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是谪仙人: 第223章 变革翰林,九原赴任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我真不是谪仙人》 第223章 变革翰林,九原赴任(第1/2页)

    翰林院。
    南唐在翰林院设置上与前朝北隋有较大区别。
    南唐立国后,高祖对读书人极为重视,专设翰林院。
    高祖把那些选擅长文词的朝臣入居翰林起草诏制,之后逐渐演变为草拟机密诏制的重要机构,任职者称为待诏。
    要知道,前朝北隋的起草诏制是中书舍人的专职,但高祖认为中书舍人草拟诏制的制度难以保守机密和应付急需。
    于是,高祖挑选擅长文学的亲信官员充翰林院待诏,以备起草急诏,并兼撰拟诗文,以提升自己的文采素养。
    在与中书舍人职责分工上给予明确,即翰林院起草的是任免将相大臣、宣布大赦、号令征伐等有关军国大事的诏制,称为内制。
    而中书舍人所起草的则是一般臣僚的任免以及例行的文告,称为外制。
    直到李世洵继承帝位,对翰林院进行变革。他在翰林院内部另建翰林学士院,专供草拟诏制者居住,供职者称翰林学士,外人均称学士。
    学士院依照中书舍人之例,置学士六人,择其中资历深者一人为承旨。
    所以,如今的翰林院其实有两种身份,一种是翰林学士,供职于翰林学士院。一种是翰林供奉,供职于翰林院。
    翰林学士担当起草诏书职责,翰林供奉则无甚实权,并且翰林学士院逐渐成为专门起草机密诏制的重要机构,在朝廷内部有“天子私人”之称。
    自有翰林院以来,官拜宰相者,最重要的便是要有在翰林院供职的经历。简单来说,翰林院是培养宰相的摇篮,其政治地位不言而喻。
    即便当不了宰相,也大概率成为六部九卿的高级长官,升迁速度非常快。
    但到了李世洵手中,这个不成文的规定逐渐被弱化,翰林学士院的作用越发突出,而且隐约替代翰林院成为宰相的培育摇篮。
    当朝二号宰相赵林甫,便是从翰林学士院中走出来的第一位宰相。如今赵林甫权势滔天,其朝中地位无人可撼动。
    翰林院本为外朝官署,并规定一甲进士三人直接入翰林之制,状元授修撰,从六品,榜眼和探花授编修,正七品。
    在一甲前三安排上,杨俊入翰林学士院,授编撰,正六品。温庭恺入翰林院,授编修,正七品。
    但楚逸没有入翰林,也没有任何安排,似乎成为被遗忘的人。
    这样安排,让那些人特别费解。
    然而,此次入翰林学士院还有另外一个人,就是弹劾赵林甫的李茂镇。
    李茂镇如同打不死的小强,赵林甫接二连三派人刺杀,但总在关键时刻失手,刺杀失败。
    并且,对他外调地方的人事安排,竟也被吏部退了回去。
    杀不死,调不走,这让赵林甫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李茂镇。
    但问题是,他实在找不出李茂镇的后台到底是谁,竟然比他赵林甫还要硬增。
    冷不防,赵林甫意识到什么,惊吓一身冷汗。于是,急忙撤掉对他的围杀堵截。
    就在赵林甫苦思应对之策,又一件大事发生,更让他心生强烈的危机感。
    李世洵在没有任何吹风的情况下悍然对翰林学士院进行局部变革。他亲设翰林学士院使这一虚职,并委派一名叫“司福来”的宦官充任第一任学士院使。
    对于这个举措,赵林甫及其亲信等人认为,这是李世洵强化对翰林学士院在权力上的控制。
    因为,有了宦官在其中,一来李世洵与翰林学士间的信息沟通效率就会提升;二来宦官还可以起到耳目监察的作用,对那些学士起到威慑的作用。
    而眼下的这些学士,多半是他安排的人。
    这一系列眼花缭乱的人事安排和机构变革,只有几只老狐狸可以看出其中部分意图,而对于大部分官员看不懂李世洵到底在下什么棋。
    永庆宫,玄武殿。
    李世洵翻着书,然后抬头看了看一旁的楚逸,笑问道:“你就不问为什么?”
    “陛下英明神武,自然有其用意,何必劳神揣测。”楚逸淡定道。
    “那你也不关心朕对你如何安排?”
    “反正有陛下和国师商议,我更不用操心,等着呗!”
    李世洵微笑道:“你还真沉住气啊。”
    “圣人有云,每遇大事需静气,但凡小事要用心。既然是大事,自然要静气凝神。”
    “每遇大事需静气,但凡小事要用心。这句话很有到底,但朕不知是哪位圣人所言。你且给朕说说。”李世界疑惑道。
    “陛下,哪位圣人我不记得了。不如您让翰林院那些人替您查查,他们比我更在行。”楚逸随口胡诌圣人之言,让他说,那不是自己露马脚嘛。
    “听你这口气,似乎对朕颇有微词嘛。”李世界淡淡道。
    “陛下,您可别误会。我是看他们闲着也是闲着,找点事做呗。”楚逸不慌不忙解释道。
    李世洵放下手中的书籍,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缓缓道:“你还想回洛川看看?”
    楚逸大为意外道:“陛下,您是让我回去?”
    李世洵点头道:“是让你回去,不过,只是路过洛川,你要去别的地方赴任。”
    楚逸心中一紧,神色认真道:“陛下,您不会让我去地方当什么县令或县丞吧?”
    “跟你聊天,就是简单,一点就通。”李世洵神态自若道。
    楚逸不解道:“陛下,不带这么玩的啊!”
    “去地方赴任怎么会是玩呢,朕是那么儿戏之人吗?”李世洵神态玩味道。
    “这也是我师父的意思?”楚逸直接搬出道衍真人。
    “那是当然。而且还是国师亲自提出来的。本来朕也是不同意的,但国师要求如此,朕也就答应下来。”李世洵看到他失落的表情,心里就想笑出来。
    但他还必须忍着,端起架子问道:“你若不信,待会你与国师确认便知。”
    楚逸沉思良久,问道:“去哪里?”
    “与西胡接壤,乃边境重镇,九原城。”李世洵沉声道。
    听到“西胡”二字,楚逸想起李景璇跟他说的话,南唐要对西胡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进攻。
    那此刻,把他安排到九原城是何用意?
    “九原城的上任县令死于西胡安插在城中的细作手中。之后,群龙无首,民心涣散,盗匪猖獗。朕希望你去,能够改变九原城的风气,并且肃清内部西胡细作以及通敌叛国之人。”李世洵森然道。
    “陛下,您既然已经知道真相,何不安排南北衙的人去做,为何等到现在?”楚逸不明就里问道。
    “你以为杀死一个县令是小事?如果让南北衙的人去处理,那些人还不早就跑了。朕之所以不动手,就是认为机会不成熟,需要一个更合适人选去处理。等来等去,就属你最合适。”
    楚逸才不信他这番鬼话。
    这里面一定还有其他原因。
    不过,他确实想回洛川,所以对于这个安排他心里没有任何异议。
    只不过,走之前,得从李世洵这里拿到十足的诚意才可以。
    “陛下,此去路途遥远,人生地不熟。我一个人去,恐怕难以胜任啊。”楚逸面露苦色。
    李世洵笑道:“你想要什么?”
    楚逸不好意思道:“南北衙人数也不少,我从中挑个几十人带过去,可以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