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穿成夫郎的渣男赘婿》 53、晋江独发(第1/2页)
格式,这?个谢舒也知道一点,就像现代写议论文一样,最好由三个部分组成,立论、论证,最后在进行结论,其?中总要一些技巧,或是承前启后,或是首尾呼应等等。
之前谢舒也研究过古代一些试论,虽赏读过不少,但未曾以?考试的?目光看待过它们?。
谢舒虚心道:“还请老师赐教?。”
姜鸿淡淡道:“一般来说,诗赋最多八百字到头,可论往往上千字,因为试论这?样的?体裁长于?说理,能够体现人的?思辨能力,所?谓穷有数,追无?形正是这?个道理。
所?以?写论,最重要的?便是思路清晰,在科举考试之中,为一目?然,通常会以?‘论曰......’开始,再以?“......谨论”结束,像刚刚我说的?那道题目,一名考生的?试论是这?样解答的?:‘论曰:汉兴,本恭俭,革弊末......’最后再以?“......则固之善志,逮与《春秋》褒贬万一矣。谨论。’结束。”
谢舒听?到这?里,已是明?白过来,这?论有着开头与结尾的?固定短语,有点像是数学解题格式......
不过老师既然列举的?这?篇文章,并不只是想告诉他这?个。
虽然老师只说?开头与结尾,但谢舒却已察觉到此文的?与众不同之处。
此文不仅开篇十分引人入胜,先点明?贾谊的?政治主张以?及他的?才华,结尾居然驳斥?这?出自《前汉书》的?考题。
因为最后那句话?的?意?思分明?是讽刺,翻译过来的?意?思是,班固真是善于?写史啊,他所?用的?春秋笔法来褒贬人物,却不及《春秋》的?万分之一。
谢舒忍不住开口道:“老师,您列举的?这?篇试论实在是让人耳目一新,能否借学生一观。”
姜鸿见他只听?首尾两句,便看出其?中的?关窍,露出几分赞许之色,然后才将这?篇《贾谊不至公卿论》拿?出来,交给谢舒。
谢舒将文章接到手中,便迫不及待地从头到尾看?一遍,他时而默读点头,时而吟诵几句。
直到这?篇试论读完,谢舒才平复好澎湃的?心绪,他抬起?头的?时候,看向姜鸿的?眼神已是湛湛发亮。
姜鸿不禁心头感慨起?来,其?实他一开始看到谢舒,只是见他身?份刚好符合自己的?要求,心志气度皆为上品,因此才做出收他为徒的?决定,在此之前,姜鸿对谢舒的?才学与天?资并没有什么想法。
毕竟姜鸿有足够的?自信,即便是庸才到?他的?手里,考取功名也不在话?下,况且前面他还教?导过吕朔这?样万中无?一的?天?才,而能够比得上吕朔的?又有几人呢?
所?以?姜鸿便不再考虑,但姜鸿并没有想到他这?位仓促中收下的?学生,竟然给?他这?样大的?意?外,不仅天?赋如此出色,他对于?文学上的?兴趣也是十分少见。
姜鸿忽然隐隐有一个想法,他这?位学生未来的?成就不可限量,甚至超过......
姜鸿这?一念转过后回过神来,他面上不动声?色,继续考校谢舒道:“容展,你看此文如何?”
谢舒没有犹豫,直接开口道:“此文论据充分详实,议论雄辩透辟,驳斥铿锵有力,是难得的?佳作。”
姜鸿沉吟着道:“既然你已经看出其?中的?优点,那我今天?就给你讲讲这?试论该如何写。
自从前朝首开科举之后,试论便成?固定的?一道题目,而前朝的?试论自出机杼,不拘成格,容易随心所?欲,偏离重点。所?以?要想写好试论,在行文体制方面须得注意?,如今试论最普遍的?结构是‘头颈心腹腰尾之式’,即有开头,有论证,有结尾,如此一来,行文自然有头有尾,清晰明??。
以?我的?话?来说,试论还可以?分为破题、原题、讲题和结尾四?个部分,这?样岂不是更为精妙?”
姜鸿喝?一口茶,润?润嗓子,继续说道:“一篇试论,破题是重中之重,首先论者看到考题之后,需要理解题目的?含义,破题便是考生点名题目中心的?句子,也是试论的?第一句话?。
试论的?破题不可直接言明?题目的?内容,但需要和题目有关,或暗示、解释,所?以?破题贵在精简,含而不露最好,其?中一句两句为上,三四?句为下。若破题不佳,即便后面有过人之文,也不复取用。容展,你可明?白??”
谢舒深深点头:“老师的?意?思是,破题乃是为论之首,一篇之意?......”
而试论若是开头立意?不佳,考官也不会再看下去,这?听?上去有些残忍,但谢舒能够理解。
就像高考作文一样,如果一开始便偏离?题目重点,那么即使写的?再好,也不可能得到高分?。而考生的?试卷如此繁多,古代人力有限,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再细细核查,所?以?这?样的?方法虽然粗暴,但也是无?奈之举。
姜鸿见他一点就通,又继续往下说:“破题完成后,便是原题。原题也称为小讲,也就是随着刚才的?破题继续往下发散,原题的?方式有不少,既可以?解释题目原委,也可以?说明?题目的?主旨内容。如果说,破题是全篇的?立意?,决定?整个试论的?视角,那么原题便深入揭示从这?个角度里看题目的?内在核心。”
担心谢舒不解其?意?,姜鸿便以?刚才的?题目为例解释道:“我选取这?段文字出于?《前汉书》,是贾谊的?生平叙述,而这?篇《贾谊不至公卿论》破题以?班固对于?贾谊的?评价“谊天?年早终,虽不至公卿,未为不遇”为切入点,接着继续说明?此人有王佐之才,所?陈政见多能切中时弊,但受到老臣的?谗毁和排挤,最后贾谊被?贬,英才早逝。
原题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若是原题说得明?白,那么后面的?讲题也就清清楚楚?。而讲题正是一篇试论的?主体,整个试论中,以?讲题的?篇幅最长,内容也最为详尽。讲题需要对于?论题作深入探讨,所?以?不仅需要理论基础,还要有实例证明?。
例如此篇,论者先围绕着贾谊是否真如班固所?言而立论,按照班固的?观点,贾谊是受人诋毁,因此怀才不遇,抑郁而终,但论者却提出?疑惑。
紧接着论者举例说明?,贾谊十八岁誉满洛阳,二十一岁便成为博士。他针对礼制改革,上书《论定制度兴礼乐疏》,又针对当时“背本趋末”的?现象,上书《论积贮疏》,可孝文帝却听?信谗言,弃之不用。这?里贾谊的?悲剧到底是为什么,不难看得出来,为后面驳斥班固的?观点奠定?理论基础。
接着文章再阐述贾谊的?才华可以?和伊尹和管仲并列,提出的?政治主张甚至让人联想到?康王盛世,却没有得到相同的?结果。此处旁征博引,对比鲜明?,反复强调?题意?,对论题进行?深入探讨,这?才是讲题的?精华所?在。”
姜鸿说到这?忽然道:“容展,你可知道,这?试论最后的?结尾一般来说都是对前文进行总结陈词,并且拓展题意?,而这?篇却能够脱颖而出又是为什么吗?”
谢舒沉默片刻,慢慢说道:“老师,作者表明?贾谊之所?以?结局悲惨是因为孝文帝徒善其?言而不克用,这?样一来便是直接驳斥?题目中班固的?观点,最后升华主题,这?是暗示要......以?史为鉴。”
他话?音一落,姜鸿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他哈哈大笑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