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女主—孝贞皇后: 5、八条诏书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大清女主—孝贞皇后》 5、八条诏书(第1/2页)

    咸丰十一年十月初九日,嗣君载淳于太和殿即皇帝位。

    十月二十六日,经过半月准备,礼亲王世铎恭进《垂帘章程》,两宫皇太后具有了垂帘听政的典章依据。

    十一月一日,同治帝载淳奉慈安母后皇太后、圣母皇太后御养心殿垂帘听政。

    “你看着办就是了,早先是没法子,如今两宫垂帘,由你批阅奏折是名正言顺的事儿,都是为了皇帝的将来操心,难道我能质疑你对自己儿子的江山不尽心么?”在那拉氏带着待阅的本章前来钟粹宫请示时,钮祜禄氏如是宽慰。

    那拉氏谦让两回,见钮祜禄氏并无试探之意,这才放心料理朝政。

    弄璋看着自家主子欲言又止:“听说外头有大臣要为圣母皇太后补进徽号,万一——”

    只看当下,先帝余荫未远,母后皇太后又得以别进徽号以分嫡庶,圣母皇太后自然恂恂不敢失礼,但皇帝毕竟是圣母皇太后的亲生儿子,再过几年,老臣逐渐凋零、西太后羽翼丰满,皇帝还会不会把嫡母放在头里就很难说了!现成的例证,明朝的孝庄钱皇后,与丈夫明英宗是患难夫妻,因为周太后(明宪宗生母、明英宗贵妃)作梗,到死都没能跟丈夫葬到一处去!别拿什么先帝遗命说事儿,明英宗还不是留下了与嫡妻合葬的遗诏,钱皇后照样没抵住宠妃庶子薄待,几年后便郁郁成疾,带着对丈夫的思念离开了人世。

    钮祜禄氏眯了眯眼:“召近支诸王并军机大臣养心殿议事!”

    咸丰帝继位,诏以嘉庆帝后裔为近支宗室,以此顺延,新帝登基,近支宗室就应该缩小为道光帝后裔,但两宫太后未有明旨更定,到场的便有惠亲王绵愉(嘉庆帝第五子)、惇亲王奕誴(道光帝第五子,出嗣嘉庆帝第三子惇恪亲王绵恺为继子)、恭亲王奕訢(道光帝第六子)、醇郡王奕譞(道光帝第七子)、钟郡王奕诒(道光帝第八子)、孚郡王奕譓(道光帝第九子)并文祥、桂良、沈兆霖、宝鋆十位中枢亲贵。

    知道是商议为西太后补上徽号的事儿,被加恩赐座的惠亲王绵愉开始咳嗽:他是叔行(咸丰帝叔父),身体还不好,随大流可以,出头鸟万万当不得,如果有多活十年的本钱,向西太后示好不是不行,现在么——决定自己身后荣辱的权柄明显掌握在东太后手中,万一得罪东宫,赶明儿自己挂掉,儿子降两级袭爵也只是东太后一句话的事儿而已。

    惇亲王被亲爹出嗣给亲叔,对天伦之情相对看重,但东太后才是正经的嫂子,先帝还有遗诏,如今尸骨未寒,竟要把贵妃摆的跟皇后一般高——默认可以,支持就不必了。

    恭亲王更纠结:作为议政王,从理性上讲,他不希望把权力欲极强的西太后推的太高,但一想到自己还有一个连皇帝生母都不是的太后亲妈等着系谥,这个就——

    醇郡王比较倾向西太后:他家福晋是西太后的同胞妹子。

    顾及先帝遗命、朝野议论,病恹恹的钟郡王建议暂缓两年再行商榷,孚郡王立场鲜明,认为不能落了载垣一党的口舌:处置辅政八臣是因为他们不遵先帝遗诏,对皇太后不敬;现在如果把两宫皇太后摆的一边高,那不是明目张胆的违背先帝遗命吗?自打耳光的事儿指定不能干!

    四位外臣都是打酱油的:不管上不上徽号,圣母皇太后的地位不会发生实质性改变——除非她有和母后皇太后一争高下的心思!

    最积极的却是资历最浅的孚郡王,他直接反驳亲哥:家有千口主事一人,何况关乎一国社稷?既然上不上徽号都不影响西太后的实际地位,为什么要多此一举落人口舌呢?难道上了徽号,西太后就可以籍此越过东宫,不上徽号,皇帝臣民就不把西太后当皇太后礼遇么?

    有分量的含糊其辞,资历不够的据理力争,包括钮祜禄氏在内,众人都觉意外:孚郡王这是怎么了?

    醇郡王跟孚郡王是一母所出,到了这会儿决计不敢争执过界——免得大姨姐没讨好,再让亲弟弟得罪了西太后母子,那可就太得不偿失了!

    一直没搭话的钮祜禄氏缓缓开口:“圣母皇太后对我一向礼貌,也不见得会因为多个徽号便改换性情!”

    奕訢正要附和,奕譓抢先说道:“太后明鉴,两宫新近垂帘,若心急上徽事宜,知道的说母后皇太后与圣母皇太后姐妹情深,不知道的必然以为圣母皇太后是为了徽号之事心生不满,这才教六哥出力,不顾先帝遗命,坐罪辅政八人——”

    钟郡王猛咳两声:“不如等圣母皇太后三旬千秋——”

    “说说吧,你是怎么想的!”醇郡王心中有账,他们一母同胞弟兄三人,自己算是最为平庸的一个,八弟奕诒是豪气冲天的病侠王,九弟奕譓是内藏丘壑的智多星,他们可不会无缘无故的开罪圣母皇太后。

    奕譓唇角微斜:“七哥,我只问你一条,西边是如何从皇贵太妃变成的皇太后?”

    奕譞答道:“表面是皇上尊奉其亲,实质为母后皇太后一锤定音。”

    奕譓又问:“定立太后名分与加上徽号孰重孰轻?”

    奕譞老实作答:“立太后名分更重!”

    奕譓看了哥哥一眼:“更重的事儿母后皇太后尚且一锤定音,较轻的事儿为何还要传召面议?”

    “你是说——”奕譞恍然大悟,“看母后皇太后的说辞,似乎并没有阻拦的意思——对,她不愿跟西边生嫌隙,所以才叫咱们——”

    站队正确的钟郡王、孚郡王很快得到回报。

    首先,两宫皇太后以同治帝之名颁发上谕:“惠亲王系朕之叔祖,其寻常召对、及内廷筵宴等礼节,业经皇考大行皇帝加恩免其叩拜、以示尊崇;惇亲王、恭亲王、醇郡王、钟郡王、孚郡王、均系朕之叔,若于内廷召对,动辄叩拜,与诸臣略无区别,朕心实有不安!嗣后除朝会大典仍遵定例行礼外,其寻常召对以及三年后内廷宴赉均无庸叩拜。至宫中祭神、赐食祭肉应向上叩拜;惟不必于朕前随众行礼。遇有赏赐物件著具摺谢恩,无庸当面叩首,以示朕敬长亲亲之至意!”

    其次,慈安母后皇太后降旨:宗人府奏上,已革亲王交出府第,并呈缴敕书褡护,应交何处?拟旨,已革郑亲王、怡亲王府第二处,著交内务府查收,所有财物,籍没广储司入册;二王府第原为世祖敕建,可命内务府修缮,候大行皇帝孝满,拨给钟郡王、孚郡王分府居住,又有雍正年间怡贤亲王所奉朱笔敕书著即恭缴乾清宫,敬谨收存!其元狐端罩二件著分赏钟郡王、孚郡王各一件。

    惠亲王抹一把冷汗:幸亏自己没有多嘴,不然现在的惠亲王府指不定要便宜哪个!

    除此之外,为澄清“圣母皇太后因未极早获得徽尊,对母后皇太后心生嫌隙”的流言,那拉氏一力推辞了钮祜禄氏提出的“应为圣母皇太后补上徽号”的建议,凡有涉及朝政举措之大事,明知东太后没有异议,仍然需要先行请示,钮祜禄氏亦少驳回,表面看来,两宫皇太后的关系可谓十分融洽。

    不大过问朝政的慈安皇太后事实上采取了“抓大放小、由内及外”的政治策略:她首先把整个内廷重新掌控到了自己手中。

    身为前朝的六宫之主,钮祜禄氏本就具有统御内廷的人脉基础,储秀宫宫人虽然有意撺掇主子争权,难耐那拉氏的一腔热情都倾注到前朝之上,后宫的太监头目是被东太后留任的咸丰朝大总管王顺,安德海之流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