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汉武帝比命长: 104、第 104 章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我和汉武帝比命长》 104、第 104 章(第1/2页)

    卫婉气笑了,“我还能做什么?”
    刘彻想想,办了军校,棉花玉米种遍中原大地,辽东那边也在不断地往东北移动,齐鲁大地受黄河水患影响严重的百姓也陆续搬到别处,还能有什么事。
    刘彻实在想不出来,“那你说吧。”
    “窦婴致仕,听说现在丞相是公孙弘,公孙弘也不小了吧?”卫莱问。
    刘彻微微点头,“六十多了。怎么了?你觉得他?年龄太大。”
    “汲黯、司马相如他?们也不小了吧?”卫莱又问。
    刘彻被她问糊涂了,“你究竟想说什么?”
    “韩安国也有五十了吧。还有在边关的李广,也可以退休了,对吧?”
    刘彻:“朕可以说不对吗?”
    “不可以,我说的是实话。”卫莱笑眯眯看着他?:“再过几年是不是又将面临青黄不接的局面?”
    刘彻挑起眉头:“这点不用你操心。”
    “还让各郡国举荐?那才多少人。”卫莱摇了摇头,“你有没有想过自己选拔?”
    刘彻:“公孙弘、东方朔等人不就是朕自己选拔的。”
    “不一样。我指的是考试。”卫莱说。
    刘彻没听懂,“全国人才?都召集到京师,朕出题?”
    “那样太劳民伤财。可以先在乡里举行小孩子的考试,那些孩子取得名次,朝廷给他?们俸禄。也不用太多,否则肯定会被乡绅地主给抢去。过个两三?年在各郡县再举行一次,参加的人就是取得名次的那些。郡县考完,来年再来京师参加最后的考试。届时他们来京的费用由各郡县承担。”关于科举考试,卫莱已忘得七七八八,就挑自己记得的说:“你若怕各地官吏不上心,就把这一点放到政绩考核里面。你看呢?”
    刘彻想想,越想越觉得可行,“寻常百姓家也能出头?”
    “是的。你现在让各郡县举荐人才,都是他们认识的。那些人不是富户,也是他们的幕僚党羽。有真才?实学的,他?们舍得往京师送?”卫莱问:“不是旁人,就说东方朔那一次,得有几十乃至上百人吧?到头来能用的屈指可数。你搞我说的那种考试,一次就有五六十人。前十来名留在朝中,其他的派到地方,往后你也不用再担心无人可用。”
    刘彻听她说的头头是道:“你们那儿也是这么选拔人才?”
    “我们那儿也是考试。”卫莱道,“寻常百姓的家孩子要想出人头地,也只有考试一条路。可惜有些地方想考都没法考。”
    刘彻:“为什么?”
    “制度啊。比如同是长安的小孩,住在太学周边的不需要考试,可以直接上太学。太学招够了,就不会再要其他地方的小孩。不够才?会往外招。这样一来有钱有权的都往太学周边挤,太学不愁没人,就再也不用对外招生。那些孩子怎么办?家里有钱的,可以换个地方,没钱的只能听天由命。”顿了顿,“听说那些地方,每年招生季,都有孩子的父母急的发疯。”
    刘彻明白:“难怪你说百姓家的孩子要想出头,只能通过考试。没了考试,也和?朕现在差不多,满朝官吏世家大族出身的占了将近七成。这还是朕下了几次招贤诏的结果。十年前更甚。”
    卫莱忍不住笑了。
    “这话很好笑?”
    卫莱突然想起一件事,“司马迁在他的《史记》里对仲卿颇为苛刻,很是同情李广,是不是因为他们都是出身名门,骨子里看不上我们这些人?”
    刘彻不曾看过,也不知具体写的什么:“不是没有这种可能。”
    “那考试的事你打算怎么办?”卫莱问。
    刘彻:“别说贫苦百姓,就是有钱的商人子弟,识字的也不多。你的办法是好,朕没人。”
    “这点好办。今年再让人去各地找一些孤儿,教他?们四书五经治国之策。”卫莱道:“挨着军校建一所?文科学校。这时你再让各郡国举孝廉,前面加一条有三?年乡村授课经验优先录用。
    “他?们懒得去做,你也不用担心,朝中有公孙弘,大将有仲卿,他?们能撑到那些孤儿成长起来。三?年后,你再对外放出消息,那所学校不是军校,而是类太学一样的学校。”
    刘彻想想,“何必这么麻烦,扩建太学——”
    “太学里面都是什么人?”卫莱不得不打断他的话,“官宦子弟。孤儿进去还不得被他们给欺负死。你是希望他?们忠君爱国,还是希望他?们将来长大了一个比一个脑子不正常?”
    刘彻拍拍额头:“是朕考虑不周。”
    “各郡国每次举孝廉都有奖赏吧?”卫莱问。
    刘彻:“口头嘉许算吗?”
    卫莱真想送他?一记白眼,“往后每郡县赏他们一百本《论语》,每里至少一本。”
    印刷厂并没有这么多书,刘彻得安排下去,然后建学校,找孤儿,再然后把书发往各地,连同举孝廉的诏书。
    这一桩桩一件件,足够他?忙到明年这个时候啊。
    “陛下,陛下……?”
    刘彻循声看去,黄门在门外伸头缩颈,不敢走近,端的是怕打扰他们。
    “何事?”
    黄门这才?敢进来:“主父偃求见。”
    “他?怎么跑这儿来了?”卫莱奇怪。
    黄门道:“启禀皇后,奴婢不知。他?看起来挺急的。”这句是对刘彻说的。
    刘彻点点头:“朕知道了。”
    “出什么事了?”卫莱随口问道。
    刘彻道:“有人告他?受贿。主父偃大概听到了消息,或者察觉到了,才?这么急着找朕。”
    黄门很吃惊,没料到皇帝连这事也告诉皇后。
    卫莱:“你是怎么想的?”
    主父偃收的钱不是百姓的,也不是朝中大臣的,而是封国王爷的。这个罪并不足以要主父偃的命。再说,汉朝有些死罪也可以拿钱抵命。主父偃完全可以交一些罚款为他?自己赎罪。问题是公孙弘要弄死他。
    刘彻要不收拾主父偃,就主父偃那性子,一旦让他?逮住机会能弄死公孙弘全家啊。
    一个是丞相,一个对江山社稷有功,刘彻之前很头疼。卫莱方才的那些话,令刘彻茅塞顿开,也不是非杀不可。
    刘彻:“左右跟以前不一样。”
    卫莱并不同情一个找死的人,然而,他?确实罪不至死。一听他这样说,卫莱就知道他?不会要了主父偃的命,“陛下忙去吧。妾身去看看婉婉和?据儿。”
    今日乃休沐日,三?公九卿皆不在这边,刘彻就趁着这个空档,雷厉风行的定了主父偃的罪,令主父偃交罚金。
    下午罚金到国库,主父偃就被贬为庶民,此案尘埃落定。
    翌日上午,群臣上朝议事,不见主父偃,刘彻也没解释,他?身为帝王,无需跟下官解释。
    三?公九卿当值期间又不能回家,等五天后他们到家,主父偃人都出京师了。至于去哪儿,无人知晓。
    卫青挺欣赏主父偃,他?不好问他皇帝姐夫,担心他?皇帝姐夫又跟以前似的把他?当?小孩子训。休沐日,就去找卫莱话家常。
    卫莱听出他目的,直言道:“陛下也不知道。”
    “怎么会?”卫青惊呼。
    卫莱:“朝中又不是缺了他?不行。再说,他?收受贿赂是事实,这么不老实,让陛下失望,陛下干嘛还关心——据儿,你给我把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