这辈子还是逃不了从医的命运。
比起前世,即便竹檍再不愿也必须承认,他这辈子子在医学上的天赋与前世实在不是同日可语,这一点不仅仅表现在他的理解力和记忆力大大提升这一点上,更体现在前世那些病症的描述,那些药草的描述他无一不是看过了,但真正遇上的时候就一窍不通了,可这辈子,即便是竹剀还没真正的让竹檍接触病患,只凭着脉案与他脑海里的医书,对一些简单的病症他也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了。这对于一个初学的医者来说已经是了不得的一件事了,毕竟竹氏汗多已经学了许久医书的孩子,在面对脉案时也只能生硬的去套书里的知识,别说做出一个正确的判断,就连错误的判断有时候都根本做不出来,虽说这些孩子一般最后也都不会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可明显有天赋的竹檍自然是不可能被族学里的先生们放过,也不可能被竹剀放过的。因为竹檍的身份,所以当竹剀提出他要亲自给竹檍做医术上的启蒙时候,族学的那些先生们虽然不甘却也不得不放弃,毕竟本来竹檍能留在竹氏的时间就不多,竹剀身为少族长必然是有些只能传授给族长这一支子弟的秘法,而这些就不是那些寻常的竹氏子弟能知道的了,族学的先生归根到底他们也都只是竹氏旁支的子弟罢了。所以族学的先生们并不知道,竹檍从一开始就跳过了同龄人需要背诵的诸如汤头歌,十八反歌之类启蒙歌谣的过程,也跳过了年长一些的哥哥们还在背诵的本草医书之类基础的过程,竹剀在考校过竹檍并对他的基础有了认知之后,从一开始教授竹檍的就是望闻问切的手段。诚然,竹剀也告诉竹檍日后他去了师门,他的师父也必然会教授他这方面的手段,但多一种办法总归是好的,毕竟人是活的,病自然也是活的,凡人的士子中流传着一句话,先人不足法,虽说这话说的有些绝对,但对于医者来说太过于盲从书本,盲从经验并非是好事,病这种东西偶尔也是会有些奇奇怪怪的变化,总要灵活些应对才是。
若是前世的竹檍能得到这样的指导,必然会欣喜若狂,前世的竹檍对医术不敢说十分的热忱,可多少还是有热爱的,但这一世的竹檍因为前世的阴影,使他对于学医这件事始终带着隐约的抵触,是以他在接受竹剀医术上的启蒙时,虽然能听懂,虽然能理解,但相比起琴棋书画与六艺,他在医术上给予竹剀的反馈是肉眼可见的消极,竹剀对此是看在眼里,但要说急倒也并没有多急。竹檍出生的时候竹剀已经五十七岁了,按着竹氏的规矩,等竹剀六十岁以后,竹剀就可以不必继续为竹氏开枝散叶,转而可以将更多的心思放在修行上了,而竹剀的那些妾室也会在她们五十岁以后按着意愿被送去仙门之中或是被荣养起来,所以当竹剀开始为竹檍启蒙的时候,早已经开始修心养性,专注修行了,一甲子的经历让竹剀对很多事都有了更明白的领悟,就比如竹檍对医术的抵触。虽然当初灜慎给竹檍算卦的时候没有说出竹檍为何而死,但却点明了竹檍前世去世的时候年岁不大,一个年轻人又是从医的,却偏偏早早的亡故,若是不知道也就罢了,既然知道了会对医术有点抵触的情绪并不奇怪,但竹剀却没有刻意对竹檍去解释或者刻意帮竹檍打开心结的意思,毕竟对于一个医者来说,只有真正热爱才会最终坚持下去,尤其是他日后是要去万花谷的。万花谷以医术闻名世间,身为万花弟子,若是从了医,那这一辈子的时间便不是几十几百,而可能是成千上万年,若是竹檍对医术的抵触不是自己化解,那么竹剀对竹檍的开解能坚持多久呢,是一年半载,还是十年二十年,竹剀知道儿子有足够的资质,那这就足够了,即便儿子不从医,万花十脉又不是只有丹脉才收木系的弟子,凭着竹檍的天分不从医也不见得就不能在万花谷站住脚跟,那么他又何苦强求,一切顺其自然就好。
不过竹剀能这般从容,除了他的确觉得无所谓之外,还有一小部分的原因是因为竹剀有一种预感,竹檍最终还是会成为一个医者的,这个预感什么时候会成为现实竹剀不知道,所以他也并未将这预感当一回事,只是依旧为竹檍启蒙,依旧带着竹檍打坐、下棋,并且在竹檍渐渐年长之后逐步的开始教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